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母子公司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7 12:43

  本文选题:母子公司 切入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 出处:《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母子公司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随着大量企业开始趋向大型化、集约化、集团化,众多的子公司应运而生,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也使得企业的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母子公司经营模式在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时,对于公司法律的规制也提出了全面的挑战,面对投资控股、相互持股等等纷繁复杂的公司关系,应对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国企业若想在世界领域内产生影响,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并且使之协调发展,就必须要规范市场体制,其中就包括要理顺母子公司的正常关系。 我国现行的《公司法》从立法上已经肯定了母子公司的独立法人地位,保障了子公司在经济活动中的自主经营权和参加诉讼时的主体资格。但由于子公司在母子公司关系中处于被控制和被支配地位,使得子公司的独立法人资格又存在着瑕疵。这种瑕疵性使得母公司的控制欲在不断的侵犯着子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基于此,笔者从我国母子公司的现状出发,结合外国国家或地区的先进法律规制,分析了我国母子公司关系存在的状况下如何保护子公司债权人利益问题,即通过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引入从实体上、程序上对母子公司加以规制。本文采纳了比较、演绎和归纳等方法,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分三章。 第一章为母子公司法律概述部分。在这一章中,笔者分析了我国立法对母子公司的界定情况,又通过比较外国国家或地区立法对母子公司的界定,归纳了对母子公司内涵的理解。并基于上述分析又对母子公司法律关系进行了简要阐述,包括讲述了母子公司关系的法律特征,从而加深了我们对母子公司的进一步了解,即: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母公司持有子公司的一定股份或与子公司订有企业合同;母公司对子公司享有控制权。通过对母子公司的一般关系,即投资关系、控制关系、财务关系和管理关系探讨总结,分析了母子公司存在的状况下,对子公司的债权人的保护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第二章是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分析。本章首先界定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含义及其特征,并明确了该制度主要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它在性质上属于民事责任,是私法上的责任。也阐述了国外对子公司债权人权益的保护,包括英国的刺破公司面纱理论、美国的揭开公司面纱理论、德国的直索责任理论、日本的法人格否认理论,以及我国《公司法》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界定。本章还分析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法理基础,即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公平正义原则的体现,是公司的社会责任的使然,是法人制度完善和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基本规则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是具体个案中的否认;公司法人人格不得滥用原则;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应当通过诉讼适用。因此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母子公司体制下适用有其必要性,它是我国公司法律制度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是规范母子公司行为的需要。 第三章分析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适用于母子公司的实体要件。包括主体要件,原告即公司债权人、以及公共利益的代表者;被告包括对公司有实质控制能力的控股母公司、以企业契约方式而对公司形成实质控制能力的契约母公司、对公司有实质控制能力的开办单位、上级主管部门、隐名股东、以及当公司的董事、经理或其他高级职员兼具股东的身份时的被告身份。其次行为要件,包括股权资本显著不足、利用公司人格回避合同和侵权债务、利用公司人格规避法律义务、公司法人格形骸化。再次后果要件,必须存在对债权人的损害以及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最后因果关系要件。此外,本章还阐述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诉的程序规则;以及分析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诉的管辖问题。之后分析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诉的举证责任。最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诉判决的效力在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判决仅是对公司法人人格的个案否定;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的判决仅限于特定当事人的具体法律关系;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判决的结果只对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股东有实质意义,即该股东将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而该判决的效果并不能及于其他股东。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29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成贺;;论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于蕾;秦赛;;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法律保障制度浅析[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3 周哨龙;;揭开“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面纱——论“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实质[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郭金秋;;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责任主体[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8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汪金超;;浅析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2 阎华伟;;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3 吴燕华;盛海波;;公司清算程序及相关法律问题[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夏雅丽;;中国有限责任制度之缺陷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王强;;我国关联公司的公司法规制[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亮;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构成要件的误区[N];江苏法制报;2011年

2 刘 敏;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陆利;寻找刺破公司“面纱”的利器[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4 林玢;从厦门联发集团案看法人人格否认制度[N];法制日报;2004年

5 李赣兴;债权人能否向股东直索债权[N];法制日报;2004年

6 郭晓芝;股东出资瑕疵 责任如何承担[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白岱恩;夫妻公司案中流行裁判思维的质疑[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云利珍;用活公司法人人格否定制度[N];学习时报;2008年

9 孟亚生 麦子;更名逃债 这回没跑出法律手心[N];检察日报;2010年

10 江西省武宁县人民法院 邹子路 周君;公司法第二十条和第六十四条的关系[N];人民法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雪田;我国反破产欺诈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卢政峰;股东诉讼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林礼模;公司清算制度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德枢;一人公司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5 曹如波;公司非讼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春;商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苏轩;股东责任论[D];吉林大学;2010年

8 朱晓燕;论我国破产企业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设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邢丹;关联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晓杰;母子公司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李帅;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D];河南大学;2011年

3 于成冲;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桑哲渊;公司人格否定制度在实践中的适用[D];兰州大学;2012年

5 陈志刚;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诉讼程序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6 谢威;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反向适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刘嘉灵;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司法适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蔡燕飞;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司法审查规则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9 孔懿;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李欢;试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的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71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671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b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