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我国法院巡回审判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5 00:21

  本文关键词:我国法院巡回审判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巡回审判 司法制度 基层法院 法官 便民


【摘要】:巡回审判制度是在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对基层农村社会以及偏远地区的司法,具有便民性、高效性的特点。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巡回审判制度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最高院已经将巡回审判作为当前司法工作的一个突破点和创新,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不断地对其加以探索和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巡回审判制度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对巡回审判制度进行全面概述,说明了其含义、特征及适用范围。同时回顾了巡回审判制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梳理出巡回审判制度在各个历史阶段不同的演变特征。第二部分,阐述巡回审判制度的优越性及局限性。首先从该制度便民、灵活、高效等优点上分析其制度长久存在的必然性,其次说明巡回审判符合现代的司法理念,并具备长足发展的理论基础。同时,巡回审判制度也具有其局限性,具体表现在适用案件的有限性以及巡回审判加大了国家的司法运行成本。第三部分,论述我国巡回审判制度在新时期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法律制度的保障不足及巡回审判在实际运行中与地方基层组织的衔接存在问题等。第四部分,探讨了巡回审判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使之更具备时代特色,以顺应我国的执政理念和司法理念。首先应加强立法,使相关规定具体化,呼吁尽早出台《巡回审判法》,制定地方《巡回审判实施细则》等,约束和规范巡回审判的受案范围、办案程序等。其次应加强巡回审判的后勤保障,加强与基层组织的配合,明确法官与当事者及法律服务者三者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巡回审判 司法制度 基层法院 法官 便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6.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一、我国巡回审判制度概述6-12
  • (一)我国巡回审判制度的概念6-7
  • (二)我国巡回审判制度的产生与发展7-12
  • 1、产生阶段(1925-1949年)7-9
  • 2、继承与动荡阶段(1949-1979年)9-10
  • 3、复兴阶段(1979年至今)10-12
  • 二、巡回审判制度的优越性及局限性12-19
  • (一)巡回审判制度的特点12-15
  • 1、现实性12
  • 2、灵活性12-13
  • 3、便民性13-14
  • 4、效率性14-15
  • (二)巡回审判制度符合现代法治理念15-17
  • 1、巡回审判有利于保护人权15-16
  • 2、巡回审判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公平公正16
  • 3、巡回审判有利于普法教育16-17
  • (三)巡回审判制度的局限性17-19
  • 1、适用的案件类型有限17
  • 2、巡回审判提高了司法运行成本17-19
  • 三、我国新时期巡回审判制度存在的问题19-21
  • (一)立法方面的不足19
  • (二)巡回审判缺乏制度的保障19-20
  • (三)法院与基层组织沟通不足,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20-21
  • 四、巡回审判制度的改进设想21-31
  • (一)加强立法及制度建设22-24
  • (二)切实保障巡回审判的运行条件24-25
  • (三)巡回法庭与基层组织应建立有效的合作沟通机制25-26
  • (四)强化巡回审判制度中主体的角色定位26-31
  • 1、法官群体行为的优化26-28
  • 2、积极引导当事人及社会公众参与巡回审判28
  • 3、法律服务者在巡回审判中的角色定位28-31
  • 结语31-32
  • 参考文献32-34
  • 致谢34-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任金保;王琼;;基层法律服务所发展取向与农村基本法律服务制度之构建[J];中国司法;2006年11期

2 高其才;黄宇宁;赵小蜂;;人民法庭法官的司法过程与司法技术——全国32个先进人民法庭的实证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02期

3 郭松;肖仕卫;;穿梭于两种知识之间:律师作用新解读——以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志忠邋曹红涛 田豆豆;[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展展;我国巡回审判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D];河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75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675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3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