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司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从“于志安事件”谈起
本文选题:国有资产流失 切入点:《公司法》 出处:《改革》1996年05期
【摘要】:正近几年,在经济改革大潮中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国有资产问题.如何使国家的宝贵财富得到安全、可靠的保护,防止资产流失,又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升值,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国计民生的大事.建国40多年间,一向以公有制为主的国家经济架构,固定资产一半以上是国有资产,然而全国人民用血汗共同积累的财富,近年来却时有流失现象发生.其原因除了企业经营不善、效益差造成损失外,企业主管贪污受贿、监守自盗,人为原因造成的资产流失也不在少数,这一明一暗所带来的巨大损失,是很令人痛心的.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 the tide of economic reform, people have been talking most about the issue of state-owned assets. How to make the country's precious wealth secure and reliable, prevent the loss of assets, and then appreciate on the basis of its original value, It is a major event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of thousands of families. In the more than 40 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state economic structure has always been dominated by public ownership. More than half of the fixed assets are state-owned assets. However, the people of the whole country have accumulated wealth through blood and sweat.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 phenomenon of loss has occurred from time to time. In addition to the loss caused by poor management and poor efficiency of the enterprise, there are not few reasons for the loss of assets caused by the corruption and bribery of the executives of the enterprises, the theft of their own, and the loss of assets caused by artificial causes. The great loss caused by this light and darkness is very distressing.
【作者单位】: 香港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分类号】:F12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外事往来[J];中国金融;1982年05期
2 夏应明;;英国中央电力局的董事长易人[J];国外核新闻;1982年11期
3 王炳均;尊重宪法赋予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利[J];上海企业;1985年11期
4 沈四宝;;董事会制度的基本法律概念(下)[J];国际贸易;1985年07期
5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朱田顺一行八人访问日本[J];中国金融;1985年07期
6 ;外事消息[J];中国金融;1985年10期
7 孙文英;;法人代表必须代表法人[J];经济管理;1985年07期
8 张培璋;做一个明白的、负责的、自觉的、民主的厂长[J];上海企业;1986年02期
9 吴建民,严亮;重视对清理整顿后公司(中心)的回访[J];上海企业;1986年10期
10 何培德;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反求术[J];经营与管理;198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月蓉;;理顺土地产权关系 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A];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研究——中国土地学会199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2 陈国强;;晋江深沪宝泉庵和信仰民俗[A];福建侨乡民俗——福建侨乡民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3 李洪彩;;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必须成为能人[A];全国市场经济与商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4 张海鹏;;在黄兴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词[A];黄兴研究文集[C];1994年
5 张进枢;;深圳特区快速路系统工程建设施工组织与实施[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6 陈乃醒;施晓红;;略谈建立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曲洪;;中国上市公司权力构架研究[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韩岫岚;;造就高素质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大自然的精华,国家绿色食品基地——四川省阳平种牛场简介[A];四川省营养学会1997年学术会议暨妇幼营养保健学习班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10 刘宏宇;;把孙子兵法中的“势”应用在商战中[A];孙子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钱宝平 许宪章;安大董事会为学校改革和发展作贡献[N];安徽日报;2000年
2 李政 张力;电子商务亏损面96.7%[N];北京日报;2000年
3 罗健;筑起民族保险经纪业的新“长城”[N];中国保险报;2000年
4 洪日南 常文桂;创建一流的会计师事务所[N];中国财经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解燕喃;索尼在中国[N];中国电子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李茗芳;给传统产业注入现代管理[N];中国纺织报;2000年
7 张灿 刘艳;弄潮丝袜业[N];中国纺织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王自强 詹宏超 冯秀华;福建汽车业:有戏[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9 林戎 张华;企业发展须有“平台”[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李传珠;放歌金大地[N];中国化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建林;利益制衡机制的构架:公司治理结构的法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宋增基;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3 蒲自立;公司控制权与公司绩效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4 李中建;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徐晨光;国有企业董事会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蹇明;基于控制权的企业家激励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许均平;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梁彤缨;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9 朱红军;高级管理人员更换的原因与经济后果[D];上海财经大学;2002年
10 王剑敏;董事群结构与公司绩效及治理行为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余应;企业家的法律定位与法律体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2 严姣兰;上市公司年报的功能语法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3 赵艳芳;法人民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王小君;论董事长的法律地位[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 卢建平;公司经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陈运雄;论公司董事权[D];湘潭大学;2005年
7 侯薇;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高管层分析及激励机制设计[D];山东大学;2005年
8 潘荣文;山东鲁阳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9 赵骄;国有上市公司控股权变更中管理者留任问题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袁莉娜;上市公司成长性与治理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75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675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