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作为裁判法源的公司章程:立法表达与司法实践

发布时间:2019-05-23 02:13
【摘要】:公司章程作为裁判的法源,在公司法上已经得到确认。与1993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相比,200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强化了公司章程的裁判法地位。在理论上,关于公司章程作为裁判法源蕴含的法理存在契约说和自治规范说两种基本观点,但这两种观点都难以全面解释公司章程的真实本质。司法实践中对公司章程何以成为裁判的法源,同样存在争议。从公司章程内容所蕴含的法理来讲,公司章程内容可分为合同、自治规范以及根据具体情形确定为合同或自治规范,这种类型化的分析为公司章程成为裁判法的依据找到了正当化的理由。
[Abstract]:As the legal source of adjudication,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have been confirmed in the company law. Compared with the Compan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sued in 1993, the Compan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s amended in 2005, strengthens the judicial status of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ory, there are two basic viewpoints about the legal existence contract theory and autonomy norm theory contained in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as the source of adjudication, but these two views are difficult to explain the true nature of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In judicial practice, there is also controversy over why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become the source of judgment. From the legal point of view contained i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the contents of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contracts, autonomous norms and determined as contracts or autonomous norm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This typed analysis finds a legitimate reason for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to become the basis of the referee law.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05JA820025)
【分类号】:D922.291.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建淼;杨登峰;;有利法律溯及原则及其适用中的若干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何国华;董事忠实义务之分析与借鉴[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朱庆育;权利的非伦理化:客观权利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命运[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4 朱谦;股东会罢免董事的法律问题研究——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的侧面考察[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5 杨继;公司董事“注意义务”与“忠实义务”辨[J];比较法研究;2003年03期

6 唐莹;论意思表示错误——中德民法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7 幸颜静;《德国民法典》中先买权之法律技术性质的逻辑解读[J];比较法研究;2004年03期

8 侯鲜明;论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的法律完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8期

9 谢永江;;资产证券化是债权物权化的过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吴锋,杜晓智;法人人格权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辉;;论股份回购及其法律限制[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邵晖;;浅析董事竞业禁止义务[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3 吴旭;黄嘉琳;;物权请求权不应适用诉讼时效[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巴布;;浅谈瑕疵股东股权转让效力认定及其救济途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东;论跨国公司治理中的责任承担机制[D];厦门大学;2001年

2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赵廉慧;财产权的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徐晓松;论公司资本监管[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谢永江;资产证券化特定目的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苗鸣宇;民法典的活力之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刘瀛_";网络时代科研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8 蔡磊;非营利组织基本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刘洋;公司治理结构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徐昕;论私力救济[D];清华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春禧;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陈振福;管理者收购及其法律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3 李晖;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D];广西大学;2001年

4 邓立强;代理权若干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高登立;上市公司小股东权益法律保护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6 李大军;论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7 孙小凡;管理者收购(MBO)实践及其法律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8 邱朝阳;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9 刘胜兰;公司机关制度的完善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10 赵哲;我国股份公司小股东权益保护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舒国滢;法律原则适用的困境——方法论视角的四个追问[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欢;;浅析股东派生诉讼制度[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6期

2 段冰;;公司捐赠相关问题探讨——以万科“捐款门”事件为例[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3 郑海英;;完善我国《公司法》社会责任制度的建议[J];现代交际;2011年05期

4 邓林;;从《公司法》的视角探讨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5 虞政平;赵旭东;王涌;刘斌;岳洋;;“切问近思”青年论坛之一:《公司法》解释(三)相关问题探讨[J];研究生法学;2011年02期

6 陈琳;;相互持股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及立法规制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李滨晶;;论临时股东大会召集制度之完善[J];华章;2011年14期

8 武鑫;;浅谈中小股东利益之保护[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2期

9 赵永强;;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10 邓社民;;塑造市场经济主体的基石——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诞生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J];庆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东平;王娜;;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前提:对关联关系的界定[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小满;;公司股份继承所产生的法律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元小勇;;试评我国公司法的资本制度[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4 马建兵;任尔昕;;商法学研究动态与综述(2005.04—2006.07)[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5 李光胜;;修改与完善公司法,解决股票期权(认股权)行权股票的来源问题[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黄紫红;;名家荟萃 网络联动——记华东政法学院公司法研究中心近期工作[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7 郝磊;;我国新《公司法》中出资形式制度的再探讨[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8 刘宁;翟浩杰;;关于《公司法(修改草案)》的若干意见[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黎汝志;;从新《公司法》审视有限公司僵局的法律救济[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10 赵旭东;;从资本信用到资产信用——公司信用基础的检讨[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路涛 张宗堂;现行公司法将作较大修改[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秦 炜;公司法二审稿的11个看点[N];证券日报;2005年

3 齐北;公司法律部的作用[N];经济参考报;2001年

4 罗培新;公司法不宜强行导入独立董事制度[N];南方周末;2005年

5 本报记者 刘卉;公司法:淡化所有制区别[N];检察日报;2009年

6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姚秋英;公司法亟须引入外部监事制度[N];检察日报;2010年

7 冯金严;探析公司法第十六条对担保的影响[N];江苏法制报;2011年

8 李有军 刘晓林;中国大幅修改公司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9 刘英剑;从公司法的完善看我国立法水平的提高[N];今日信息报;2009年

10 朱从军;公司法是否允许债权出资[N];江苏法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菁;论公司法的边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邓辉;论公司法中的国家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陈俐茹;从利害关系人之视野解析公司分立[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周昊;国有企业分拆上市的法律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孙威;公司与其管理者利益冲突及法律规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赖武;公司僵局论[D];吉林大学;2009年

7 黄福宁;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薪酬的法律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米兴平;公司设立的合法性问题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张炳生;知识产权出资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吴长波;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金海;公司章程与公司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庄海舟;公司股东代表诉讼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李飞;转投资的公司法问题要论:解释与建构[D];厦门大学;2007年

4 张弘;公司法中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张小龙;法人本质理论及其在我国公司法中的应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袁巍;公司法中的强制性规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张亚军;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8 邹发云;公司董事义务法律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蒋卫军;论上市公司非正当关联交易的公司法规制[D];湘潭大学;2005年

10 郑辉;论我国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83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483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c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