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对私立营利性高等教育的管理及启示
本文选题:私立营利性高等教育 + 产业属性 ; 参考:《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10期
【摘要】:美国私立营利性高校是融合了企业和学术机构特点的独特机构。其既要根据公司法和税法的规定接受来自政府企业管理机构的管理监督,又通过间接获得经费资助、接受认证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受制于联邦和州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的管理监督。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在法律层面也应对私立高校作出营利和非营利之分,建立中介机构,协调政府与民办高校的关系,建立面向所有学生的资助体系。
[Abstract]:Private for-profi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unique institutions that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terprises and academic institu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of company law and tax law, it not only receives the supervision from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 management agency, but also receives the financial aid indirectly, accepts the cert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nd so on, is subject to the management supervision of the federal and stat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gencies.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our country should divide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o profit and non-profit, establish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private universities, and establish a financial aid system for all students.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分类号】:G648.7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邬大光,王建华;对高等教育介入资本市场的反思——营利与非营利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5期
2 高晓杰;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及特征[J];江西教育科研;2005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保星;;大学教师的职业忠诚:市场化视角[J];江苏高教;2006年06期
2 魏海苓;;美国高校战略管理的历史演进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3 赵文华;周巧玲;;大学战略规划中使命与愿景的内涵与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3期
4 黄怀平;;高校管理队伍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路[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年04期
5 王保星;;美国大学教师职业忠诚的挑战——基于大学治理企业化视角[J];高校教育管理;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高耀丽;英国高等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红霞;营利性高等学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伍运文;中国高等教育产业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爱民;职业定位与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6 郑文全;大学的本质[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7 朱平;制度伦理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制度[D];厦门大学;2007年
8 储祖旺;中国高校筹资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洋;大学治理结构的缘起及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国强;大学文化冲突的理论探索与现实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曦;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4 冯典;美国政府在院校分层分类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D];厦门大学;2006年
5 郑美勋;教育集团的经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秀英;阻碍我国大陆出现世界一流大学的因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许虎林;民族高校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7年
8 李跃进;西方国家高等教育新管理主义改革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兰文巧;高等教育产品及其营销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10 石钧;我国高等教育利用资本市场筹资途径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邬大光;民办高等教育与资本市场的联姻——国际经验与我国的道路选择[J];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庆;城市文化的十二个新观念[J];城市问题;1988年06期
2 刘宝存;高等教育不能产业化[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3 忻福良;也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高等教育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1994年01期
4 姜向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远距离教育的双重效应[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4年04期
5 王蓓,李啸;试析教育的产业属性与教育自身的关系[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1994年Z2期
6 张渥宇;关于市场经济与广播改革的几点思考[J];重庆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7 李光照;关于广播电视改革的走向问题──能否面向市场、走向市场、推向市场之我见[J];中州学刊;1995年01期
8 方家良;试论文艺的经济功能[J];学习与探索;1996年01期
9 刘军;关于后勤社会化若干问题的认识[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6年01期
10 厉以宁;读《教育产业论》[J];教育研究;199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佩珍;;发展教育产业 实现科教兴国[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0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白玮;童健;;发展“内外兼修”的文化产业[A];山东群众文化学会获奖论文集[C];2003年
3 王瑞;;精品战略的实施与编辑主体作用的发挥[A];多出精品 多出人才——中国编辑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方展画;;论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兼谈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现实道路[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5 方兆康;;论成人教育的产业属性与发展思路[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王晓东;;对我国体育产业统计体系构建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7 黄耀红;;培植期刊的文化根基[A];中国编辑研究(2005)[C];2005年
8 姚华军;王文;张润丽;;我国地质勘查投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A];地质工作战略问题研究——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5年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9 汤大银;;充分发挥林业三大效益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三卷 林业分卷)[C];2006年
10 罗永康;;转变思想观念 发展期刊产业[A];出版科学探索论文集第5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实习生 郭继东;拉动经济满足需求[N];中国质量报;2000年
2 钱建蓉 中锐集团董事长;教育:满足多元化的需求[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张蕾青 段林 穆峻峰;必须注重抓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N];河北经济日报;2001年
4 小波;BOT的融资渠道与预期收益[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5 本报实习生 陈海保 记者 韩彦 彭建真;民办学校美誉实惠两头够不着[N];中国经营报;2001年
6 ;应对“入世”挑战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产业[N];人民政协报;2002年
7 省委党校教授 储东涛;完善基本经济制度[N];新华日报;2002年
8 吉保邦;广播业经营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N];中华新闻报;2002年
9 记者 韩晓玲;加快以集团化建设 文艺院团改革为重点的文化体制改革[N];湖北日报;2003年
10 山西省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冯子标;论文化的产业属性[N];山西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史秋衡;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黄勤;论区域主导产业[D];四川大学;2002年
3 叶乐阳;大众传媒产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4 季诚钧;大学组织属性与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邓志旺;公司多元化战略决策研究:产业的视角[D];复旦大学;2004年
6 刘有成;我国油田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7 孙启俊;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态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爽;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2 周培松;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经济学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刘金磊;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4 张建斌;我国高速公路产业化经营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5 胡好;基于产业经济思路的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6 车红华;高等教育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7 蒋会平;市场机制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国有学校改制的思考及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曾海艳;电视台成本管理失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9 张子龙;新媒介格局下中国广播业发展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袁飞;我国大学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产业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34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034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