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出资中公司财产权利结构新解析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factor of produc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has becom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even an economy. Intellectual property capital contribution is the innov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utilization mode and the way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of enterprises by taking knowledge as a kind of resource. It is the revolution of capital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the new achiev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 theory. How to make u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vestment, fully tap the value of mobile resources of information property, and promote the transa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pursued and explored by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orists. In the view of traditional real right, company law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mprison, it is not the consideration of acquir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at the own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ntributes by wa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nsfer. However, the transf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o obtain the equity of the company or other organizations, the resulting "ownership-equity" structure has brought a variety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defects and worries, but the current law can not achieve good regulation. Under the thinking of modern real right, the structure of company's property right should be transferred from exclusive to common, and the objec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hould be the property benefit which is obtained by the specific subject and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egal conditions and embodied in the form of knowledge. Reconstructing 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property rights and identifying the objec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has scientific and profound enlightenment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rights under the transf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胡吕银;;现代物权思维下对公司财产权利结构的新解析[J];法学;2012年02期
2 张旭;论法律关系客体及其价值[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康德t/;股权性质论辨[J];政法论坛;1994年01期
4 王利明;;论股份制企业所有权的二重结构——与郭锋同志商榷[J];中国法学;1989年01期
5 孙宪忠;;“政府投资”企业的物权分析[J];中国法学;2011年03期
6 粟源;;知识产权的哲学、经济学和法学分析[J];知识产权;2008年05期
7 刘春田;知识财产权解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婉冰;;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法治建设[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胡开忠;;试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质权制度的若干途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叶明;吴太轩;;医疗损害之惩罚性赔偿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4 王宗玉;;不正当低价销售行为的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谈萧;;客户资料保护:从竞争法到版权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6 郑晓剑;;我国民法典中成年监护立法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7 程宗璋;股权性质刍论[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刘贤君,潘志成;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共有权[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龚怡萱,谢克省;图书馆与知识经济[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10 胡小红;论私法的强行性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宜亮;姜保忠;;侦查监督权的缺失与完善——侧重于侦查监督部门职责的考察[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刘国生;;法律语言的特点与理解[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康纪田;;限制财产权行使的法治取向[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史晋川;姚如青;;所有权与先占行为的挂钩和脱钩——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案例研究[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谢晓尧;;也论知识产权的冲突与协调——一个外部性的视角[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朱慧;;复制技术变迁与版权制度的产生和变革——版权制度利益均衡的调整[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吴建斌;;科斯法律经济学本土化路径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姚如青;;放松管制和扩大占有——基于杭州市区推行征地留用的案例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衣文静;;判决错误对诉讼与守法的激励机制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周晓唯;;量刑均衡化分析——一个规范量刑的法经济学思考[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晓宁;商标权限制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杨鸿;民间文艺特别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立法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叶芳;冲突与平衡:土地征收中的权力与权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琳;我国兽药市场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程红丹;国际环境法中的差别待遇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同祯;量能课税原则法律地位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勤国;;现代物权思维与古老物权思维的碰撞[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2 麻昌华,李明,刘引玲;论民法中的客体利益[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3 孟勤国;;有思想无行动——评物权法草案的用益物权[J];法学评论;2006年01期
4 胡吕银;;上海市政府车辆牌照拍卖依据的法理评析[J];法学;2011年05期
5 孟勤国;中国物权法研究的新进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孟勤国;也论法人所有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S1期
7 梁慧星;;制定和实施物权法的重大意义[J];理论前沿;2007年07期
8 孟勤国;论“一物”[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曹新友;论存款所有权的归属[J];现代法学;2000年02期
10 康德t/;股权性质论辨[J];政法论坛;199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鐝博士生导师 孟勤国;[N];人民法院报;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丈夫失踪,财产应由谁代管[J];民主与法制;2008年14期
2 冷传莉;;人格物确立的法理透视[J];政法论坛;2010年06期
3 蓝蓝;;人格与财产二元权利体系面临的困境与突破——以“人格商品化”为视角展开[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孙国祥,韩光军;论完善知识产权出资制度[J];当代法学;2002年04期
5 寇占奎;;知识产权出资问题的思考[J];理论探索;2008年04期
6 刘春霖;;知识产权出资标的物研究[J];法商研究;2009年02期
7 王娜加;;论人格的财产利益及其保护[J];前沿;2009年08期
8 严城;;论人格标识上财产利益的法律定性——为人格权衍生利益辩[J];学术交流;2010年06期
9 谢书磊;;人格性财产界说[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10期
10 孟勤国;论“一物”[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富青;;建立我国商事信用法律制度体系及营造社会信用环境的思考[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2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 徐卫东;;论商事法律对行为人意思自治的合理限制[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4 马跃进;张晓婷;;信用机制的商法思考[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5 曹燕飞;;戏仿合法性之讨论——以利益衡量为工具[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6 王卓勋;;不当得利的几点法律思考[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7 徐沛荣;林涛;;商誉权及商誉权的法律保护[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8 刘文燕;王革滨;;论生态侵权责任[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9 孙卫星;;浅议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陈志荣;夏智勇;;论民法上物与环境法上物之鉴别——一个法哲学的视角[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龚晓明;盘活资本存量 促进经济繁荣[N];湖南日报;2008年
2 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 李正秀;拾得遗失物 拒不返还属不当得利[N];法治快报;2007年
3 史朝霞;应完善未成年子女财产制度[N];江苏法制报;2007年
4 郭林虎;恶搞是不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5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燕山法庭 白玉环;取款“变”存款 取款人被判返还[N];中国企业报;2007年
6 杨立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按类型确定《侵权责任法》所保护的民事利益范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黄邦业;离婚损害赔偿的损害事实和赔偿数额的认定[N];广西政法报;2003年
8 杨立新;侵害亲属权的侵权行为[N];广西政法报;2004年
9 邰利琪;自传体作品著作权的归属[N];法制日报;2005年
10 路骊珠;附随义务的法律地位[N];法制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严城;论人格权的衍生利益[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赵萃萃;英美财产法之Estate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人格权财产利益的保护机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张莹;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刘昕杰;人格权二元论:人格权基础理论的再诠释[D];四川大学;2007年
4 何东旭;论人格权中的财产利益[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刘慧;个人基因信息私法保护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6 曾丽;论人格特征商业利用之财产利益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占清;夫妻债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王慧丽;对民法物的再认识[D];复旦大学;2010年
9 刘月;人格权财产利益的私法保护[D];山西大学;2012年
10 魏可欣;论婚姻利益及其法律保障[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28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128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