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论法人格否认法理中的“不当劳动行为”——日本近期两则判例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12-11 09:39
【摘要】:不当劳动行为是指雇主公司将资产转移给其子公司,然后宣告自己破产,从而达到逃避工资债务或者打击工会势力的目的;它是法人格否认法理适用的主要情形之一。以不当劳动行为适用法人格否认法理,须具备“人格混同”之形式、要件和“规避法律义务、逃避合同债务、侵害第三人利益”等实质要件。我国《公司法》的司法解释应增加有关不当劳动行为的构成要件及法律后果的规定。
[Abstract]:Improper labor behavior means that the employer company transfers assets to its subsidiaries and declares itself bankrupt so as to evade the wage debt or strike at the trade union force; it is one of the main cases in which the legal personality denies the application of legal theory. To deny the legal principle by applying the law of improper labor behavior, we must have the form of "personality mixing", the essential elements such as "evading the legal obligation, evading the contract debt, infring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third party" and so on.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mpany Law of our country should include provisions on the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and legal consequences of improper labor act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2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石少侠;;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司法适用[J];当代法学;2006年05期

2 蔡立东;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衡平性[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朱福娟,朱京博;试论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的适用要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石少侠;;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司法适用[J];当代法学;2006年05期

3 李昌昊;吴曼曼;;关联交易引入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再思考[J];当代经理人(下半月);2005年01期

4 梅新波;;关于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法律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5 董学立;股东有限责任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兼与孟勤国、张素华先生商榷[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朱福娟;试论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适用的主体要件[J];鸡西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王保树;朱慈蕴;;在发展中追求卓越——2006年商法学研究述评[J];中国法学;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丹丹;控股股东占资行为的经济危害及解决途径初探[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晖;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D];广西大学;2001年

2 邓佳文;“刺破公司面纱”法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赵建红;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贾鹏民;论揭开公司面纱规则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方勇男;试论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确立[D];延边大学;2005年

6 张金良;论商业账簿与诚实信用[D];内蒙古大学;2005年

7 李和军;论公司债权人保护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翁孙哲;公司瑕疵设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9 孙正芳;股东有限责任的例外适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马东旭;股东有限责任例外适用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蔡立东;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衡平性[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景潮;;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的法律原理[J];时代金融;2011年1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雯;;以转让方式转移拟证券化债权资产的相关法律问题探讨[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徽省五河县检察院 周进军;国企改制中转移国有资产行为性质之界定[N];检察日报;2007年

2 朱一飞;委托理财的法律性质[N];人民法院报;2005年

3 王春霞;资产证券化立法破题[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4 贾肖明 张献中;新红筹法规实施企业境外上市大减[N];南方日报;2006年

5 孙艳敏;联手遏制非法资金外逃[N];检察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王国明;法院如何审理企业改制案件?[N];中国工商报;2001年

7 南轲;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发布答记者问[N];金融时报;2004年

8 刘子平 梁朔梅;实质合并原则在关联企业破产清算程序的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4年

9 王祚君;我国信托法的理性回归[N];中国证券报;2009年

10 周群利;新《公司法》有何新规定(二)[N];海南农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鹏翔;资产证券化投资利益保护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张宇;资产证券化破产隔离机制的法理基础与中国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丽萍;资产证券化资产转移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曹秀琴;资产证券化资产转移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3 万雅琴;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机构(SPV)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钟和艳;资产证券化中资产转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庞澜波;论资产证券化中风险隔离法律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杨蕾;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潘玲玲;资产证券化特殊目的载体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8 栾晓林;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信托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王令己;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杨欣欣;资产证券化中资产转移主要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72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372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4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