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合意原则何以对决多数决——公司合同理论本土化迷思解析

发布时间:2018-03-05 11:40

  本文选题:公司合同理论 切入点:本土化迷思 出处:《法学》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公司合同理论作为公司法律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一经引介,即在我国大行其道。不过,国内法学界有人主张借以改变公司议事规则,以合意原则取代多数决议,致使公司法理论研究走入误区,公司纠纷裁判实践陷于混乱。公司合同理论出现如此本土化迷思,其根源在于学界未能厘清该理论的多重含义,甚至从公司就是合同束的理解出发,推导出合意原则取代多数决的结论。其实,一人公司并无合同关系的基础;多元投资公司的意思形成机制必然趋向民主化。作为公司冲突权利主体长期博弈均衡的多数决原则,已经构成公司设立及运行的基础,不能轻易改变。全体股东一致同意的表决结果,也只能视为多数决的一个特例。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corporate law and economics, the theory of corporate contract is popular in our country once introduced. However, some people in domestic legal circles advocate changing the rules of procedure of companies and replacing most resolutions with the principle of agreement. As a result,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company law goes into the wrong zone and the practice of adjudication of company disputes is in confusion. The root of the misconception of the theory of company contract lies in the failure of the academic circles to clarify the multiple meanings of the theory. Even starting from the understanding that the company is the contract bundle,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principle of agreement replaces the majority decision is deduced. In fact, the one-man company does not have the basis of the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will of multiple investment companies is bound to be democratized. As the principle of majority decision of the long-term game equilibrium of the subject of corporate conflict rights, it has already forme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company. A vote agreed upon by all shareholders can only be regarded as a special case of majority decisi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法学院;
【基金】:南京大学“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特别项目“经济全球化与中日民商法互动关系”(编号:010522430502) 江苏省法学会“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司纠纷司法应对策略研究”(编号:SFH2009A08)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D91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培新;;填补公司合同“缝隙”——司法介入公司运作的一个分析框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陈醇;;意思形成与意思表示的区别:决议的独立性初探[J];比较法研究;2008年06期

3 刘迎霜;;公司契约理论对公司法的解读[J];当代法学;2009年01期

4 宋从文;;公司章程的合同解读[J];法律适用;2007年02期

5 范黎红;;公司章程“侵权条款”的司法认定及救济 以“强制离职股东转让股权”之章程条款为例[J];法律适用;2009年01期

6 张文楚;谈萧;;经理与股东关系新论——基于人力资本和公司契约的理论阐释[J];法学家;2005年04期

7 蒋大兴;;公司自治与裁判宽容——新《公司法》视野下的裁判思维[J];法学家;2006年06期

8 罗培新;;新《公司法》框架下的司法裁判困境[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汪丁丁;企业家的形成与财产制度——评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J];经济研究;1996年01期

10 罗培新;公司法的合同路径与公司法规则的正当性[J];法学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2 范婷婷;;略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王军;;对电力多经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汪传才,凌艳传;论缔约过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张本英;评英国“1830年代理论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张颖杰;论国企改制的产权构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蒋辉宇;;论合作社的法人地位与社员的责任形式——对当前学界有关合作社法人地位研究的反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胡智强;;公司控制权的法律透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鲁忠江;吴向阳;;论保险合同中不利解释原则的适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许翠霞;;动物真的能够成为法律主体吗?——关于法律主体的前提性说明[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冯子轩;;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立法的衔接问题探究[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李政;;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相关法律制度的若干思考[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张曙光;;资源要素租金与国有企业改革——兼论重建“全民所有制”[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二辑)[C];2008年

5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雷兴虎;刘斌;;强化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7 傅穹;赵玉;;私募股权基金治理的法律分析[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8 吴越;;公司人格本质与社会责任的三种维度[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9 王娜;;现代技术与奢侈关系的反思[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王娜;;现代技术与奢侈关系的反思[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雪;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制演变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姜海光;国有控股企业所有权边界与财务战略取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贵荣;新疆奶业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10 王玉冬;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模式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游振华;种子产业链企业合作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肖彦梅;煤炭企业跨区域扩张能力评价与决策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晋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资本运营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艳;政府在群众性体育赛事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张磊;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成长性评价实证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温从军;《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类型化及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正来;;社会秩序规则二元观——哈耶克法律理论的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2 陈醇;;意思形成与意思表示的区别:决议的独立性初探[J];比较法研究;2008年06期

3 王彦明;股东大会决议的无效与撤销——基于德国股份法的研究[J];当代法学;2005年04期

4 虞政平;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审查[J];法律适用;2003年09期

5 陈醇;;集中性民事权利的滥用及其控制——兼论公法控权理论之引入[J];法商研究;2008年06期

6 刘俊海;;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J];法学家;2007年06期

7 王保树,钱玉林;经理法律地位之比较研究[J];法学评论;2002年02期

8 肖海军;危兆宾;;公司表决权例外排除制度研究[J];法学评论;2006年03期

9 钱玉林;股东大会决议的法理分析[J];法学;2005年03期

10 李婧;;公司章程内容的合法性问题研究——关于“岗位股”设置的典型案例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旭东;[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邓辉;论公司法中的国家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贺少锋;公司法强制性规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刘吉涛 郭秀红;政府《通知》该不该为违约撑腰[N];检察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王胜忠;“一股独霸”挑战股份经济[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3 吴亚平;大学生“零工资就业”风险大于机会[N];工人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董震;论诉调对接机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郝代伟;我国城市房屋拆迁法律程序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袁松平;我国西部农村非诉调解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永明;我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70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570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7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