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正义抑或经济效率:论战后国民政府国营事业公司制的推行
本文关键词: 战后 国民政府 国营事业 公司制度 社会正义与经济效率 出处:《江海学刊》2008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转变思想,以提高经济效率为中心,在国营经济事业中积极推行公司制度。首先是以接受的沦陷区日伪企业为基础组建了一批国有独资大公司;新《公司法》颁布后,据此将其大部分改组为有限公司;在1948年币制改革过程中,又将部分改进为股份有限公司。此种转变涉及到社会正义与经济效率孰重孰轻、孰先孰后等基本价值判定,关乎重大经济与政治问题,引起了多方面的争论。处于复杂而矛盾心态下的国民政府谨慎而保守,在公司制的推行过程中更多地选择"有限公司"的形式,采取了大量保留措施,使得政企分开的意义大打折扣。尽管如此,它在探索国营事业经管体制的现代转换上,仍具重要意义。
[Abstract]: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changed its thinking, taking 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efficiency as the center, and actively promoted the corporate system in the state-owned economic undertakings. Firstly, a number of large state-owned companies were set up on the basis of the accepted Japanese-counterfeit enterprises in the enemy-occupied areas. After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new Company Law, most of it was reorganized into a limited company. In 1948, during the reform of the currency system, it was also partially improved into a joint stock limited company. The judgment of which is the first or the second, is related to major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ssues, and has led to various controversies.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which is in a complex and contradictory mentality, is cautious and conservative. In the cours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rporate system, more choices were made in the form of "limited companies", and a large number of reserved measures were adopted, which greatly reduced the significance of separating government from enterprise. Nevertheless, it was exploring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t is still of great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分类号】:F27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陆仰渊;中纺公司的建立及其性质[J];近代史研究;1993年02期
2 周春平,殷荣;论近代中国公司制演变过程[J];学习与探索;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金发;董杰;;试析南京国民政府抑制两淮私盐的措施[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李玉才;;豫陕甘大旱与西北军的瓦解[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刘德成;;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分税制述评[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3年04期
4 陈明锋;;留学生与近代中国城市经济转型[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王雷;;发展成人教育需要社会教育事业与管理的支持——从我国近代发展社会教育的几点经验谈起[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李学昌;董建波;;20世纪上半叶杭县迎神赛会衰落因素浅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田正平;张建中;;近代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探析——以1927至1949年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8 贾贵浩;;论1912—1937年河南租佃制度的特点[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李福英;;论左宗棠的义利观——兼谈福州船政局、兰州织呢局的伦理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10 田正平;张建中;;中英庚款与民国时期的边疆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蓉;;1927-1949年湖北省的公立农场与乡村建设[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蔡亮;;抗战初期上海民营工厂之内迁及意义[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邱捷;;孙中山的北伐战略与“三角反直同盟”[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岳珑;;试论抗日战争时期发展与社会经济转型[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纪亚光;;论国民政府时期的社团管制[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赵兴胜;;知识分子与国民政府时代的国营企业[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7 左玉河;;南京国民政府废除旧历运动评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8 江红英;;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劳动力管制[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建生;民国时期经济政策的沿续与变异(1912—1937)[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王晓博;中国近现代后发优势经济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金志焕;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范忠宝;中国家族企业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5 岳宗福;理念的嬗变 制度的初创[D];浙江大学;2005年
6 傅荣校;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8—1937年)行政机制与行政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李巨澜;失范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胡勇;传染病与近代上海社会(1910~1949)[D];浙江大学;2005年
9 邓文初;民族主义之旗[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张华腾;北洋集团崛起研究(1895-1911)[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雅;建设委员会电业政策研究(192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春香;清末矿务铁路总局[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付海晏;民初商事公断处:商事裁判与调处——以苏州商事公断处为个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忠良;孙中山西部开发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赵晓东;传统与现代的碰撞[D];西北大学;2000年
6 葛洪波;广东实业有限公司经营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7 曾学民;中国早期社会现代化历程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一丁;抗战前国民政府西北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夏友仁;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10 王汉筠;中兴煤矿企业史研究(1880—1937)[D];苏州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英铨;盛雷;;抗战胜利前后李先良与青岛市商会关系的演变[J];东方论坛;2008年03期
2 刘冬青;;浅谈我国历史上的两次烟草专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03期
3 ;欣赏[J];西部大开发;2010年12期
4 郭静洲;;程振基与安徽地方银行[J];安徽钱币;2008年02期
5 吴景平;;蒋介石与1935年法币政策的决策与实施[J];江海学刊;2011年02期
6 ;旧中国的中央银行[J];金融研究;1981年02期
7 亢祖合;中国最早的会计局[J];财会月刊;1995年07期
8 杜恂诚;工业化中的国家资本和民间资本[J];民主与科学;2002年02期
9 金普森;简评《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盐务政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铁匠;;钱癖[J];收藏界;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军;;南京国民政府对蒙古族学生的保送升学政策及其变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胡博;;略述国民革命军陆军师之变革[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3 蒋清宏;;国民政府战前关税政策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4 褚静涛;;台湾光复与国民政府恢复行使主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5 祝正顶;;浅谈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六期[C];2007年
6 袁成毅;;中国抗战财产损失研究述评[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蔡亮;;抗战初期上海民营工厂之内迁及意义[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左双文;朱怀远;;王世杰与战后对日和约问题的交涉[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于宁宁;;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对美为重心的外交格局的形成[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10 张文生;;国民政府与台湾光复[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毕克官;应全方位抢救近现代文物[N];中国文物报;2006年
2 刘书春;孙越崎与玉门油矿的创办[N];民主协商报;2006年
3 陈小平;抗战时期的粮食库券[N];中国商报;2006年
4 陈文东;历史上的烟草税收[N];中国财经报;2008年
5 潘洵 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副秘书长,,重庆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与演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徐庆全;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的曲折内情(三)[N];学习时报;2005年
7 黄一琨;1946:谁丢失了和平[N];经济观察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李冀 实习生 蒋培根;紫金山中这个“大家伙”是啥?[N];南京日报;2007年
9 张道德 口述 砺平 整理;我为贾景德写传前后[N];太行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梁 实习生 许桐珲;重庆陪都无可再退[N];南方周末;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东;国民政府江西第五次剿共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邢巍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长职能研究(1928-1937)[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玉红;中国国民政府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5 杨福林;国民政府战时贸易统制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孙洋;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文化援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孙宝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缉私研究(1931——1945)[D];苏州大学;2004年
8 杨禾丰;圣约翰大学的校园生活及其变迁(1920-1937)[D];复旦大学;2008年
9 杨吉安;权力、话语与社会控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杜小军;日本战后海运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戎向东;国民政府考试院述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鹏旭;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惩戒实践研究(1927-1937)[D];河南大学;2008年
3 程道年;国民政府司法院述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4 乔丽;江浙企业家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1927-1949)[D];西南大学;2008年
5 穆键;国民政府对印支之政策及演变(1941-1946)[D];安徽大学;2005年
6 郭懿;《音乐教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7 崔瑞涛;浅析国民政府抗战期间的对外经济举措[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文秀;论1931年国民会议代表的选举与产生[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李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难民安置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范连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惩治腐败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16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516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