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19:07
本文关键词:中国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和新《证券法》(2006)与《公司法》(2006)的实施,我国合法的内部人交易行为开始大量出现。一般来说,内部人交易并不一定是内幕交易,但是由于内部人参与或接近公司经营活动与决策,相对于外部投资者具有信息优势。因此,内部人交易行为受到了学术界、投资界及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内部人是否具有信息上的优势?交易能否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企业特征,如国有与非国有、企业规模大小、董事长和CEO是否会对内部人交易产生显著影响?有关这些问题的探讨与回答,对于市场有效性、外部人投资策略改进以及市场监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我国A股市场1997年至2011年所有内部人交易事件,探讨交易发生前后股票价格的变化;并按照内部人类型、企业特征进行分组,分别计算不同组别的内部人买入、卖出交易的超额收益率。实证结果表明,虽然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相关的法规约束内部人交易,但内部人在交易中仍然能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首先,整体上内部人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公司股票价格走势,具有良好的时机把握能力,不论是买入还是卖出,均能获得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其次,在内部人中,由于公司的董事长和CEO最具信息上的优势,因此,他们的交易较其他内部人交易能获得更高的超额回报;第三,国有上市公司的高管出于政治仕途的考虑,利用内部人交易获利的动机要小于非国有企业,因此,国有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CEO通过内部人交易所获得的超额收益要低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CEO。最后,由于规模越大的国有上市公司,其董事长和CEO在仕途上越具有上升空间,因而其通过内部人交易获取超额收益的程度也越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仍不是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市场存在过度反应的趋势。另外,虽然理论上存在外部投资者可以模拟、跟随公司的内部人交易而获取超额收益,但由于内部人交易的信息披露延迟,而使得这一目标难以实现。
【关键词】:内部人交易 超额收益率 市场有效性 A股市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25
- 1.1 选题背景11-15
- 1.1.1 我国内部人交易现实背景11-13
- 1.1.2 我国内部人交易制度背景13-15
- 1.2 选题意义15-17
- 1.3 内部人交易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17-24
- 1.3.1 内部人交易概念界定17-20
- 1.3.2 国内外文献综述20-24
- 1.4 本文结构24-25
- 第2章 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25-34
- 2.1 市场有效性假说25-29
- 2.1.1 市场有效性假说的产生及定义25
- 2.1.2 市场有效性假说的实证意义25-27
- 2.1.3 市场有效性假说的分类及其实证检验27-28
- 2.1.4 与市场有效性假说相悖的异象28-29
- 2.2 信息不对称理论29-30
- 2.2.1 证券市场中出现信息不对称的原因29-30
- 2.2.2 公司内部人所具有的信息优势30
- 2.3 “经济人”假设30-31
- 2.4 委托代理理论31-33
- 2.4.1 非对称信息博弈论31-32
- 2.4.2 公司中的“委托代理理论”32-33
- 2.5 研究方法及思路33-34
- 第3章 模型与实证分析34-49
- 3.1 数据选取与描述性统计34-37
- 3.2 模型与实证分析37-49
- 3.2.1 事件研究法37-39
- 3.2.2 实证分析39-49
- 第4章 政策建议49-52
- 4.1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的有效性49-50
- 4.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50
- 4.3 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人激励机制50-52
- 4.3.1 客观评价内部人的业绩表现50
- 4.3.2 建立合理的内部人补偿激励机制50-52
- 结论52-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雄元;张鹏;;信息披露与内部人股票交易获利策略——以六起内部人股票交易为基础的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年03期
2 朱伟骅;;内幕交易监管与监管困境研究综述[J];证券市场导报;2007年09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7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97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