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动力电池“国家队”落户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园

发布时间:2018-12-24 13:13
【摘要】:正近日,动力电池领域的"国家队"——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联公司")在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园完成注册并正式运行,为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园再添一重量级产业化项目。国联公司是在工信部、科技部、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的指导下,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由有研总院、中国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北汽、广汽、华晨、力神等9家企业依据公司法联合出资成立的动力电池大型研发与生产企业。其中,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锂离子电池及材料研发的机构之一。国联公司注册资金5.4亿元,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年产千吨级高性能纳米电极材料及7000万安时新型动力电池生产线,达产后年产值预计将达到3.5亿元。前期,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有研总院在三元正极材料、纳米硅基负极材料等方面的研发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并形成
[Abstract]:Recently, Guolian Automobile Power Batt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Guolian Company), the "national team" in the field of power battery, has completed its registration and officially operated in the Beijing Nano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For the Beijing Nano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to add a heavyweight industrialization proje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tate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other ministries and commissions, organized by the China Automobile Industry Association and organized by the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AW, Dongfeng, Chang'an, SAIC, BAIC, Guangqi, brilliance, Li-Shen and other 9 enterpri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mpany Law to establish a joint venture power battery R & D and production enterprises. Among them, Beijing Nonferrous Metals Research Institute is one of the earlies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and materials. Guolian Company has registered capital of 540 million yuan with a total floor area of 20,000 square meters, and plans to build an annual production line of 1000 tons of high-performance nano-electrode materials and a new type of power battery production line of 7000 000 A, the annual output value of which is expected to reach 350 million yuan. In the early stage,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Beijing Municip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ernary cathode materials and nano-silicon-based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s reached the advanced level of the industry and formed.
【作者单位】: 北京市科委;
【分类号】:F42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芳波;郭楚怡;赵恒晨;;动力电池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3年11期

2 朱梅;徐献芝;;锌空气动力电池的应用与循环经济建设[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年05期

3 张凌云;;汽车用动力电池的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0期

4 黄霞;;甄子健:国家将加大动力电池产业扶持力度[J];汽车纵横;2013年04期

5 凌翔;白小波;戴炬;;动力电池的物流自动化生产线系统设计[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年06期

6 张海波;邵丽青;;电动轿车及动力电池的应用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3年03期

7 ;联合攻关的新模式 国嘉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在京成立[J];汽车纵横;2014年01期

8 ;工信部将组织制订动力电池发展思路[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0年07期

9 丁玲;;银鑫抢滩动力电池[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20期

10 尤建新;段春艳;黄志明;钟之阳;;动力电池回收的环境质量成本控制模型构建[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飞;李建玲;赵淑红;王子冬;王新东;;锂动力电池性能衰退规律研究进展[A];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10年

2 胡信国;;动力电池进展[A];2006中国动力电池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马军;李爱魁;杜涛;刘飞;;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配组工艺研究进展[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伟东;王海涛;;动力电池新型材料[A];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曾小华;陈万忠;吴强华;王庆年;;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试验检测系统[A];2002中国电动汽车研究与开发[C];2002年

6 闫智刚;杜虎;王仲飞;;慢脉冲化成技术在铅酸动力电池中的应用[A];2006中国动力电池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刘亚飞;陈彦彬;白厚善;;动力电池与相关材料的最新进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8 徐舟;唐有根;唐广笛;;锌-空气动力电池在纯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9 杨毅夫;;中倍率方型塑壳氢镍动力电池开发(摘要)[A];电动车及新型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李建军;何向明;王莉;任建国;刘志祥;;水下航行器用高安全性动力电池研制[A];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韩义雷;动力电池,增长莫忘“退烧”[N];科技日报;2010年

2 张海燕;工信部将制订动力电池发展思路[N];中国质量报;2010年

3 文龙;国内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签约[N];东方城乡报;2005年

4 林晓宇;2006中国动力电池论坛会举行[N];科技日报;2006年

5 记者 李志民;赵振起 王兆华会见深圳投资考察团[N];辽源日报;2007年

6 李清理;力元新材投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N];中国证券报;2008年

7 记者李发扬、通讯员刘燕云;动力电池即将批量生产[N];咸宁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洪宾;24亿进军汽车动力电池领域[N];深圳商报;2009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李瑞鹏;中科英华收购动力电池资产[N];证券时报;2009年

10 淄池;淄蓄厂动力电池进入地方规划[N];中国船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国洪;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与动力电池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李文成;电动汽车用C-LiFePO_4动力电池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1年

3 高纯斌;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容量预测模型及抗扰策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张维戈;纯电动公交车换电站优化设计和经济运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志强;数字化动力电池测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2 王雪非;基于工况仿真的锂动力电池寿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3 何小颤;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组的热管理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王术;锂动力电池化成能量回馈控制系统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郭晓建;轻度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匹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张丙寅;动力电池模拟电源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李怡霞;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8 高颖;新型动力电池分选生产线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李莉;动力电池均衡系统的优化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柏林;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电气特性分析及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90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390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2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