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信用出资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13:27

  本文关键词:信用出资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信用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能否作为出资形式,在我国公司法理论研究和公司实践中是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新《公司法》明确将信用排除在法定出资范围之外,但现实又对信用出资存在需求。本文借助比较分析法,以资产信用理念为基础,将私法自治原则和效率原则贯穿始终,展开对股东信用出资法律问题的研究。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之外,正文分四章。 第一章为“信用出资的内涵及立法考察”。信用出资是股东允许公司利用其信用为出资的投资方式,具有主体广泛性、无形性、人身依附性和评估的复杂性、动态性的特性。我国公司立法一直禁止信用出资,这跟现代《公司法》放宽出资形式的趋势不符,而且实践中以挂靠方式存在的信用出资事实反映了现实对信用出资的肯定和需求。 第二章为“信用出资的理论突破”。随着资本信用的神话破灭和资产信用理念的引入,公司资本的偿债功能被弱化,以保护债权人利益为目的,限制公司出资方式的立法丧失了理论基础。作为私法范畴的公司法应当将私法自治和资本效率作为最高原则,放宽股东出资方式以平衡公司权益相关人的利益。 第三章为“信用出资的现实必要性与可行性”。无论是投资人对信用出资方式的现实需求,还是我国公司资本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信用经济的内在要求,信用出资都非常必要。信用出资满足现物出资的“五要件”,符合资本的价值功能,,具有可行性。 第四章为“信用出资的法律规制”。信用出资评估制度、公示制度、特别制度以及责任制度共同构成了信用出资制度的核心内容。引入商业银行参与信用评估并为信用资本提供担保的新型评估模式实现了信用资本的高效定价和转移,对信用出资范围和投资人特别义务的设定是为了平衡投资人和银行的利益。违反法定义务,投资人和银行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也会受到失信惩罚。
【关键词】:信用出资 资产信用 私法自治 效率 必要性 可行性 法律规制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商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引言9-10
  • 第一章 信用出资的内涵及立法考察10-17
  • 第一节 信用出资的内涵及其特殊性10-12
  • 一、 信用及信用出资的内涵界定10-11
  • 二、 信用出资的特殊性11-12
  • 第二节 信用出资的立法考察12-16
  • 一、 对《公司法》出资形式“立”、“修”的评析12-13
  • 二、 对《公司法》出资形式扩张的展望13-14
  • 三、 我国信用出资的实践及困境14-16
  • 本章小结16-17
  • 第二章 信用出资的理论突破17-25
  • 第一节 公司信用基础的变革17-20
  • 一、 对注册资本担保功能的质疑17-18
  • 二、 摒弃资本信用理念18-19
  • 三、 确立资产信用理念19-20
  • 第二节 公司法中的私法自治与国家强制20-22
  • 一、 自由和秩序20-21
  • 二、 构筑公司法中私法自治和国家强制的界限21-22
  • 第三节 公司利益相关人权益平衡及立法价值选择22-24
  • 一、 公司利益相关人权益平衡分析22-23
  • 二、 立法价值选择23-24
  •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我国信用出资的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25-30
  • 第一节 信用出资的现实必要性分析25-27
  • 一、 投资人对信用出资方式在法律供给上的客观需求25
  • 二、 发展市场经济与构建信用社会的内在要求25-26
  • 三、 我国公司出资法律制度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26-27
  • 第二节 信用出资的可行性分析27-29
  • 一、 信用资本具有确定性27
  • 二、 信用资本的价值具有现存性27-28
  • 三、 信用资本的价值具有可评估性28
  • 四、 信用资本具有可转让性28-29
  • 五、 信用资本在公司目的框架内具有收益性29
  • 本章小结29-30
  • 第四章 信用出资的法律规制30-43
  • 第一节 建立信用出资评估制度31-36
  • 一、 信用出资评估模式31-34
  • 二、 信用出资评估方法34-36
  • 三、 舍弃强制性验资制度36
  • 第二节 完善信用出资公示制度36-38
  • 一、 强化信用出资的信息披露37
  • 二、 加强对信用出资的审查监督37-38
  • 第三节 设置信用出资特别制度38-40
  • 一、 信用资本出资范围的特别规定38-39
  • 二、 信用出资填补制度39-40
  • 第四节 构建信用出资责任制度40-41
  • 一、 投资人的法定义务和责任40-41
  • 二、 商业银行的法定义务和责任41
  • 本章小结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简介46-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歌雅;;姓名权的价值内蕴与法律规制[J];法学杂志;2009年01期

2 吴汉东;论信用权[J];法学;2001年01期

3 王一兵;唐羽;王s

本文编号:310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10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f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