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非货币财产出资探析——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
本文选题: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非货币财产 ; 参考:《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22期
【摘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企业为提高创新能力、扩大竞争优势,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结成的一种新型合作组织。人力资本、知识产权等非货币财产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转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联盟各成员在这些非货币财产方面各具优势,但是我国公司法并未承认其作为出资方式的合法性。从分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非货币财产出资类型入手,探究非货币财产的法律特性和配套措施,针对以债权、人力资本、知识产权等非货币财产出资的法律障碍,提出了拓宽非货币财产出资类型范围、完善非货币财产价值评估制度等具体建议。
[Abstract]: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lliance is a new type of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with universi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to improv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exp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Non-monetary assets such as human capital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lliance. The members of the alliance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in these non-monetary properties. However, our company law does not recognize its legitimacy as a form of capital contribution. Start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types of non-monetary property contribution in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alliance of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leg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pporting measures of non-monetary property, aiming at the legal obstacles to the contribution of non-monetary property, such as creditor's rights, human capit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etc.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widening the range of non-monetary property contribution and perfecting the value evaluation system of non-monetary property.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82012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820018) 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D12ZC193) 大连市社会科学院课题(2011DLSK138)
【分类号】:F426.4;F2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春霖;知识产权资本化的法律缺陷及完善[J];河北法学;2005年08期
2 张付成;;公司资本制度的立法评判[J];当代法学;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管德华;论人力资本[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杨佑国;谈现代企业核心员工的需要[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张海燕;;中国女性就业现状与解决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9期
4 何世权;论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5 宋晓梅;我国人力资本研究分析工具的创新——制度分析的根源及意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王东升,刘秀华,黄先涛;加入WTO后工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对策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刘希宋,王玉梅,邓立治;论国有企业提升人才竞争力的组织创新对策[J];商业研究;2004年07期
8 邓小龙;民营企业国际化管理模式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4年13期
9 姚树荣;论创新型人力资本[J];财经科学;2001年05期
10 刘家强;论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J];财经科学;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喻胜云;;论公司最低资本确定之函数原理[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卫平;管理跨国并购——基于契约和资源整合的模式[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雪苓;当代技术创新的经济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李洪天;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和个人收益率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4 陈柳;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5 侯荔江;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与系统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6 王汇群;企业经营能力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姚树荣;人力资本、企业制度与绩效[D];四川大学;2003年
8 薄燕娜;股东出资形式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江永红;中国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人力资本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李颖;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永兰;产权激励——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分析[D];暨南大学;2001年
2 孙喜英;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基本出路[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孙卓敏;我国中小企业人才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4 李冠伟;区域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关联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蔡纯一;我国企业家人力资本开发与管理的对策研究[D];华侨大学;2003年
6 蒋勤慧;股东出资法律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03年
7 李敏;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企业家人力资本——青海省实例分析[D];浙江大学;2001年
8 饶静安;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10 刘雯;论人口发展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河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旭东;从资本信用到资产信用[J];法学研究;2003年05期
2 薄燕娜;股东出资形式多元化趋势下的劳务出资[J];政法论坛;2005年01期
3 冯果;股东现物出资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1999年06期
,本文编号:1921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921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