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公司的优先股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12:13
本文关键词:股份公司的优先股制度研究
【摘要】:优先股制度作为一种股权模式,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的英国,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美国得到发展。这一制度在国外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但我国《公司法》对于优先股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制度创新不断深化,为了满足金融发展的需要,国务院于2013年颁布了《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2014年3月21日证监会发布了《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这两项制度的出台,正式拉开了优先股制度的序幕,使得这一制度在我国今后的发展实现有法可依。本文主要围绕股份制公司的优先股制度,借鉴了国外的立法惯例,对其起源、概念、分类,以及作用进行了介绍。通过与普通股的对比,更加清晰的描绘了优先股的特性。优先股虽然在经营管理权上会受到限制,通常没有表决权,但在利润和剩余财产分配上要优先于普通股。从法律角度探讨优先股制度,这一股权模式仍然处于私法领域内,并且没有突破“同股同权”的理论。首先,优先股作为一种股权模式,属于平等主体的财产性权利,强调的是意思自治。在股东权利的界定上,证监会对优先股的某些方面做出了强制性规定,但更多的是尊重股东和公司之间的意思自治。赋予了双方更大的自由约定的空间。所以本文对于优先股的类型、权利的界定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其次,“同股同权”原理体现的是实质平等,并非形式上的平等。相同优先股具有相同的权利这一观点也在文章中有所体现。由于优先股在我国刚刚确立,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我国证监会对优先股的发行、交易、转换机制都做了强制性规定。本文对优先股这一制度进行的分析,探究其背后的法理、立法目的,立足于法律视角,探寻其为我国金融制度的改革带来的作用。优先股制度的建立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需要,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更好解决了融资需求,拓宽了融资渠道,同时也为一些处于初创时期小微企业带来了生机,为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股份公司 优先股 股东权利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绪论7-9
- 二、优先股概述9-16
- (一)优先股的概念9
- (二)优先股的法律规定9-10
- (三)优先股的分类10-12
- 1.标准化优先股分类11-12
- 2.非标准化优先股分类12
- (四)优先股的作用12-16
- 三、优先股与普通股的区别16-19
- (一)优先股与普通股的区别16
- (二)优先股与普通股对比分析16-19
- 1.优先股与普通股的表决权不同16-17
- 2.利润分配顺序的不同17
- 3.剩余财产分配顺序的不同17
- 4.股息收益方面的不同17-18
- 5.退股机制方面的不同18-19
- 四、优先股股东权利界定19-23
- (一)优先股股东权利私权属性理论依据19-20
- (二)优先股权利优先的相关内容20-21
- (三)优先股权利的保护21-23
- 五、优先股的发行和交易转换23-26
- (一)优先股发行的强制性规定23
- (二)投资者与公司的任意性约定23-24
- (三)优先股的转换24
- (四)优先股的转让24
- (五)优先股的赎回24-26
- 六、总结26-27
- 参考文献27-28
- 致谢2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莹;潘林;;优先股制度与创业企业——以美国风险投资为背景的研究[J];当代法学;2011年04期
2 徐剑;;优先股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04期
3 宋伟;胡海洋;;优先股相关法律问题透析[J];法治研究;2009年09期
,本文编号:1098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098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