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股份增减持的市场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股份增减持的市场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管股份增减持是指高管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股票的行为。在西方发达资本市场上,由于全部的股份都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高管增减持的现象比较普遍,只是当买卖的数量超过一定的比例时需要进行披露相关信息。而我国高管股份增减持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而且以往的股权分置模式,上市公司高管或者大股东的股权不能在二级市场上流通,一般以净资产来评估他们所拥有财富的大小,而且也是高管或者大股东转让股权时的定价基础。这直接导致了股价并不能引起上市公司所有者或者高管的极度重视,因为似乎大股东或者高管的财富与股价的高低并不相关。但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大股东或高管所持有的股份逐渐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股价与他们的财富日益相关,成为他们追逐利益的核心目标,即他们获取利益的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变化。 高管增减持中,不论是高管增持还是高管减持,都可以说是备受关注。一方面,制度的变革赋予了高管增减持本公司股票的强烈动机,增减持事件也日益常态化;另一方面,因为高管比公司中小股东以及潜在普通投资者掌握更准确、更及时的信息,他们的增持或减持自然被市场广泛关注,导致市场反应较大,引起了股市的震荡,给投资者带来了风险。目前,无论从实务界还是理论界都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从国外的研究看,上世纪60-70年代起,内部人交易成为西方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这里所说的内部人包括拥有公司信息的所有知情人,即大股东、董事、监事、经理等等,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人是否利用了内幕信息获取了超额收益。从国内的研究看,我国新《公司法》正式实施之前,上市公司的高管在担任职务期间,持有的本公司股票不可以转让,意味着2006年之前国内学者对高管增减持的很多研究尚处空白,而那时的研究重点放在了检验非法内幕交易上,如史永东和蒋贤锋(2004)通过对当时所有被查处的内幕交易的股票进行研究,指出股票的平均价格因为内幕交易而上涨,也影响了价格的波动性。 由于我国股权相对集中,国内学者首先将注意力放到了大股东身上,关注大股东私有收益、隧道行为、内幕交易等的研究,例如,张祥建和郭岚(2007)从盈余管理角度分析了隧道效应,他们认为大股东的盈余管理致使企业价值降低,同时完成对小股东利益的掠夺,使外部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导致企业价值、资源的配置、企业声誉和未来的融资能力降低。高管增减持虽然得到广泛关注,但相对大股东而言,高管在增减持的数量和次数上都远低于大股东,而对高管增减持的研究仍然较少,大多数是理论分析阶段。 因此本文选择高管在二级市场上增持或者减持的公告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年至2011年高管增减持的数据,借助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探析高管增减持的主要动机、时机选择和由此引起短期市场效应。 本文共分五部分,各部分要点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 首先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其次介绍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并制作了本文的逻辑框架图,使文章更加清晰和便于理解。 第二部分:研究综述。 对本文涉及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回顾,在综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出本文所要尝试的方向。首先,由于内部人交易自上世纪60年代起成为了西方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而高管又是上市公司最主要的内部人,因此,本文主要选择内部人合法交易角度,重点从高管增减持的获利能力,高管的信息、优势以及高管增减持与公司治理方面进行综述;其次,由于国内相关文献较少,高管股份增持和公司股份回购在一定程度上有显著的相似性,虽然二者在资金来源、对所有权结构的影响、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可以从股票回购的相关研究中得到启发,因此本文在对国内高管增减持相关研究梳理和回顾后,介绍了有代表性的股份回购市场效应的相关研究,并做了简要评述。 第三部分:理论分析。 本部分从四个方面来介绍,首先对上市公司高管的定义以及高管增减持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简要的介绍了市场效应的概念;其次,对本文所依托弱势有效市场理论、信号传递假说和市场择时假说进行了阐述,并说明了与本文的联系;再者,对高管增减持的优势和动机进行了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本文发现:高管在股价上的影响力优于中小股东或外部投资者,包括高管的股权优势、内部人优势、以及信息和成本优势。高管在选择增持或减持股份的时候,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动因,一般而言,可以通过增持或减持股份来维持股价的稳定,如为了实现增发配股等再融资方案时;可以通过增持巩固对公司的控制权或者争夺公司的控制权;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或看空公司未来发展;套利、减少投资风险、满足自身对现金的需求等;最后,分析了高管增减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公司法》、《证券法》等对高管的增减持有不同程度的规定。 第四部分:高管增减持市场效应的实证分析。 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事件研究法,选用市场模型来估计正常收益率,估计期本文选择了150天,进而计算出高管增减持公告前后的累计异常收益率CAR,以此来检验2005年至2011年间高管增减持公告是否存在信号传递效应。发现了:①高管股份增持在公告日产生正向市场效应,且公告前后累计异常收益率CAR呈先降后升的V形趋势,此外,在对227个高管增持案例细分后,得出大比例的增持在公告后产生了更好的正向市场效应,在熊市阴影下的震荡行情中,高管增持在公告后产生了更好的正向市场效应;②高管减持公告前后CAR呈倒V形走势,高管减持过程中展现出精准的择时能力,减持公告当天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市场效应,此外,在对209个高管减持案例进行了细分后,得出高管减持的力度越大,向市场传递的利空信号越强;单边上升的牛市中高管减持未形成利空市场效应,单边下跌的熊市中利空市场效应不明显;③高管股份增减持公告之前都存在信息提前泄露的情况,内幕信息的拥有者在增减持公告披露前会采取相应的交易操作。 第五部分:结论和政策建议。 对本文规范和实证部分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进行概括,给出理论解释和政策建议,本文针对结论提出了五个建议,主要是从三方面来说的:其一,对上市公司而言,应当合理利用高管增持产生的市场效应,以促进股价回归合理的水平;其二,对于投资者而言,中小股东和潜在普通投资者应重视高管的减持信息,对严重的投资风险及时的规避;其三,对于监管层而言,需要对上市公司高管的减持行为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包括严格的高管减持公告制度、延长高管交易时间间隔等,提高上市公司高管增减持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制定关于内幕交易的法律,进一步改变国内信息不对称的现状。 本文的主要贡献: 1.从高管增减持公告的角度进行研究,有一定的新颖性。由于我国股权相对集中,国内学者一般将重心放在了大股东身上,而且许多是从理论方面进行分析,相比之下,对高管增减持的研究较为少见。本文以国内A股市场上高管增减持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对高管增减持的短期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2.有助于深化国内投资者对高管增减持行为的认识。高管增减持本公司股票往往传递了关于股票估值和未来发展的信号,本文对高管增减的总样本,以及细分的不同力度和不同期间的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并对结论进行总结。投资者在面对高管增减持事件时,为其提供了一定参考。 本文的不足之处: 1.样本数量少。由于本文选取的样本是以在证监会指定网站公告的信息为准,新《公司法》允许高管在二级市场上出售股票以来,虽然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但是实际公告的却较少,高管增持也是如此,以及自身搜集资料能力有限等原因,导致样本数量较少,对本文的研究结果可能产生影响。 2.只考察短期市场效应。本文只对高管增减持的短期市场效应进行了考察,未进一步考察增减持的长期市场效应,存在一定的不足。
【关键词】:高管增持 高管减持 市场效应 事件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5
- 1. 绪论15-20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5-17
- 1.1.1 研究背景15-16
- 1.1.2 研究意义16-17
- 1.2 研究思路和框架17-18
- 1.2.1 研究思路17-18
- 1.2.2 研究框架18
- 1.3 研究方法18-20
- 2. 研究综述20-29
- 2.1 国外研究综述20-25
- 2.1.1 高管增减持的收益性研究20-21
- 2.1.2 高管的信息优势与高管增减持的研究21-25
- 2.1.3 高管增减持与公司治理的研究25
- 2.2 国内研究综述25-29
- 3. 理论分析29-42
- 3.1 基本概念界定29-32
- 3.1.1 公司高管的基本概念29-31
- 3.1.2 高管股份增减持的基本概念31-32
- 3.1.3 市场效应的基本概念32
- 3.2 理论基础32-36
- 3.2.1 有效市场理论32-33
- 3.2.2 信号传递假说33-35
- 3.2.3 市场择时假说35-36
- 3.3 高管股份增减持的相对优势及动机分析36-40
- 3.3.1 高管股份增减持的相对优势分析36-38
- 3.3.2 高管股份增减持的动机分析38-40
- 3.4 高管股份增减持的制度背景40-42
- 4. 实证分析42-64
- 4.1 研究设计42-50
- 4.1.1 研究假设42-44
- 4.1.2 样本及数据44-45
- 4.1.3 事件研究及实证模型45-50
- 4.2 高管增持的市场效应研究50-56
- 4.2.1 总样本下高管增持对股价的影响50-52
- 4.2.2 高管不同的增持比例对股价的影响52-54
- 4.2.3 不同期间下高管增持对股价影响54-56
- 4.3 高管减持的市场效应研究56-64
- 4.3.1 总样本下高管减持对股价的影响56-58
- 4.3.2 高管不同的减持比例对股价的影响58-60
- 4.3.3 不同期间下高管减持对股价影响60-64
-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64-68
- 5.1 研究结论64-65
- 5.2 政策建议65-68
- 参考文献68-71
- 后记71-72
- 致谢72-74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登永;俞红海;;高管交易行为、信息不对称与公司治理[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5期
2 梁丽珍;;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公告效应及动因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12期
3 陈汉文,陈向民;证券价格的事件性反应——方法、背景和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应用[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4 晏艳阳;赵大玮;;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内幕交易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6年04期
5 曾庆生;;公司内部人具有交易时机的选择能力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内部人卖出股票的证据[J];金融研究;2008年10期
6 张祥建;郭岚;;盈余管理与控制性大股东的“隧道行为”——来自配股公司的证据[J];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7 沈艺峰;醋卫华;李培功;;增持股份:财务动机还是政治动机?[J];会计研究;2011年01期
8 朱茶芬;李志文;陈超;;A股市场上大股东减持的时机选择和市场反应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11年02期
9 史永东,蒋贤锋;内幕交易、股价波动与信息不对称: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4年12期
10 益智,张为群;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效应分析——兼论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回购的作用[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年10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股份增减持的市场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78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