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监管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1 06:13

  本文关键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监管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问题近年来在我国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起源于美国,并在数十年内在欧洲、东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的运用和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创新浪潮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批准中国建设银行作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单位,这意味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新的金融产品,在我国已经获得准生证,一时间,国内各大银行纷纷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计划提上日程。同时,在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也有着长远的意义,其不仅拓宽了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还可以给商业银行带来额外的利润,并且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央行的宏观调控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仍属刚刚起步,相关法律和监管制度都尚未与之配合。因此,研究和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乃必由之路。纵观各国现有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由于其法系和经济体制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美国作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源地,相关法律规定较为完善,其主要特点是,法律允许机构投资者和抵押贷款结合,并且设立由政府扶持的三大住房抵押贷款专业运营机构。在欧洲,由于法系的不同,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移植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不过最终法国等国还是从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的原理入手,制定出针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法律法规。 欧美日等国针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法律法规制定都非一日之功,而是由各自不同的国情背景尤其是不同的法系逐步形成的。我国要进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监管建设,就必须吸取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当然,这需要结合我国自身的历史发展和法制建设情况。就目前来看,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将面临相当多的法律问题。首先,很多住房贷款证券化所涉及的法律概念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并不存在,这就产生了住房贷款证券化在我国的法律地位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特殊目的机构在我国的法律地位问题。在美国,特殊目的机构通常有公司型、信托型和有限合伙型三种,而由于我国法律体系和英美法系的差异,这三种形式的特殊目的机构在我国的实现都有着不同问题和优劣,如何选用和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将是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面临的重大问题。其次,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推行尚处于摸索阶段,相关监管法律并不完善。最后,我国的监管模式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个跨行业金融产品依然使用分业监管模式,容易造成监管不力和交叉监管。 面对着如此之多之重的问题,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监管体系的构建任重而道远。名不正则言不顺,首先要确立特殊目的机构在我国的法律地位问题。我国目前的《公司法》、《信托法》和《合伙企业法》都未对特殊目的机构做出明确规定,而立刻修改这三部法律不论是从成本还是效果来说都不是良策,因此,借鉴国外相关法律并结合我国自身法律特性制定新的针对资产证券化的法规或者条例即可解燃眉之急,而且统一立法的模式还可以产生后发的优势。其次,要以谨慎的态度看待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种金融创新产品,完善监管机构的预测和预警职能,以有效的控制证券化的扩展,加强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再次,我国的分业监管模式由来已久,且现在的金融市场尚未达到必须改变为混业监管的程度,因此,加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和联系是目前解决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监管不力的唯一途径。最后,我国对证券化过程中的信息披露制度规定过于概括,需要制定相关细则,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使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监管制度更为健全。最终完善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监管制度的过程,虽然前景广阔却前路曲折,从根本上应坚持渐进模式,以建立能促进我国MBS良性发展的立法模式和监管模式为持之努力方向。
【关键词】:房贷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 法律监管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287;F832.5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2
  • 一、有关国家和地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评析12-16
  • (一) 美国12-13
  • (二) 英国13-14
  • (三) 日本14
  • (四) 香港地区14-16
  • 二、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面临的法律问题和风险16-22
  • (一)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立法现状16-17
  • (二) 特殊目的机构的法律地位问题17-20
  • (三)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监管面临的风险20-22
  • 三、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监管措施的完善22-29
  • (一) 立法模式和监管机制22-24
  • (二) 明确我国特殊目的机构的法律地位24-26
  • (三) 监管机构应加强风险性监管26-27
  • (四)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27-29
  • 结论29-30
  • 参考文献30-33
  • 致谢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景潮;;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的法律原理[J];时代金融;2011年15期

2 陈艳艳;左梅玲;;我国公路证券化融资方式比较分析[J];学理论;2011年20期

3 陈冲;;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法律路径探析[J];证券法苑;2010年02期

4 康亮;;后危机时代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以一种道路和三方角色为视角[J];行政与法;2011年08期

5 吴云峰;;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创新监管的法律因应之道——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视点[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6 田立;张萍;;法律判决经济价值效应的金融学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7 杨晓东;;浅析资产证券化中破产隔离的相关法律问题[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7期

8 綦磊;;对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法律分析——以运作模式和风险规避为视角[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09年00期

9 钟凯;;商法学研究综述(2008.7~2009.8)[J];中国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10 杨林凯;;金融危机中对信托制度的法律思考——以日本新信托法相关制度变迁为中心[J];商事法论集;2010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建军;关凌;;保险业在金融危机中的角色:资产证券化视角[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2 黄维;沈红;;国家助学贷款二级市场开发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贺乐睿;;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与发展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英;叶小渝;李殿明;徐兵;;城市污水处理行业中资产证券化的思考[A];全国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设备)交流与工程咨询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桂银香;;美国次级债券产品形成机理及风险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6 赵于平;郑羌;;资产证券化与广电行业增值策略[A];数字电视产业与三网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赵于平;郑羌;;资产证券化与广电行业增值策略[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8 陆秀芬;;浅析证券化资产的终止确认标准[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庄洪艳;;浅谈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10 李薇辉;;危机下对物质利益理论的重新认识[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N];中国电力报;2000年

2 记者 叶再春 夏丽华;周道炯认为 资产证券化要先行试点[N];中国证券报;2004年

3 李传全;资产证券化在中国[N];国际金融报;2003年

4 ;如何看待资产证券化[N];上海证券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侯捷宁;券商资产证券化2009年有望扩大试点[N];证券日报;2009年

6 刘彩娜;有望迈出资产证券化[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7 记者 唐爱平 通讯员 王泱 姚广平;省属监管企业资产证券化工作启动[N];湖南日报;2010年

8 记者 聂伟柱;央行重申“适度宽松” 资产证券化破解平台贷风险[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9 记者 张毅;《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山西省推进策略》课题通过评审[N];山西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张晋生;我省推进资产证券化课题通过评审[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峰;资产证券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黄育华;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冯文力;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4 吴海峰;资产证券化理论和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5 洪艳蓉;资产证券化若干法律问题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王明国;资产证券化及其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7 周乐伟;资产证券化的经济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8 赵静;资产支持证券的监管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苗纪江;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10 曹俊勇;银行资产证券化与我国的路径选择[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远志;次贷危机下反思资产证券化风险监管制度[D];吉林大学;2010年

2 周科桦;农村土地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马乐;论资产证券化[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4 刘云平;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5 刘娟娟;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段炜;资产证券化及其在我国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7 刘灿辉;资产证券化及其会计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8 卢伟;商品林资产证券化探讨[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王瑛;资产证券化的有关会计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10 徐宽宝;资产证券化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监管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38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c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