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司法人制度高奏着经营主体的主旋律,发挥着让世人瞩目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经济状况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这也使得滥用公司法人格逃避债务之情况显得更加突出。虽然《公司法》于2005年对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作出规定,但日益复杂化的滥用行为已经超出了传统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所能有效规制的范围,比如公司幕后的实际控制人已经开始转变原有的经营方式,具体而言,他们开始着手通过创建关联公司从事经营,通过关联公司之间频繁交易以规避对其债权人应付之责任。同时,传统人格否认制度在处理股东试图通过非法向公司转移财产以摆脱对其债权人应给付债务等情况时显得力不从心。从现实情况来看,原有之人格否认制度亟须加以完善。所以,笔者认为应当考虑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之反向适用,针对该问题之深入探讨,将有助于完善现有制度之缺陷。另外,这也能够使公司制度更加迎合现实之需要,这也必将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笔者认为,针对该问题而言,大致有这样一些内容需要予以重视:公司人格逆向否认制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类及其各自的特征,逆向否认的适用要件和适用范围,以及逆向否认制度在国内的研究现状、现行法律在规制利益不平衡时的缺陷与改进等。本文主要围绕逆向否认制度展开探讨。具体而言,首先从其背景和内涵着手,通过对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与正向否认的比较分析,结合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有关案例,由此总结出逆向否认制度的适用要件和适用范围、逆向否认制度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后结合国内的现行法律规定缺失与司法实践的矛盾,提出有效构建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制度的相关建议。本文大致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引言、正文和结语,正文涵盖四章内容:第一章,主要介绍人格逆向否认的概念和分类。而后进一步分析逆向否认与正向否认的联系与区别,最终明确逆向否认制度是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二章,主要探讨有关该制度之学理以及现实基础。具体而言,首先从法理方面着手,其目的在于挖掘该制度得以存在之理论基础。其次则从美国同我国司法实践的现实出发,结合相关案例,通过比较分析论证逆向否认的现实基础。第三章,主要归纳总结了我国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的适用要件,并从适用场合与适用限度两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适用之范围。第四章,主要探讨目前该制度得到运用之情况与建议,通过对这些问题之研究,指出国内法律规定的缺失和司法实践之间的矛盾,从诉讼实体法规则和程序法规则两个角度,提出有关构建我国公司人格逆向否认相关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公司法人格 逆向否认 有限责任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4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1-12
- 二 国内外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制度研究现状综述12-13
- 三 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13-14
- 第一章 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概述14-18
- 第一节 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的概念和分类14-15
- 第二节 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与正向否认的联系与区别15-18
- 一 公司人格逆向否认与正向否认的联系15
- 二 公司人格逆向否认与正向否认的区别15-18
- 第二章 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制度的学理及现实基础18-32
- 第一节 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的学理基础18-23
- 一 法理基础18-21
- 二 经济学基础21-22
- 三 社会学基础22-23
- 第二节 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的现实基础23-27
- 一 美国公司人格逆向否认的司法实践23-25
- 二 我国公司人格逆向否认的司法实践25-27
- 第三节 以现有制度局限性看逆向否认独立存在之价值27-32
- 一 财产保全的局限性28-29
- 二 代位权适用的局限性29-30
- 三 股权强制执行程序的局限性30-32
- 第三章 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的适用要件和范围32-42
- 第一节 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的适用要件32-37
- 一 主体要件32-34
- 二 行为要件34-36
- 三 结果要件36-37
- 第二节 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的适用范围37-42
- 一 我国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的适用场合37-40
- 二 逆向否认的适用限度40-42
- 第四章 我国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制度的现状及建议42-51
- 第一节 我国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制度的现状42-44
- 一 立法与学理研究方面42-43
- 二 司法实践层面43-44
- 第二节 法律规定的缺失和司法实践的矛盾44-45
- 一 现有公司法体系规定缺失44-45
- 二 替代性救济机制的缺陷和不足45
- 第三节 “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制度的实体性规则构建45-47
- 一 完善《公司法》第二十条45-46
- 二 增加司法解释46-47
- 第四节 “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制度的程序性规则构建47-51
- 一 诉讼当事人47
- 二 管辖法院47-48
- 三 举证规则48-49
- 四 判决的适用效力49-51
- 结论51-53
- 参考文献53-56
- 个人简历56-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远;;法人格否认中的财产混同浅究[J];经济视角(下);2011年08期
2 李凌燕;〔日本〕法人格的否认[J];外国法译评;1994年03期
3 卢宏业;论企业法人格的否认[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4 陈驰君;;论公司瑕疵设立的法律效力——以对公司法人格的影响为视角[J];魅力中国;2010年12期
5 马琳;郭学凯;;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探微[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03期
6 吴青伦;;德国法上判定外国企业税法法人格的标准[J];涉外税务;2012年05期
7 陈锦铭;规制滥用公司法人格行为的法律思考[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闫继勇,白岱恩;夫妻公司案适用法人格否认原理的思考——从流行裁判思维谈起[J];山东审判;2004年05期
9 石纪虎;;论股东滥用公司法人格行为的认定——兼议《公司法》第20条第3款之完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李凡;;试论法人格否认法理中的“人格混同”——日本法近期判例的启示[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亮;完善“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建议[N];江苏法制报;2007年
2 陈祥;夫妻公司法人格的确定[N];江苏经济报;2005年
3 韩丹;法人格否认之诉的举证责任分配[N];江苏法制报;2013年
4 郭睿;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构成要件浅析[N];法制日报;2005年
5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朱慈蕴;法人格否认司法解释之建议[N];人民法院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鲍陆文英;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2 宋城城;有限责任公司法人格外部逆向否认的思考及立法建议[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3 常昊;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4 臧磊;论法人格否定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与完善[D];复旦大学;2010年
5 陈敄岑;利用公司法人格避税的治理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6 李淑婧;论国家的私法人格[D];黑龙江大学;2013年
7 王娜;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税法领域的适用[D];扬州大学;2012年
8 杜晓梅;公司法人格外部逆向否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
9 侯文杰;公司法人格混同的理论和判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87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