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持股:沪市公司管理层的观点
本文选题:管理层持股 切入点:公司治理 出处:《管理世界》2003年05期
【摘要】: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积极态度与理论界关于管理层收购利弊的热烈讨论构成了本次调查的缘起。调查发现:上市公司对管理层持股存在极大的需求 ,被调查者对通过管理层持股实现管理层收购表现出了相当的动力;目前影响管理层持股的重要因素并非“融资难”问题 ,而是政策的不明朗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被调查者认为 ,管理层持股明显有助于优化公司的激励制度与效果 ,增强管理层的责任心 ,对公司治理和公司绩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影响表示怀疑;公司法和证券法最需要修改 ,相关规则亟待配套;管理层持股过程中的管理层基本信息、股权转让信息和关联信息同样值得投资者关注;职位高低是决定管理层个人持股量大小的重要尺度;用股份抵押的形式向银行融资是最妥当的安排 ,但与《贷款通则》相抵触;在实现方式上 ,“增量实施”比“存量调整”更受欢迎;在受让价格上 ,净资产情结、优惠价格期望依然流行。文章认为 ,尽管“剧中人”观点的独立性无法与“剧外人”相比 ,但上述结论仍隐含着不少有益的政策启迪 ,相关政策建议也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Abstract]:At present, the positive attitude of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the management equity incentive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the heated discussion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BO in the theoretical circle constitute the origin of this investigation. In the great need, At present,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management ownership are not the problem of "financing difficulty", but the uncertainty of policy and the imperfec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spondents, managerial shareholding can obviously help to optimize the incentive system and effect of the company, enhance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management, and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but the managerial sharehold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the company.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doubtful; the company law and securities law need to be amended most, and the relevant rules need to be matched urgently;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management, the information of equity transfer and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holding shares are also worthy of investors' attention. The level of posi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determine the size of the individual stock holding of the management, the most appropriate arrangement is to use the form of share mortgage to finance the bank, but it conflicts with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loan. In terms of implementation, "incremental implementation" is more popular than "stock adjustment"; in terms of transfer prices, net assets complex, preferential price expectations are still popular. Although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viewpoint of "the person in the drama" cannot b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outsider", the above conclusion still implies a lot of beneficial policy implications, and the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should be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F83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国泓;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二元治理——激励优化与会计控制强化[J];管理世界;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邓菊秋;如何保护上市中小投资者权益[J];财经科学;2002年S1期
2 娄权;财务报告舞弊:理论假说与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03年07期
3 冯均科;审计委托人制度改革的重新思考[J];开发研究;2005年05期
4 刘国买,邹捷中,陈超;期权激励条件下经理行为与公司业绩[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梦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2 刘国买;经理股票期权激励的定量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刘骏;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准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4 刘伟;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及成长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志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谭艳;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优化问题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3 王敏燕;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上市公司激励与控制视角[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4 朱小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5 孙振华;中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供需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6 吴允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专业化治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7 周湘峰;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均衡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8 赵惠萍;基于公司治理的财务会计信息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9 邓丽群;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10 罗国莲;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犯罪治理的思考[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国泓,程大中;企业激励网格模型及其应用[J];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02期
2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君彩;马施;;控股权性质、管理层激励与公司业绩——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年05期
2 朱国泓,方荣岳;管理层持股:沪市公司管理层的观点[J];管理世界;2003年05期
3 隽娟;;管理层持股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深市的经验证据[J];市场论坛;2007年02期
4 黄亮;;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研究——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4期
5 宋增基;徐叶琴;;股权制衡、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J];生产力研究;2007年17期
6 巩震;金永生;王俊椺;;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实证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李叶乔;章国荣;卢显旺;;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对公司业绩影响[J];市场论坛;2010年01期
8 袁辉;吕宗元;宁凯;许晓军;;管理层持股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来自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年08期
9 仪垂林;;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10 张周;;基于股市行情的薪酬激励与研发支出关系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幽兰;刘春林;林中跃;;地震灾害后管理层回应方式与股票收益的关系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方友林;;保险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来自金融危机的教训和启示[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唐松莲;袁春生;;投资者或投机者:从持股行为与公司业绩关系看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黄虹;;美国股票回购对我国投资者的启示[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冯培;;关于创业板市场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6 ;深化改革,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A];治理结构与风险防范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何丽梅;刘晓春;;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蔡丛光;;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洪剑峭;张晓斐;苏超;;上市公司业绩变动与分析师预测行为?[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马晓白;邢U,
本文编号:1665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665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