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司法解散中若干程序问题的思考
本文选题:司法解散 + 诉的合并 ; 参考:《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摘要】:我国《公司法》仅在第183条规定了司法解散制度,但内容单薄,规定原则,缺乏应有的可操作性。就程序问题的规定而言,几乎近于空白。司法解散之诉中的合并、法院的强制调解、与清算程序的衔接、起诉主体的扩张等程序问题等均有待补充。
[Abstract]:The Company Law of our country only stipulates the judicial dissolution system in Article 183, but the content is weak, the stipulation principle, lacks the proper maneuverability. As far as procedural provisions are concerned, they are almost blank. The merger of judicial dissolution action, the compulsory mediation of the court,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liquidation procedure, the expansion of the main body of prosecution and other procedural issues need to be supplemented.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2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宗根;蔡江英;;对公司司法解散清算制度的法律思考[J];法律适用;2007年02期
2 李仕春;诉之合并制度的反思及其启示[J];法商研究;2005年01期
3 冷绍民,闫文军;论有限责任公司的司法解散程序[J];法学;1997年10期
4 李浩;调解的比较优势与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石晓莉;王旭刚;;论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完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李龙;民事诉讼诉的合并问题探讨[J];现代法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李汉昌,陈金玲;督促程序中债权人的程序障碍——兼论督促程序的发展完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3 董新凯;俞佳;;论反垄断法中的民事责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董新凯;郁尊科;;论反垄断法实施中的专家参与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何艳芳,余茂玉;执行竞合问题之构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蒋冬冬;;对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反思[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胡智强;外部董事独立性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何敏;郭志远;;我国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建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徐忠麟;李杏;;农业环境纠纷的多元化处理机制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10 高光亮;;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完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家林;;浅议立法语词规范化[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蒋桥生;;让调解走进“禁区”——民事诉讼调解范围与限度之扩张[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尚洪立;邱新华;;嫁接与耦合:法院调解正当性的现实出路——以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为切入点[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郭宝生;张彩霞;刘新;;也谈民事发回重审制度的重构——以规制二审法院滥用终审权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闫文军;;我国职务发明奖励报酬纠纷分析研究[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6 王显波;;浅析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7 张敏;;试论我国诉讼代理问题的完善[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8 胡道才;魏俊哲;;调审分离的司法实践及制度完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9 井涛;;以金融信用为中心,构建适应信用商业化的法律体系[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10 张民安;;公司设立制度研究[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挽澜;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监管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江翔宇;公司型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殷悦;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贾翱;公司法上新股发行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彭夯;私募基金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印仕柏;民事诉讼中检察权配置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匡青松;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李德恩;民事调解中的当事人自治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卜仕;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孙舒源;英国股东派生诉讼成文法的形成与构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剑;我国公司高管信义义务的法律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雕;行政诉讼原告举证责任的承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黄维娜;董事信义义务的司法审查[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姚洁;公司经营范围的法律属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徐诗诗;董事信义义务的法律经济学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周毅;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珊;衡平居次原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善斌;论强制取得少数股东股权——简易式兼并探析[J];法学评论;2002年05期
2 冷绍民,闫文军;论有限责任公司的司法解散程序[J];法学;1997年10期
3 缪剑文;公司运作的司法程序保障初探[J];法学;1998年05期
4 马俊驹,林晓镍;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法律救济[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王伟,陈学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解散请求权刍论[J];人民司法;2002年07期
6 甘培忠;公司司法解散:《公司法》中说不出的痛[J];中国律师;2002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涛;;公司僵局及其调解解决[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马莹莹;;论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公司僵局及其解决途径[J];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09期
3 郭晖;孙志勇;张爱华;;谈公司司法解散的现行规定及存在不足[J];商业时代;2009年20期
4 靖博;;公司解散纠纷裁判原则初探[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7期
5 邱云;;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思考——浅析《公司法》183条[J];华商;2008年11期
6 李霞;;公司司法解散的裁判标准如何确定[J];中国审判;2010年03期
7 陈国华;;浅议司法解散制度对公司僵局的作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07期
8 吴曼;;论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司法解散制度[J];知识经济;2008年03期
9 杨奕;;公司司法解散的适用标准[J];人民司法;2010年17期
10 郑言;;试论公司僵局的司法解散制度[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曹彦;;破解公司僵局:司法解散之替代措施研究[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包哲钰;罗彪;;公司僵局司法解散的法经济学分析[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王庆丰;谢锐勤;;互动与博弈:民事调解与能动司法——以城乡二元社会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会广;吴沅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与诉讼比较研究——基于金坛的案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詹朋朋;;新《公司法》与外资公司清算制度的变革[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6 郑先林;张丽丽;;中小股东权利保护之对策[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卜泳生;我看“调解”[N];人民代表报;2002年
2 记者 倪寿明 张守增 王世心 程卫华;山东探索民诉调解新模式[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刘国承;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纠纷法院可以调解[N];人民法院报;2000年
4 郑智钦;才溪法庭创新调解工作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张润田 河南省许昌县物资局;调解切忌随意性[N];人民法院报;2001年
6 梁江增;开封中院设立“三日调解合议庭”[N];人民法院报;2002年
7 记者 李国清 程 勇;湖北民事审判注重依法调解[N];人民法院报;2002年
8 纪宏奎;这笔罚款不适用调解[N];中国税务报;2001年
9 ;中澳“纠纷替代解决方式与现代法治”研讨会发言摘要[N];法制日报;2002年
10 特约记者 杨渭源;北京海淀区消协主持研讨电脑纠纷调解[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金海平;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吴长波;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田东奎;中国近代水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杨勤法;论公司治理的司法介入[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王东光;股东退出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赖武;公司僵局论[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遇金;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童f ;公司司法解散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唐正春;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白树军;兰州W公司司法解散案法律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5 吕香妮;论公司清算阶段的债权人利益保护[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石慧;论公司僵局及其应对[D];吉林大学;2007年
7 常乐;公司僵局救济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朱凤祥;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9 李洪福;公司僵局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孔繁娜;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86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086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