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有企业营造优良的微观环境
[Abstract]:The enterprise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market. To establish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we must remould the enterprise's micro system foundation and form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enterprise system to adapt to the market competition. Wha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achieve this requirement for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 think that the following nine aspects should be focused on in the future reform. First, the shareholders' meeting,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 are the basic form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but in the former enterprise system, the Party committee, the trade union and the workers' Congress are the basic forms of the enterprise governance institutions. Therefore, the traditional enterprise system is from the traditional enterprise system to the modern enterprise. In the transition of the system, we should first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w three meeting" and the "the third party". Yichang has made a reform of the company system to more than 20 enterprises, and has produced effective methods in practice.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m is two: the first is to take part in, the new three meeting and
【作者单位】: 中共宜昌市委!副书记
【分类号】:F27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海波;关于社会主义国有企业自负盈亏的若干理论问题——兼评否定自负盈亏的学术观点[J];财经问题研究;1981年04期
2 石西民;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诸特征及其对再生产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1982年04期
3 甘碧群;浅谈法国政府对新国有化企业的管理[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4年05期
4 甘碧群;浅谈法国政府对新国有化企业的管理[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5期
5 项敬喜;袁尽信;;企业党组织的工作如何改革?[J];经济管理;1984年08期
6 汪海波;论国有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J];云南社会科学;1985年01期
7 陈星;谈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正当盈利规律[J];求实;1985年02期
8 陆建人 ,于君;西欧国有企业与苏联国营企业的比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5年03期
9 荆治文;周同;周国强;;浅谈企业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J];企业经济;1985年10期
10 科尔奈·亚诺什;邱树芳;刘吉瑞;;国有企业的双重依赖——匈牙利的经验[J];经济研究;198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利艳;;振兴国有企业要加强企业家和职工队伍的塑造[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2 陈兴一;;对企业党组织核心作用的思考[A];在党的旗帜下——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文集(上)[C];1991年
3 王庆新;;积极稳妥地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A];党的十五大精神与聊城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齐良全;;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思考[A];公关与企业发展——名牌战略与企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那志超;;关于国有企业解困的对策思考[A];公关与企业发展——名牌战略与企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6 曹明;全一;;国有企业、政府和银行三者关系的调整[A];公关与企业发展——名牌战略与企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7 武晋斌;;论国有企业与“开放的市场经济”[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8 杨彦华;;浅谈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9 高冰;;试论国有企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10 周学荣;;论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中的劣势[A];新世纪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9年年会暨“政府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杰;关注国企改革[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中小企业有三个新契机[N];安徽经济报;2000年
3 杨成;现代企业制度要真正落到实处[N];安徽经济报;2000年
4 金其武 敬元华;扭亏脱困志在必得[N];安徽经济报;2000年
5 屠建国(作者系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一位国企老总对国企改革的看法[N];安徽经济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张望梅 本报通讯员 王永富;蚌埠万名职工脱离国企[N];安徽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叶水茂;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N];安徽日报;2000年
8 张屹山;关于有效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N];天津工商报;2000年
9 记者 何良 通讯员 苗睿 孙文胜;“出口退税”助长外贸出口[N];天津工商报;2000年
10 文斋;激励民营经济内源融资[N];北京科技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少鹿;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庄杰;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罗志先;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法治基础[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李曦辉;国有企业与产业竞争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刘秉文;国有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余红胜;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7 杨国民;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8 孔新宇;国有企业民营化方式的国际比较[D];复旦大学;2003年
9 张万成;我国转轨时期企业资本结构选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李天庚;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国平;论国有企业的退出机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孙宏;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3 邹莹;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4 程远忠;国有企业改革的非经济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蒋纯红;构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新体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6 查成伟;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内部人控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7 岳林继;国有企业资产重组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李百安;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9 曾青春;从合同角度对企业产权的探讨——兼论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叶映;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128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128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