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股东代表诉讼中公司的地位——法制史的观察与当代的实践
本文关键词: 公司 股东派生诉讼 诉讼当事人 法定代表人 出处:《清华法学》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股东派生诉讼的争议起源于福斯诉哈尔波特案件,该案所形成的适格的原告规则和多数决规则,成为讨论公司在这一诉讼中的根源。英美法把公司视为必要的当事人,在诉讼中居于双重地位;日本法则将公司以诉讼参加人对待,可作为共同诉讼人或者辅助一方当事人。我国公司法对公司在派生诉讼中的地位未作安排,实践中倾向于把公司列为第三人。为了符合派生诉讼的本质和现行诉讼法的基本要求,股东应以公司的名义代表公司提起诉讼,公司为原告,股东则取代法定代表人的地位成为诉讼当事人。
[Abstract]:The dispute over shareholder derivative proceedings originated in the case of Forth v. Hallport, in which the appropriate plaintiff rules and majority rules were the root of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mpany in this action. British and American law regarded the company as a necessary party, The Japanese law treats the company as a litigant and may act as a co-litigant or an auxiliary party. In practice, the company is tended to be listed as the third person. In order to meet the essence of derivative action and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procedural law, shareholders should sue on behalf of the company in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and the company is the plaintiff. Shareholders take the place of legal representatives to become litigants.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法学院;
【基金】:江苏省重点高校 “211”三期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2.29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勇;浅议股东派生诉讼[J];兰州学刊;2005年03期
2 杨炳芝 ,贺宝银;公司法[J];中国工商;1988年05期
3 魏淑君;公司法在中国的百年历程[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王庆军教授新著《公司法论》出版[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新《公司法》再聚焦[J];上海国资;2006年06期
6 夏雅丽;论我国颁行公司法的必要性[J];理论导刊;1993年12期
7 张宁;谈我国公司法的特点[J];理论界;2001年02期
8 刘玉贵;;新《公司法》瑕不掩瑜[J];上海国资;2006年02期
9 ;本刊启示[J];法人;2010年02期
10 周友苏;公司法述论[J];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佳;张炜;;澳门公司法与内地公司法之比较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2 Mads Andenas;;欧洲公司法中雇员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问题[A];全球化趋势中企业的跨国发展战略与社会责任(下)[C];2007年
3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工作规范[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可;;股东派生诉讼及其在我国适用的一些问题——原告主体资格限制制度在我国的特殊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5 元小勇;;试评我国公司法的资本制度[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6 马建兵;任尔昕;;商法学研究动态与综述(2005.04—2006.07)[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7 梁洪学;;公司控制权的演进及其本质、来源和特征[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宁;翟浩杰;;关于《公司法(修改草案)》的若干意见[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黎汝志;;从新《公司法》审视有限公司僵局的法律救济[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10 张苏彤;;公司法修订及其对会计与审计的影响[A];会计准则发展——第六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澎 徐继华;股东派生诉讼探讨[N];江苏经济报;2003年
2 齐北;公司法律部的作用[N];经济参考报;2001年
3 水石;一部公司法学领域的研究力作[N];法制日报;2004年
4 沈路涛 张宗堂;现行公司法将作较大修改[N];中国改革报;2005年
5 秦 炜;公司法二审稿的11个看点[N];证券日报;2005年
6 牛学辉;银行如何应对修改后的公司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7 罗培新;公司法不宜强行导入独立董事制度[N];南方周末;2005年
8 本报记者 刘卉;公司法:淡化所有制区别[N];检察日报;2009年
9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姚秋英;公司法亟须引入外部监事制度[N];检察日报;2010年
10 ;江西保监局调研保险公司法务工作[N];中国保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浩;股东派生诉讼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徐菁;论公司法的边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邓辉;论公司法中的国家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陈俐茹;从利害关系人之视野解析公司分立[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周昊;国有企业分拆上市的法律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孙威;公司与其管理者利益冲突及法律规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赖武;公司僵局论[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杨勇;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黄福宁;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薪酬的法律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兵;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及其完善[D];吉林大学;2010年
2 马继亮;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初探[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王冲;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完善与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小雨;股东派生诉讼当事人地位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向宇;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毅;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宏;股东派生诉讼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徐迎伏;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之探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超;论股东派生诉讼及其在我国的完善[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君;股东派生诉讼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45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545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