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包、保、报”与清末官督商办企业——以光绪二十二年盛宣怀接办汉阳铁厂事件为例
本文选题:盛宣怀 + 汉阳铁厂 ; 参考:《史林》2009年01期
【摘要】:本文尝试提出patronage之概念,结合包、保、报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关系,以了解清末官督商办制度之意义。光绪二十二年盛宣怀接办汉阳铁厂,是清末官督商办企业进入另一阶段的开始。本文试剖析盛宣怀接办汉阳铁厂的原因及背后的交换条件,揭示盛成功从北洋转移到南洋,更换支持他的权护者((patron)的转换轨迹。并以此事件来分析清末中国还没有公司法的特定环境下,官督商办企业如何运作,企业对公权的依存性及二者的博弈,以及包、保、报的概念如何能够反映清末官官或官商之间之利益交换。
[Abstract]: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patronage, combined with the social relation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mbodied by Bao, Bao and Bao,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ystem of government, supervision and commerc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Sheng Xuanghuai Guang Xu took over Hanyang Iron works in 22 years, which was the beginning of another stag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Sheng Xuanhuai's takeover of Hanyang Iron works and the exchange conditions behind it, and to reveal the transformation track of Sheng's successful transfer from Beiyang to Nanyang, and to replace the right protector who supports him. And this event to analyze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China has not yet the company law of the specific environment, how to operate, the dependence of enterprises on public rights and the game between the two, as well as the package, protection, How can the concept of newspaper reflect the exchange of interests between officials and businessme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分类号】:F27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肇前;比较李鸿章、张之洞“官督商办”之异同[J];社会科学;200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修宪;王列辉;;开埠初期闽浙沿海的海盗活动初探[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2 何英,翟海涛;华商"保险行"在近代中国的兴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向中银,杜佳鸣;浅析清政府的聘用洋员政策[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李宝民;试论近代民族资本轮航业前期迟缓发展的原因[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5 戴鞍钢;口岸贸易与晚清上海金融业的互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鲍静静;对外贸易与上海经济的早期现代化[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0期
7 张文德;论明太祖时期对帖木儿王朝的外交政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张文德;明成祖至孝宗时对帖木儿王朝的外交政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陈绛;在华西人与中国早期近代化[J];近代史研究;1991年02期
10 陈伟明,许艳青;明清粤闽海商的贸易税收[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远权;重庆开埠与四川社会变迁(1891—1911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礼茂;中国通商银行的创立与早期运作研究(1896—1911)[D];复旦大学;2004年
3 潘建华;洋务运动时期(1860-1894)企业融资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杨勇;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张世红;晚清买办与实业家徐润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杨在军;中国近代公司特许阶段公司治理研究[D];南开大学;2004年
7 赵树廷;清代山东对外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岳巍;论1900—1924年中俄关系之特点[D];外交学院;2007年
9 田渝;16至19世纪中叶亚洲贸易网络下的中暹双轨贸易[D];暨南大学;2007年
10 王列辉;区位优势与自我增强[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学民;中国早期社会现代化历程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何英;十九世纪中国保险业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3 罗霞;民国初期重庆航运业的发展及作用(1912-1927)[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军;海关与晚清管理的近代化[D];湘潭大学;2004年
5 刘强;明清潮州对外贸易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杨帆;近现代桂越边境贸易研究(1889-1949)[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赵吉东;中国船舶引航制度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任彬彤;张之洞与清末留日教育[D];河北大学;2006年
9 陈伦兵;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徐占春;近代上海转口贸易研究(1843-1941年)[D];西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太新;;试谈洋务派对企业的管理[J];经济研究;1980年01期
2 喻伯乐;;张之洞办汉阳铁厂刍议[J];财经理论与实践;1981年01期
3 黄逸平;;旧中国的钢铁工业[J];学术月刊;1981年04期
4 严仲仪;;略论张之洞洋务活动的经济效果[J];经济研究;1981年05期
5 曹广森 ,闵庚X/;中国通商银行建立的时间及其性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82年01期
6 尹承国;;论洋务派企业引进外国近代技术的教训[J];当代财经;1982年04期
7 马东玉;;也谈张之洞洋务活动的经济效果问题[J];经济研究;1982年01期
8 陈梅龙;裕源纱厂是怎样创建的[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9 沈祖炜;清末商部、农工商部活动述评[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02期
10 陈学工;;后期官办洋务企业汉阳铁厂的剖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峥;;从留园历代园主看苏州园林文人风范[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夏东元;;论盛宣怀[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3 中村义;;日本和湖南省——自长沙开港起至抢米事件[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4 虞和平;;西方影响与中国资产阶级组织形态的近代化[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5 周建民;;略论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开放性[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6 刘路生;;彰德养疴时期的袁世凯[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01年
7 陈争平;;试论辛亥革命前中国产业民营化的两条途径——以盛宣怀、张謇的企业活动为案例[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01年
8 中村哲夫;;辛亥革命与金融制度[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01年
9 张翔凤;;苏州乡绅与近代宗族保障[A];“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倪玉平;;西方势力与晚清漕粮海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3年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训毅;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衰[N];中国冶金报;2000年
2 ;“汉冶萍”为什么会倒闭?[N];中国冶金报;2000年
3 张训毅;20世纪中国钢铁工业大事记[N];中国冶金报;2001年
4 涂冬梅;萍乡旅游:期待辉煌[N];江西日报;2001年
5 胡波;郑观应与中国近代化[N];光明日报;2002年
6 冯天瑜;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特征[N];光明日报;2002年
7 胡如光;天津——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的发祥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8 ;朋辈追忆[N];文汇报;2002年
9 ;招商局与上海早期金融业[N];文汇报;2002年
10 ;招商局与上海交通大学[N];文汇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何智能;湖南保路运动研究(1904-1911)[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晓波;郑孝胥诗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礼茂;中国通商银行的创立与早期运作研究(1896—1911)[D];复旦大学;2004年
5 马金华;外债与晚清政局[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6 孙藜;“飞线”苦驰“万里天”: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1860-1911)[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永文;盛宣怀的铁路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庆锋;论盛宣怀的实业思想及实践[D];河南大学;2004年
3 陈伟宁;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创建过程及其失败原因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徐碧薇;张之洞与晚清铁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韩国强;中国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冯振华;吕海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樊晓敏;从甲午到辛丑“国变”与北洋变局[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玉;世纪之交地方督抚与清季对外交涉[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静;李鸿章集团在北洋的奠基考察[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林琳;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05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005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