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人力资本出资可行性的法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25 05:37

  本文选题:人力资本 + 出资 ; 参考:《暨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2005年我国新《公司法》改变股东出资的立法方式,以富有弹性的抽象标准“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面世。但就出资方式的修改仍有不足,新法并未允许人力资本作为出资的形式。人力资本出资在我国法学领域的争论日渐升温,对人力资本出资本身的可行性及其相关利益制衡无法形成定论。究其原因是人力资本出资本身的缺陷及我国立法上存在的实践冲突。这一问题亟待探究,本文试从下面几方面探讨: 第一章,绪论。主要讲述了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结构,以及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人力资本出资的理论。介绍了人力资本的概念、特点、及其理论的发展。 第三章,人力资本出资的立法现状。主要阐述了人力资本出资的法律属性与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对人力资本出资的研究。 第四章,人力资本出资的可行性。基于人力资本所面对的法律困境及理论障碍,从法经济学的角度透析其自身的有益性和我国公司法在人力资本出资方面存在的法律缺失的深层原因,以期在全面认识和把握人力资本的基础上,在理论高度上得出有力结论。通过透视人力资本之有益性,进而是分析我国公司法人力资本出资缺失的原因;基于法经济学的原理论证,提出人力资本出资的必要性,为下文的法律构建进行理论铺垫和论证支柱。 第五章,人力资本出资制度的立法思考。本文关于人力资本作为出资形式而在法律构建上的理论研究和立法构建阐述,提出构建人力资本出资法律制度的六点措施,并展开设计论述。最后做出结论。 由于人力资本首先是由经济学引入的概念,虽再三修改可能仍无法避免一些瑕疵,本拙作还望老师、同学多多指教。
[Abstract]:In 2005, the new "Company Law" of our country changed the legislative way of shareholder's capital contribution, appeared with the flexible abstract standard "the non-monetary property which can be appraised by money and can be transferred according to law".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deficiencies in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mode of capital contribution, and the new law does not allow human capital as the form of capital contribution. The debate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n the field of law in our country is heating up day by day, and it is impossible to draw a conclusion on the feasibility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tself and its relevant interest checks and balances. The reason is the defects of human capital contribution and the practical conflict in our legisla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is problem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problem and its research significance, research ideas, research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innovation and shortcomings of this paper.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contribu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capita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theory. The third chapter, the legislation status of human capital contribution.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legal attribute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human capital contribution, and the study of human capital contribution in our country. Chapter IV, the feasibility of human capital contribution. Based on the legal dilemma and theoretical obstacles faced by human capital,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own benefits from the angle of law and economics and the deep reasons of the legal deficiency in human capital contribution in the company law of our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of human capital, we can draw a strong conclusion in theory.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eneficial nature of human capital, and then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n China's company law,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law and economics, the necessity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s put forward. For the following legal construction to pave the way for theory and proof pillar. The fifth chapter, human capital contribution system legislative think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legislative construction of human capital as a form of capital contribution, and puts forward six measures to construct the legal system of human capital contribution. Finally, a conclusion is drawn. As the concept of human capital is first introduced by economics, it may not be possible to avoid some defects although it has been revised again and again.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海沧;论国有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J];探索;1998年04期

2 蒋大兴;人力资本出资观念障碍检讨及其立法政策[J];法学;2001年03期

3 侯风云,张宏伟,孙国梁;人力资本理论研究需要关注的新领域——人力资本投资风险[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石婷婷;非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安排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3期

5 荣燕;论农民收入增长中的人力资本约束[J];武警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宋养琰;宋洁尘;;警惕经济高增长中的四大透支[J];学理论;2008年05期

7 亓晓;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与税收政策调整[J];理论学习;2001年04期

8 孙国梁,侯风云;人力资本的性质与企业的产权安排[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冯洁;加强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 为西部开发作好人力资本积累[J];理论与实践;2003年04期

10 郭双焦,颜凌芳;人力资本出资适格性的法学考察[J];湖湘论坛;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飞鹏;曹秀华;;人力资本利润分配权的理论探讨[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二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第三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论文集(2002)[C];2002年

2 李哲;丁士军;;江汉平原农户教育收益率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李哲;丁士军;;农村教育收益率实证分析 以湖北五县为例[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钱士茹;丁铭晨;;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持续成长——以江汽集团为例[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大刚;闫晋斐;;影响企业家成长因素的研究综述[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尹春华;尹红生;;BP神经网络对劳动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的预测[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春艳;刘海波;;建立以人力资本为条件的转让权及其制度创新[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8 曾小舟;;终身教育体系中人力资本投资的动力分析[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9 陈年红;张焕明;;追赶战略、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趋同[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10 高素英;赵曙明;张艳丽;;战略人力资本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赖德胜;人力资源的“99°+1°论”[N];北京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徐皓;以投资的眼光看待人力资本[N];深圳特区报;2007年

3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人口经济系 张新岭;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对策建议[N];中国人口报;2007年

4 李建奎;人力资本策略:提升竞争力的行动蓝图[N];中国信息报;2008年

5 广安市政协委员、岳池县石垭中学校长 王泽全;增强人力资本 加强软实力建设[N];四川政协报;2010年

6 通讯员 庄加灵;温州试水“人力资本出资入股”[N];中国人事报;2006年

7 李长安;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有战略意义[N];上海证券报;2006年

8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中国经济需要未雨绸缪的战略调整[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9 张宗和;怎样让工资赶上GDP[N];中国财经报;2008年

10 蓝 颉;正确把握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本储备的关系[N];济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连明;高技能型人才能力建设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黄凤;基于人力资本的国有林区森工企业薪酬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3 车卡佳;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魏立萍;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刘冬梅;我国高新区科技人力资本生态拟合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钟庆才;人力资本产权与实现机制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7 石高宏;企业的性质:从企业家角度的透析[D];西北大学;2004年

8 邱丰;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丽红;基于知识资本放大原理的咨询项目知识共享路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卫玲;人力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制度创新[D];西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芬;人力资本出资可行性的法经济学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2 王俊芳;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0年

3 张志勇;市场里的企业:一个由各类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特别合约[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4 李雪峰;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5 许震;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6 张中华;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本开发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7 何燕;人力资本提升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邹奕杰;人力资本与服务业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孟欣;我国人力资本增值状态与对策[D];青岛大学;2004年

10 徐卓;广东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力资本协调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64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064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6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