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我国应允许概括目的下的股份回购

发布时间:2018-06-12 23:16

  本文选题:股份回购 + 概括目的 ; 参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摘要】: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扩张了股份回购的适用范围,为职工持股的操作与反对股东收购请求权的行使提供了便利。但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立法相比,我国现行立法对股份回购适用范围的规定仍过于保守,未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应进一步放宽。在增加规定概括目的下的股份回购情形时,为防止其可能带来的弊端,应同时配套规定财源、数量、处分等方面限制的制度。允许概括目的下的股份回购,仍有必要保留原有的特定目的下回购情形的立法。
[Abstract]:The revised Company Law in 2005 expands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share repurchase and facilitates the operation of ESOP and the exercise of the right to oppose shareholders' takeover claims.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legislation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 current legislation of our country is still too conservative for the applicable scope of share repurchase, and it should be further relaxed because it fails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function.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possible malpractice, the system of limiting financial resources, quantity, disposition and so on should be provided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possible drawbacks when adding the stock repurchase for the general purpose. It is necessary to retain the original legislation of repurchase for a specific purpose in order to allow share repurchase for a general purpose.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法学院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青年教师资助项目(2005JQW014)
【分类号】:D922.291.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磊杰;;论美国公司法中的异议股东股份评估权制度[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傅穹;股票面额取舍之辩[J];比较法研究;2004年06期

3 闫冀生,杨晓红;论关联方及其交易的界定[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孙鹤鸣;中日证券发行制度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02年20期

5 王勇;;简析关联企业破产中的特殊债权人问题——从一个假设谈起[J];商业研究;2006年03期

6 刘烨;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解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5期

7 桑士俊;贺琛;;关于我国累积投票制的反思——基于××公司董事选举决议无效的案例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5期

8 李治国;刘新;;国际视野下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体系[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9 党国华;规模、效率、自由竞争与法定资本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李宇;;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机制的探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蒋浩;;析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法律问题[A];当代法学论坛(2009年第1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丹;关联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治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形成机制与治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胡伟;控股公司控制权法律规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胡文涛;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转让的法律障碍——以交易成本为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薄燕娜;股东出资形式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李杉;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法律监管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7 何培华;外资并购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仇京荣;公司资本形成制度中股东与债权人利益平衡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张忠野;公司治理的法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杨少南;证券侵权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忠军;;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立法完善[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2 朱庆;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之利弊分析[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冯逸岩;胡震宇;;浅谈我国的股份回购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6年23期

4 余恕莲;;股份回购与股价平抑及股东利益的维护[J];国际商务财会;2008年07期

5 邵丹;;试论我国股份回购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其完善[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0年01期

6 赵洲;;股份回购制度的发展与完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吕岩;;日本股份回购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之友;2012年11期

8 刘璇;李云楼;;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的完善[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8期

9 伊云;;股份回购及其法律规制[J];金融法苑;2001年02期

10 李云丽;;A股市场国有股股份回购评介[J];金融法苑;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罗欣;;上市公司股份回购问题探讨[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辉;;论股份回购及其法律限制[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龚凯颂;刘艳芬;;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动机与市场效应——基于宁波华翔的案例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耿玮;;股份回购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蒋贤志;;我国公司换股并购制度研究[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海通证券研究所 陈峥嵘;股份回购 公司理财新方式[N];证券日报;2005年

2 贺宛男;股份回购有多神奇?[N];财经时报;2002年

3 记者 周军;股份回购好处多[N];中国证券报;2001年

4 上海证券交易所 刘恮;适度扩宽股份回购支付手段[N];中国证券报;2005年

5  陈峥嵘;股份回购:能否形成上市公司股东双赢格局[N];经济参考报;2005年

6 海通证券研究所 陈峥嵘;股份回购上市公司理财的新方式[N];经济日报;2000年

7 邓启稳 陈建刚;股份回购需解决五大问题[N];经济日报;2004年

8 海通证券研究所 陈峥嵘;股份回购:公司内的资本结构重组[N];上海证券报;2005年

9 李光磊;拓展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市场的几点设想[N];上海证券报;2005年

10 ;股份回购限制有望放松[N];深圳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蔚;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马明;中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可;公司股份回购制度法律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王英玉;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刘建平;论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的法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陈艳平;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唐爽;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钱俊;股份回购制度的法律规制[D];复旦大学;2010年

7 黄蔚;职工股份回购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张利芳;我国B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王颖;论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法律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粟建国;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011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011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c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