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反收购适用探究
本文选题:股份回购 + 上市公司 ; 参考:《财会通讯》2009年02期
【摘要】:正目前,尽管股份回购(Share repurchase)在我国更多地被上市公司用于减少注册资本。但2006年修订的《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股份回购的广泛用途提供了空间,利用股份回购实现上市公司的反收购就是其一。一、股份回购的反收购功能反收购是目标公司与收购公司争夺公司控制权的一种行为。在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下,控制权的基础是投票权,而获得公司董事
[Abstract]:At present, although share repurchase is more used by listed companies to reduce registered capital in China. However, 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vised Company Law in 2006 and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have provided space for the wide use of share repurchase, among which the realization of anti-takeover of listed companies by means of share repurchase is one of them. First, the anti-takeover function of share repurchase is a kind of behavior of target company and acquisition company fighting for corporate control. In the modern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the basis of control is voting rights, and the acquisition of company directors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
【分类号】:F832.51;F276.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小刚;业务退出的动力机制[J];南开管理评论;2000年06期
2 范黎红;论强制收购要约义务触发点之合理界定[J];河北法学;2000年02期
3 高愈湘,张秋生,杨航,张金鑫;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公司治理效应的实证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2期
4 于铁铭,高愈湘,张金鑫;行业生命周期与并购类型——中国公司控制权市场效率的检验[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4期
5 岳金桂,周隆斌;浅析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协同效应[J];商业研究;2002年04期
6 焦凌佳,杨奇峰;被购并企业高层经理去留问题探析[J];商业研究;2002年20期
7 金雪军,杨晓兰;管理层收购与中国企业改革[J];商业研究;2002年22期
8 袁智勇,季沙泥;管理层收购的动因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02期
9 刘翠红,王初建;上市公司并购的整合研究[J];商业研究;2003年05期
10 萧松华,刘明月;购并中的目标企业定价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中文;跨国并购的宏微观经济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林旭东;基于合作效率的企业集团组建若干问题的博弈分析[D];中南大学;2001年
3 杨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金融创新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林新;企业并购与竞争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夏蜀;银企债务重组:制度分析与金融解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胡玄能;企业并购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徐鸭江;企业投资策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陈建南;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直接投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9 宋亦平;分工、协作和企业演进[D];复旦大学;2003年
10 王玉霞;现代企业兼并理论--研究与探索[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胜;《案例》: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构建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探索[D];暨南大学;2000年
2 李光彦;买壳上市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刘小乐;企业负债经营的状态辨识与转移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4 罗春燕;论企业并购过程的整体性经济评价——一拖集团公司资产重组与资本运营实证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5 王锦;非对称信息对企业重组的影响及解决建议[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6 邢进;中外企业并购的比较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7 赵杰;论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激励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8 鲜文铎;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9 彭扶民;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投资者权益问题[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10 刘可;企业并购的效率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涛;;股份回购的市场效应和财务效应——基于华海药业、九芝堂和天音控股的案例研究[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1年04期
2 雷淑琴;;基于股份回购的反并购分析[J];商业会计;2011年22期
3 ;关于上市公司每年要有一定分红比例的建议[J];商品与质量;2011年12期
4 陈岚桦;;警惕上市公司争当放高利贷的财神爷[J];法人;2011年09期
5 雷备战;;浅谈控制上市公司违规担保风险策略[J];金融经济;2005年16期
6 ;上市公司放高利贷危害无穷[J];IT时代周刊;2011年18期
7 ;2011年世界电气上市公司100强排行榜[J];电气技术;2011年07期
8 徐秋生;;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现状及原因探讨[J];财会通讯;2011年20期
9 ;上市公司全年筹资9644亿元 京粤沪占比过半[J];领导决策信息;2011年26期
10 王卫红;;中汽协上市公司委员会引领社会责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上市公司委员会 2011年第一次理事会会议在重庆成功召开[J];董事会;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波;王健姝;谢钦清;;上市公司谴责公告的思考和研究——基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样本的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德明;;媒体具有治理功能么?——基于审计视角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德明;;媒体具有治理功能么?——基于审计视角的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樊其国;肖宏伟;;上市公司财税主要问题及风险化解方略[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模荣;;上市公司IPO后业绩滑坡成因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朱金凤;宋侃;;四川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祝捷;姜婧婧;;辽宁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袁振兴;刘秋顺;李建荣;;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自愿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来自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轶男;刘峗青;;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影响因素分析[A];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制度建设论文集[C];2007年
10 李香丽;孙绍荣;;十、每股收益与上市公司的综合能力指标的关系[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海通证券 陈峥嵘;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有望“双赢”[N];证券日报;2005年
2 潘明杰;股份回购:谁是“丽珠第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3 建银国际(中国)执行总裁 杨弘炜 研究中心主任 郄永忠;鼓励股份回购 完善股市稳定机制[N];中国证券报;2009年
4 方家喜;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市场效应[N];经济参考报;2008年
5 乐嘉春;股份回购应有怎样的优先顺序[N];上海证券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应尤佳;“两价”合一 海马股份回购自有想法[N];上海证券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谭e,
本文编号:1777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777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