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利益相关者派生诉讼的理论逻辑与制度构建
本文选题:公司法 + 公司利益 ; 参考:《法商研究》2005年06期
【摘要】:现代公司股权分散的现实恰恰偏离了“股权至上”的逻辑,“股东至上”理论逐步为“利益相关者”理论所取代。在此观念的影响下,公司利益相关者派生诉讼应运而生。当公司怠于通过诉讼手段追究有关侵权人员的法律责任以实现其权利时,具备法定资格的利益相关者为了公司的利益可依据法定程序代公司提起诉讼。这种制度的实质是确立公司机关为公司利益之正常代表之外,在特定条件下,公司利益相关者也可以成为公司利益的代表,以矫正原有代表机制可能存在的缺陷,因此,可以视为一种公司整体利益或者公司公共利益的补充代表机制。
[Abstract]:The reality of shareholder decentralization in modern companies deviates from the logic of "equity supremacy", and the theory of shareholder supremacy is gradually replaced by "stakeholder" theor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is concept, the derivative litigation of corporate stakeholders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When the company is lazy to investigate the legal liability of the tortfeasor in order to realize its rights, the stakeholders with legal qualification can bring a lawsuit on behalf of the company according to the legal procedure for the benefit of the company. The essence of this system is to establish that the company's organs are the normal representatives of the company's interest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corporate stakeholders can also b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company's interests, in order to correct the defects that may exist in the original representative mechanism. It can be regarded as a supplementary representative mechanism of the whole interest of the company or the public interest of the company.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5BFX0045)
【分类号】:D922.2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席建林;试论公司股东抽逃出资的认定及其民事责任[J];政治与法律;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全礼,王亚立;企业社会责任:一种新的企业观[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袁琰,陈定良;独立董事制度管见——由陆家豪被罚一案引发的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高凛;论公司人格否认与公司债权人的保护[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夏雅丽;法人财产权法律性质评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杨三正;论董事的义务和责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王保树;竞争与发展:公司法改革面临的主题[J];现代法学;2003年03期
7 薛克鹏;;论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及其实现[J];现代法学;2006年06期
8 程春华;非政策性企业债转股与我国法律制度的冲突及融合[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周海泉;贺小亮;;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法学思考[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10 周喜梅;当前我国公司监控机制之路[J];前沿;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黄志雄;;国际法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与中国和平发展[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2 宋文兰;沈文春;;略论公司的社会责任[A];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暨2008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徐向艺;陈振华;马磊;;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经济学分析及其规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yN凡;;企业社会责任再辨析——基于概念与发展观的视角[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5 张照东;郭小东;;企业法人财产权辨析[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廖明;胡玉浪;;股份有限公司累积投票制度分析[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虹;企业社会责任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龙云安;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刘美玉;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相互制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崔刚;会计治理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5 吴茂见;国有控股公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徐光华;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郑海东;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测量维度、影响因素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8 常盛;基于要素分析的公司治理结构系统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郭卉;权利诉求与大学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庞梅;法律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英;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王天林;劳工权益的国际化保护趋势研究:劳工标准视角[D];山东大学;2007年
3 尹军;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4 颜凌;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及其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耿国玉;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胡令;农资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7 张海涛;比较公司治理及我国公司治理改革的路径选择[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8 卢惟元;股权出资法律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9 徐磊;试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若干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10 朱炜;论独立董事对公司的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虞政平;违法分配公司利益的责任追究[J];法律适用;2003年03期
2 宋良刚;股东抽逃出资的法律责任与救济[J];法律适用;2003年Z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峻岩;;公司法刍议[J];法学评论;1984年01期
2 邵俊武;公司法与经济体制改革[J];兰州学刊;1985年01期
3 李化德;郑传坤;;对我国公司立法的管见[J];现代法学;1985年03期
4 约·麦·古立克;罗振夷;司徒渠;;兰金与斯派萨氏公司法(一)[J];国际经贸探索;1985年01期
5 约·麦·古立克;罗振夷;司徒渠;;兰金与斯派萨氏公司法(二)[J];国际经贸探索;1985年02期
6 约·麦·古立克;罗振夷;司徒渠;;兰金与斯派萨氏公司法(三)[J];国际经贸探索;1985年03期
7 约·麦·古立克;罗振夷;司徒渠;;兰金与斯派萨氏公司法(四)[J];国际经贸探索;1985年04期
8 赵燕士;公司立法刍议[J];政法论坛;1986年01期
9 约·麦·古立克;罗振夷;司徒渠;;兰金与斯派萨氏公司法(六)[J];国际经贸探索;1986年02期
10 约·麦·古立克;罗振夷;司徒渠;;兰金与斯派萨氏公司法(七)[J];国际经贸探索;198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学兵;;公司法的若干修改建议[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2 何斐;;中国的证券市场与公司法[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3 张善美;;论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与《公司法》的立法完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朱培;;初探股东代表诉讼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张小满;;公司股份继承所产生的法律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6 徐坚;;从债权人的权益保护谈公司法的修改[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7 朱智慧;;论公司股东会的司法介入[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8 孙卫星;;对小股东的保护与我国公司法[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9 魏家琳;;《公司法》立法存在的部分缺陷与修改刍议[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10 刘立军;;英美公司董事法律制度研究[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虚假出资法律责任的追究[N];天津工商报;2000年
2 陕西省民协;如何准确评估高新技术企业改制中的无形资产[N];北京科技报;2000年
3 记者 韩国卿;“中国再”两年半航空险赔付近亿元[N];中国保险报;2000年
4 邓维;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1)[N];中国保险报;2000年
5 北昆;外派监事会是一项制度创新[N];中国财经报;2000年
6 中经;梁定邦:资本市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N];中国煤炭报;2000年
7 金黎明 白彦春;控制权转移与管理层义务[N];中国汽车报;2000年
8 本报通讯员;福建出台《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调查办法》[N];中国审计报;2000年
9 王建生 义高潮;美国外贸“两张面孔”[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0年
10 华东政法学院 顾功耘;全面修订公司法的基本思路[N];中国证券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云霞;公司董事义务和责任的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赵德枢;一人公司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邓辉;论公司法中的国家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张付成;安全·公平·效率[D];吉林大学;2004年
5 阮世能;公司监督机制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6 徐菁;论公司法的边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7 秦莉;权力的博弈与制衡[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周昊;国有企业分拆上市的法律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石赐亮;公司监督机构制度改革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金剑锋;关联公司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瑾;转轨经济下公司法的自我实施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王胜文;论关联交易的公司法调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3 胡茜;论关联企业的公司法调整[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孙欣;中外公司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5 曾小华;论母子公司关系的公司法调整[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吴相学;中,,韩两国股份有限公司制度的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7 刘丽;公司法修改的理论与实践[D];北方工业大学;2002年
8 胡田野;公司法越权行为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9 陈书睿;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0 崔有U
本文编号:2030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030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