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企业注册资本抽逃的方式与会计甄别

发布时间:2017-05-19 08:10

  本文关键词:企业注册资本抽逃的方式与会计甄别,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公司法》颁布后,对注册资本的最低出资额要求降低、出资方式更加多元化。但是,注册资本抽逃的问题屡禁不止,不仅大量存在而且花样翻新不断。一些企业包括上市公司或为证明企业实力雄厚,或为招揽大笔业务,或为达到一定的资质要求,通过夸大注册资本,过后抽逃出资的方式进行操作。股东抽逃企业注册资本的行为普遍存在于各个行业、各种规模的公司中。其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正常经营秩序,危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笔者通过前期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发现影响注册资本抽逃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中介组织管理松懈、法律意识淡薄、行业前置审批要求以及法律规范相对严格或资本运作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导致了抽逃资本的持续发生。这使得社会诚信体系受到严重威胁,所以笔者试图通过揭示企业是如何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抽逃注册资本的目的,并通过样本数据汇总分析和案例企业的实例分析,找出企业抽逃资本的路径,提出辨别抽逃资本的会计识别方法。通过对企业抽逃注册资本方式的综合描述,从会计的角度揭示各类存在抽逃出资行为的企业行为,为各类投资主体和债权人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资料。 在研究过程中,本论文选取了大量的样本,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了注册资本抽逃的一般会计甄别方式,揭示企业是如何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抽逃注册资本的目的。研究公司内部防范股东抽逃注册资本的有关对策,并为外部监督管理部门加强监管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企业抽逃注册资本方式的综合描述,从会计的角度揭示各类存在抽逃出资行为的企业行为,为各类投资主体和债权人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资料。如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防止企业主假借投资之名,钻国家空子,以抽逃资本金的方式中饱私囊;债权人在受到侵害后从哪些方面举证;如何防止其他内部股东侵占利益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数据汇总、分析,找出导致注册资本抽逃的主要原因并以此分析企业抽逃注册资本所采取的手段及其表现形式。运用审计原理和财务指标分析剖析典型案例,揭示其会计甄别方法。采取数据分析、财务指标设计及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综合阐述。首先,根据笔者搜集的数据资料,对当前的抽逃资本现象进行量化分析。根据得到的数据归类分析出企业可能采取的注册资本抽逃方式,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导致企业抽逃注册资本的因素。 其次是设计财务分析指标,根据财务分析原理设定相应指标,一旦发生资本抽逃,不同会计科目下的相应指标应当会出现异常波动,通过样本分析,验证指标的合理性。 最后,综合描述出资本抽逃的流程,并运用审计原理找出易于发生注册资本抽逃的薄弱环节,通过笔者在近三年的青岛市工商局案件系统中搜寻的典型案例来分析完成。相信只要设计合理,分析方法得当,较为全面的揭示该现象应在情理之中。 本文把握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所采用的样本皆来自工作实际和上市公司公开资料,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性描述。从而查找出了注册资本抽逃的薄弱环节,提出了股东出资额检测法,设计了一系列指标,并将其分类组合,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判断体系。最为重要的是,笔者通过四个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了抽逃注册资本的三大高发期并将其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特点,将其抽逃注册资本的流程进行了梳理,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会计甄别的方法,有较强的可实际操作性。 本文的创新点是将股东抽逃注册资本的行为用会计语言表达出来,笔者找出了股东抽逃出资的高发时点和薄弱环节,提出了股东出资额这一对比指标,并设计了一系列的会计检验公式,运用这些检验方式可以较为有效的发现股东抽逃出资的行为。同时,笔者还将股东抽逃出资涉及的会计科目进行了总结性描述和归类,为债权人和执法者提供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判别抽逃出资的方法。
【关键词】:注册资本 资本抽逃 抽逃方式 会计甄别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7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14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11-12
  • 1.1.1 选题背景11
  • 1.1.2 课题来源11-12
  • 1.1.3 选题依据12
  • 1.2 研究问题、目的和意义12-13
  • 1.2.1 研究的问题和目的12
  • 1.2.2 研究的意义12-13
  • 1.3 研究思路与写作安排13-14
  • 1.3.1 基本思路13
  • 1.3.2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可行性13-14
  • 2 文献述评14-24
  • 2.1 注册资本抽逃的概念及表现形式14-17
  • 2.1.1 注册资本的含义及作用14
  • 2.1.2 注册资本抽逃的定义及法律规定14-15
  • 2.1.3 西方国家对注册资本的规定15-16
  • 2.1.4 对我国注册资本制度的反思16-17
  • 2.2 抽逃资本与虚假出资、虚报注册资本的区别17-19
  • 2.3 注册资本抽逃企业的样本选取及分析19-24
  • 2.3.1 样本企业的行业分布特点19-20
  • 2.3.2 样本企业的性质因素分析20-21
  • 2.3.3 样本企业的规模分布以及出资特点21
  • 2.3.4 上市公司抽逃出资样本选取21-22
  • 2.3.5 抽逃注册资本的操作方式22-24
  • 3 相关理论和研究设计24-32
  • 3.1 相关理论24-27
  • 3.1.1 财务舞弊的分析理论24-26
  • 3.1.1.1 财务报表的舞弊手段24-25
  • 3.1.1.2 应对舞弊的主要措施25-26
  • 3.1.2 财务危机预警的理论26-27
  • 3.1.2.1 财务危机的范围26
  • 3.1.2.2 财务危机的类型26-27
  • 3.1.2.3 财务危机的预警方法27
  • 3.2 研究设计27-32
  • 3.2.1 运用审计原理查找资本抽逃的薄弱环节27-28
  • 3.2.2 设计资本抽逃的财务分析指标28-32
  • 4 案例分析32-40
  • 4.1 案例描述32-36
  • 4.1.1 案例一32-33
  • 4.1.2 案例二33-35
  • 4.1.3 案例三35
  • 4.1.4 案例四35-36
  • 4.2 分析评述36-40
  • 4.2.1 注册资本抽逃的认定原则36
  • 4.2.2 注册资本抽逃的认定方法36-37
  • 4.2.3 注册资本抽逃的财务表现形式37-38
  • 4.2.4 注册资本抽逃认定的特殊情况说明38-40
  • 5 各种方式的注册资本抽逃的会计甄别40-46
  • 5.1 注册资本抽逃的归类分析40-42
  • 5.1.1 公司成立初期的注册资本抽逃40-41
  • 5.1.2 企业增资时的资本抽逃41
  • 5.1.3 企业减资时的资本抽逃41-42
  • 5.1.4 上市公司通过“资本运作”抽逃出资42
  • 5.2 股东抽逃出资常涉及的会计科目42-43
  • 5.3 各种方式的注册资本抽逃的甄别方法43-46
  • 5.3.1 从资料审查中初步判断抽逃出资的端倪43-44
  • 5.3.2 进行适当的财务指标测算44
  • 5.3.3 关注资本规模较大公司的资金流向44-46
  • 6 结论与建议46-48
  • 6.1 结论46
  • 6.2 关于解决抽逃出资的建议和意见46-48
  • 参考文献48-49
  • 致谢49-50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结果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鲍仕梅;《公司法》中的虚假出资刑事责任探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2 阎达五;王建英;;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财务指标特征研究[J];财务与会计;2001年10期

3 李卓;;论新《公司法》与股东出资瑕疵的法律救济[J];法律适用;2006年03期

4 徐克勤;会计资料中容易发生舞弊的主要帐项及审查方法[J];上海会计;1995年02期

5 白雁;对虚报注册资本罪几个问题的探讨[J];天中学刊;2002年06期

6 刘燕;对我国企业注册资本制度的思考[J];中外法学;1997年03期

7 袁小萍;;虚报注册资本罪的认定[J];中国刑事警察;2005年04期

8 席建林;试论公司股东抽逃出资的认定及其民事责任[J];政治与法律;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安文录;公司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企业注册资本抽逃的方式与会计甄别,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8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78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5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