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我国司法实务中的应用及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7 12:47
【摘要】: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指公司利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公司又怠于通过诉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时,具备法定资格的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代公司提起的诉讼。股东派生制度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要保护股东的合法利益,又要防止股东滥用此项权利。确立此项制度,是我国近年来商事立法的一大进步。然而,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我国以立法形式正式确立的五年间,由于法律上的架构并不完备,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审理难度较大且较难调处,如前置程序不够细化,诉讼范围不甚明确,当事人主体资格认定仍有难度,甚至诉讼费用负担过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很难实现《公司法》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立法意旨。 为准确理解《公司法》及其最新司法解释(包括征求意见稿)的立法精髓,把握相关案件的审判思路,研究解决其中的疑难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对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继之,结合我国的公司法律实务,同时借鉴美国、日本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及理论阐述,对我国股东派生诉讼提起的前提条件及诉讼范围进行剖析,力求寻求与我国国情相匹配的平衡体系;文章第三部分分析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中各方主体的法律地位及确认方法,以增强当事人主体认定的可操作性;第四部分笔者从法律人的角度对此项制度提出了辨证思考,指出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价值取向上具有两面性,因此,在制度完善上,不仅要在立法上明确保护中小股东弱势利益的意旨,还要在程序启动上具有现实可操作性,而不流于形式。同时,对于公司正常经营也不能武断干预。
[Abstract]:The shareholder derivative litigation system refers to the lawsuit filed by the legally qualified shareholders on behalf of the company when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pany are unlawfully infringed and the company is lazy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relevant personnel through litigation. The shareholder derivative system is like a double-edged sword, which not only protects the legitimate interests of shareholders, but also prevents shareholders from abusing this righ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system is a great progress of commercial legislation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in the five years that the shareholder derivative litigation system was formally established in the form of legislation in our country, due to the incomplete legal framework, it is more difficult and difficult to deal with on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level, such as the pre-procedure is not detailed enough. The scope of litigation is not clear, the party subject qualification is still difficult, even the burden of litigation costs is too high. The emergence of these problems makes it difficult for the shareholder derivative litigation system to realize the legislative intention of protecting the interests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in Company Law.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legislative essence of Company Law and its latest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including the draft of soliciting opinions), to grasp the judicial thinking of relevant cases, and to study and solve the difficult and hot problem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and problems of shareholder derivative litigation system in practice. Then, combined with the company law practice of our country,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legislation and the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Taiwan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conditions and the scope of the shareholder derivative litigation in China. The third part of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legal status and confirmation methods of the parties in the shareholder derivative litig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operability of the subject identification. In the fourth part,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dialectical thinking on this system from the angle of legal perso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shareholder derivative litigation system has two sides in value orientation, therefore, it is perfect in system. It is necessary not only to legislate the intention of protecting the minority shareholders' weak interests, but also to be practical and practical in the process of starting up, but not to be a mere formality.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company can not be arbitrary intervention.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29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综述[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年04期

2 徐晓松;岳洋;;公司法进化的动力——对公司控制与公司本质理论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林少伟;;英国派生诉讼的最新发展:普通法的回归[J];时代法学;2011年04期

4 仇晓光;单旭龙;;论当前我国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变革的困境与出路[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董淳锷;;公司法实施的激励机制研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王可;;股东派生诉讼及其在我国适用的一些问题——原告主体资格限制制度在我国的特殊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3 王强;;我国关联公司的公司法规制[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吴越;;公司人格本质与社会责任的三种维度[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5 曲振涛;刘文革;;对《公司法》展开经济学分析的意义[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五辑[C];2004年

6 郭侃;张朝霞;;试析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7 李有星;李鹏;;金融业公司高管薪酬的法律规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证券时报记者 黄婷;加强关联交易信披 建立股东派生诉讼机制[N];证券时报;2011年

2 仪征市人民法院 孙晓芳;浅析股东派生诉讼提起权利弊[N];江苏经济报;2009年

3 周澎 徐继华;股东派生诉讼探讨[N];江苏经济报;2003年

4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陈志武;公司法上的股东派生诉讼[N];工人日报;2008年

5 记者 蒋安杰;公司法改革国际峰会召开[N];法制日报;2006年

6 许晖 郭燕春;公司法改革重在放松管制[N];中国商报;2002年

7 舒旭霞;审理股东派生诉讼案件的几个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夏丽华 实习记者 费杨生;世界公司法改革浪潮涌动[N];中国证券报;2006年

9 王健;浅议新《公司法》中的公司资本制度[N];江苏经济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蒋安杰 王林清;公司法改革世界瞩目[N];法制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李浩;股东派生诉讼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金玄武;我国公司现物出资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仇晓光;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法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5 平力群;公司法变革与日本公司治理结构演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贾翱;公司法上新股发行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乃睿;公司法的判例法方法及其运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胡伟;控股公司控制权法律规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徐晓松;论公司资本监管[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卡迪佳;公司社会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芸;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我国司法实务中的应用及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卢瑞娟;英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3 刘辉;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4 刘丹;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完善[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周静;股东派生诉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王娜;股东派生诉讼理论与实务之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孙舒源;英国股东派生诉讼成文法的形成与构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晓亮;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之股东派生诉讼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夏天下;我国股东派生诉讼费用担保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刚;试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及其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76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276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1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