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7-08-17 17:20
本文关键词:新化县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更多相关文章: 人民调解协议 人民调解委员会 司法确认 瑕疵协议 新化县法院
【摘要】:司法确认制度从2007年甘肃省定西市中级人民法院率先试点到2012年写入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已走过了五年的历程,寄予了最高层各种美好的价值预期,但从司法实践来看,该项制度的运行情况不尽如人意,遭遇了“上热下冷”的尴尬。新化县人民调解组织、队伍、经费保障的数据表明,人民调解存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行政化趋势明显、人民调解员队伍素质偏低、调解经费保障严重不足等问题;从2009年至2012年新化县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数据表明,人民调解工作呈现出“两高两增”的特点(协议自动履行率高、口头协议比例高、主动和接受委托调解逐年上升、调解难度系数不断增大);2009年至2012年新化县人民法院总计受理的85件涉及司法确认的案件分析发现,除5件以诉讼方式结案外,其余80件司法确认案件均以调解书的形式间接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效力,司法确认制度处于“休眠状态”。在发放调查问卷、查阅案卷、召开座谈会等大量调研基础上,结合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从主体、制度和司法环境三个层面对造成司法确认制度实践问题的原因进行了逐层探究。主体上,当事人不知或不愿申请确认,对司法确认存在认识错误;人民调解员基于利益考虑往往不予告知;法官基于多重角色的冲突选择调解方式。制度上,司法行政机关和法院在启动、具体运作、协作配合等方面存在问题。司法环境上,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冲突、大量有瑕疵的人民调解协议的存在、执行难的现状都是造成司法确认没有落实的原因。针对以上原因分析,从梳理文本不足、更新确认理念、畅通运行机制、破解操作难点四个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与意见:首先从立法层面上弥补司法确认制度文本规定上的空缺,理清了适用范围、申请主体、审查内容和案外人救济等具体的实践问题;其次在制度层面上建议将司法确认告知环节嵌入人民调解工作中,完善司法行政机关与法院的协作,完善司法确认制度的保障和激励机制;最后针对大量瑕疵协议的问题提出了进行矫正确认的对策。
【关键词】:人民调解协议 人民调解委员会 司法确认 瑕疵协议 新化县法院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插图索引9-10
- 附表索引10-11
- 第1章 绪论11-13
- 1.1 选题背景与调研目的11-12
- 1.1.1 选题背景11
- 1.1.2 调研目的11-12
- 1.2 调研对象12
- 1.3 调研思路与方法12-13
- 第2章 新化县2009至2012年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现状总结及特点分析13-24
- 2.1 新化县人民调解组织队伍经费保障情况13-18
- 2.1.1 新化县人民调解组织构成情况13-15
- 2.1.2 新化县人民调解队伍情况15-17
- 2.1.3 新化县人民调解经费保障情况17-18
- 2.2 2009年至2012年新化县人民调解工作情况18-23
- 2.3 2009年至2012年新化县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落实情况23-24
- 第3章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处于休眠状态的原因分析24-37
- 3.1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处于休眠状态的主体归因24-28
- 3.1.1 基于埃利斯“ABC”理论分析当事人的错误信念24-25
- 3.1.2 基于“经济人”假设理论分析人民调解员的纠结态度25-26
- 3.1.3 基于行为选择理论分析法官的“理性”选择26-28
- 3.2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处于休眠状态的制度原因28-31
- 3.2.1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启动阶段缺少制度保障28
- 3.2.2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缺少操作规定和激励机制28-30
- 3.2.3 司法行政机关与法院缺乏协调配合30-31
- 3.3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处于休眠状态的深层原因31-37
- 3.3.1 国家法与民间社会规范之间的交融与冲突31
- 3.3.2 存在大量有瑕疵的人民调解协议31-35
- 3.3.3 执行难严重影响法院公信力和申请司法确认的积极性35-37
- 第4章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休眠状态的破解之策37-49
- 4.1 理顺立法层面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37-40
- 4.1.1 调解协议司法确认适用的案件范围37-38
- 4.1.2 申请主体应允许单方申请38
- 4.1.3 明确审查的内容38-39
- 4.1.4 案外人应当选择诉讼方式进行救济39-40
- 4.2 重新审视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基本理念40
- 4.2.1 明晰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属性40
- 4.2.2 理清纠纷解决机制运作与行政力量介入的关系40
- 4.3 畅通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运行的机制障碍40-43
- 4.3.1 嵌入告知环节扫清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的认识盲区40-41
- 4.3.2 完善司法行政机关与法院协作沟通机制41-42
- 4.3.3 完善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保障和激励机制42-43
- 4.4 有瑕疵的人民调解协议处理意见与建议43-49
- 4.4.1 瑕疵协议矫正确认的必要性43
- 4.4.2 瑕疵协议矫正确认的正当性43-44
- 4.4.3 瑕疵协议的类型化处理办法44-47
- 4.4.4 完善瑕疵协议矫正确认的程序47-49
- 结论49-51
- 参考文献51-52
- 致谢52-53
- 附录 A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53-57
- 附录 B 2011 年 1-12 月人民调解案件情况统计表57-60
- 附录 C 2012 年 1-12 月新化县人民调解案件情况统计表60-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勇;;浅析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2 窦颖蓉;;人民调解协议诉前司法确认机制之探究 以定西法院为例[J];法律适用;2008年Z1期
3 黄正光;;给非诉讼调解协议上一道法律“险”——司法审查确认制度之构建[J];法律适用;2011年08期
4 史长青;;我国台湾地区乡镇市调解走势之研究——以民案调解为中心[J];法学评论;2010年01期
5 王典;;人民调解前置制度刍议[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3期
6 王浩华;;试论人民调解协议诉前司法确认机制的优越性[J];法制与社会;2009年23期
7 罗东川;;关于《民事诉讼法》修改的若干建议[J];法律适用;2011年07期
8 邵华;;司法的有限性与弱势群体的权利救济[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潘剑锋;;论司法确认[J];中国法学;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690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690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