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中的身份归责原则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14:06
本文关键词:公司法中的身份归责原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身份制度的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深刻的印痕。古代法上的身份是一种血缘身份,与地位等级和特权相挂钩,因此招致了人们的普遍不满和愤懑,最后导致身份的日渐消亡,身份法律制度也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代法上的身份则主要是指契约身份,是主体之间通过一定的契约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身份,是平等原则的时代体现和补充。公司法中的身份归责原则就是以契约身份责任为核心要素构建的法律制度,是指行为人违反了公司法上的义务并致他人损害时,以公司法上的契约身份作为归责基础和核心的责任准则。这一归责原则本应该在公司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学理研究的缺乏,导致其仍处于懵懂状态,因此,必须加强研究身份归责原则在公司法中的确立和构建。 针对公司法中的身份归责原则研究,全文共分为六大部分展开讨论: 引言部分提出问题:由于我国学术界和立法界长期受到“民商合一”立法思想的影响,导致我国私法研究的重点放在民事制度的构建上,相对忽视了商法独立性的研究,导致在商事领域内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民法归责原则不能完全适用于公司法领域,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因此在公司法中亟需设置反映其独立性的归责制度。 第一部分公司法身份归责原则的兴起:通过概述公司法中身份归责原则的概念、产生、发展以及其特征和性质,尤其是重点论述了身份归责原则的核心契约身份责任,全面阐述了公司法中的身份归责原则的缘起和内涵,以便于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前置性条件。 第二部分公司法中确立身份责任原则的法理探析。该部分探讨了公司法中确立身份归责原则的法理依据:传统民法归责原则在公司法上不完全适用以及公司法上的身份可以作为调整公司关系的有效工具,是公司法确立身份归责原则的依据;公司法中确立身份归责原则既是公司法公法和组织法两种属性的反映,又揭示了股权的身份性要求,还是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的要求和体现,因此,身份归责原则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的身份法律制度,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部分分析了公司法身份归责原则与民法归责原则的关系:两者都是在平等原则指导下设置的归责制度,具有前置统一性:在公司法范畴内,两者既是有益补充关系,又可为并列关系,共同适用于解决公司法中的身份归责问题。因此,两者可谓既是相互区别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二者区别的目的在于,保障各自的独立性,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领域,更好地指导公司法律实践;联系的意义则在于,弥补相互之间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不足,实现优势互补,以促进侵权责任归责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第四部分完善公司法中身份归责原则的立法建议:通过分析身份归责原则在现有立法方面的隐含体现,主要包括设立中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发起人、其余发起人和认股人的身份责任,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实际控制人的身份责任和公司清算组及其成员的身份责任三项内容,从而实现肯定其优点、析出其不足的目的,进而从适用范围、适用方法、责任形态、抗辩事由和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五个方面着手实现身份归责原则在立法上的构建和完善。 结语部分。身份和契约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组织工具,长期以来处于分离状态,不利于二者作用的协调发挥,而身份归责原则实现了二者的耦合,可以使身份调整机制和契约调整机制更好的服务于公司制度,保障公司利益群体合法权益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身份归责原则 身份责任 归责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引言9-11
- 一、公司法身份归责原则的兴起11-18
- (一) 身份归责原则的缘起11-13
- (二) 身份归责原则的核心:契约身份责任13-16
- 1. 公司法中身份归责原则的归责基础在于契约身份14-15
- 2. 公司法中的契约身份责任具有相对稳定性15-16
- (三) 身份归责原则的性质16-18
- 二、公司法中确立身份归责原则的法理探析18-34
- (一) 公司法中确立身份归责原则的依据18-23
- 1. 传统民法归责原则在公司法上不完全适用18-21
- 2. 公司法上的身份可以作为调整公司关系的有效工具21-23
- (二) 公司法中确立身份归责原则的价值23-31
- 1. 身份归责原则是公司法公法和组织法两种属性的反映24-26
- 2. 身份归责原则揭示了股权的身份性要求26-28
- 3. 身份归责原则的确立是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的要求和体现28-31
- (三) 公司法中确立身份归责原则的法律意义31-34
- 三、公司法身份归责原则与民法归责原则的关系34-39
- (一) 补充关系34
- (二) 并列关系34-36
- (三) 前置统一关系36-38
- (四) 小结38-39
- 四、完善公司法中身份归责原则的立法建议39-48
- (一) 身份归责原则的立法体现39-43
- 1. 设立中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发起人、其余发起人和认股人的身份责任40-41
- 2. 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实际控制人的身份责任41-43
- 3. 公司清算组及其成员的身份责任43
- (二) 身份归责原则的立法构建和完善43-48
- 1. 适用范围44
- 2. 适用方法44-45
- 3. 责任形态45-46
- 4. 抗辩事由46
- 5. 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46-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4-55
- 致谢55-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开银;;论公司股权之共有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童列春;;私法上财产关系的身份调整[J];法商研究;2011年05期
3 王平;也论股权[J];法学评论;2000年04期
4 雷兴虎,冯果;论股东的股权与公司的法人财产权[J];法学评论;1997年02期
5 曾言;;浅论股权的法律属性[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马俊驹;童列春;;私法中身份的再发现[J];法学研究;2008年05期
7 马俊驹;童列春;;身份制度的私法构造[J];法学研究;2010年02期
8 杨立新;侵权责任形态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漆多俊;;论股权[J];现代法学;1993年04期
10 王利明;;论股份制企业所有权的二重结构——与郭锋同志商榷[J];中国法学;1989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公司法中的身份归责原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3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13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