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与对策分析
本文选题:上市公司 切入点:盈余管理 出处:《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04期
【摘要】:正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分析(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动机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是以外源融资为主,并首选股权融资。公开发行股票可以快速吸收主权资本进行融资,与发行公司债券相比,股权融资的成本较低,不需要还本付息。一旦公司股票能够公开上市,上市公司还有机会进行配股或增发股票,即进行再次融资。而我国《公司法》和相关法规对公开发行股票有着严格的法定程序,例如公司需近三年连续
[Abstract]:First, the motivati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1) the motivation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 the financing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is mainly external financing, and the first choice of equity financing. Public issuance of stocks can quickly absorb sovereign capital for financing. The cost of equity financing is lower than that of issuing corporate bonds, and there is no need for debt service. Once the company is able to list its shares publicly, the listed company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issue a rights issue or issue additional shares. The Company Law of China and related regulations have strict legal procedures for public issuance of shares, for example, companies need nearly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to issue shares.
【作者单位】:
【分类号】:F2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干胜道;钟朝宏;田艳;;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雷光勇;刘慧龙;;大股东控制、融资规模与盈余操纵程度[J];管理世界;2006年01期
3 杨旭东;莫小鹏;;新配股政策出台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6年08期
4 陆正飞;魏涛;;配股后业绩下降:盈余管理后果与真实业绩滑坡[J];会计研究;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明峰;黄瑶;田水;;配股政策的变更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的实证研究——基于1994-2007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北方经济;2009年12期
2 毕金玲;;上市公司再融资监管政策博弈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高雷;宋顺林;;关联交易、支持与盈余管理——来自配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科学;2010年02期
4 张昕;姜艳;;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分析——基于第四季度报表数据[J];财经科学;2010年06期
5 陈丽红;张龙平;;行业专门化、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J];财经论丛;2010年06期
6 李宁;刘玉红;;大小非减持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及监管策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11期
7 柯甫;薛韬;孟庆祥;;上市公司非经常性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5期
8 蔡宁;;“大小非”减持中盈余管理与监管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11期
9 路云峰;刘国常;;信息披露违规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分析[J];财会通讯;2009年09期
10 毛洪涛;阮益飞;;我国盈余管理研究文献演变特征综述[J];财会通讯;2009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马忠;朱栗;;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综述与研究展望[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戴华江;闫虹;;会计政策变更对我国上市公司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沪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毛新述;戴德明;;盈余稳健性的市场定价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4 李享;;减值准则变化、审计监督与盈余操纵策略选择[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5 周霞;;基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于李胜;李成;王艳艳;;税制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异化与上市公司税收遵从行为[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娥平;刘春;;盈余管理、公司治理与可转债发行后的业绩滑坡——基于PSM方法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俊瑞;李彬;刘东霖;;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研究——基于保盈动机的经验证据[A];2008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艳;公司治理与大股东的掏空和支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晓东;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人为操控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翟胜宝;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毕金玲;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杜瑞;机构投资者持股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高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投资支出的关系研究——融资约束视角[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杨顺华;中小企业债权融资中的盈余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8 黄蕴洁;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杨芳;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变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刘嫦;治理环境、控股股东代理冲突和会计稳健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新建,张宗益;中国上市公司配股中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16期
2 孙铮,王跃堂;资源配置与盈余操纵之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1999年04期
3 胡玮瑛,徐志翰,胡新华;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统计分析[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张祥建,徐晋;盈余管理、配股融资与上市公司业绩滑坡[J];经济科学;2005年01期
5 赵宇龙,王志台;我国证券市场“功能锁定”现象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09期
6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7 阎达五,耿建新,刘文鹏;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行为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1年09期
8 陈晓,李静;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在提升上市公司业绩中的作用探析[J];会计研究;2001年12期
9 原红旗;股权再融资之“谜”及其理论解释[J];会计研究;2003年05期
10 周晓苏;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微利企业利润质量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慧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操纵及制度缺陷[J];辽宁财专学报;2002年05期
2 王静,陶晓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3 惠小兵,陈方正;关于转轨经济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S2期
4 黄院亮;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J];经济工作导刊;2002年13期
5 秦荣生;财务会计新课题:盈余管理[J];当代财经;2001年02期
6 陈文艺,张勇;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剖析[J];新疆农垦经济;2004年03期
7 王怀栋,秦江萍;论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J];商业研究;2004年21期
8 钟娟;;浅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会计手段[J];会计师;2010年06期
9 沈英;;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浅析[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6年02期
10 钟劲松;谈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J];经济论坛;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克勤;;公司内部治理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2002年度中国A股商业企业数据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2 谢海洋;王秀芬;;1999、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对比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3 朱静芬;;我国上市公司舞弊的审计对策[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戴华江;闫虹;;会计政策变更对我国上市公司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沪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李金;李仕明;严整;;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风险与绩效分析[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6 康玲;陈晓毅;秦弋雯;;广西上市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及成因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孔静;纪建悦;;我国上市公司现实股利决策模型探讨[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胡玉明;谢立;;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股权融资偏好的一种行为解释——基于绩效评价指标驱动的财务行为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9 张正华;王宇;;基于四类融资结构划分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特征研究[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10 潘玲;王德武;;辽宁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实证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匡志勇;典当“大小非”[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2 证券时报记者 宋雨;证监会发行部副主任陆文山:上市公司要慎重选择股权融资[N];证券时报;2011年
3 曲云,
本文编号:1663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663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