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论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人股东资格的认定

发布时间:2017-07-18 16:17

  本文关键词:论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人股东资格的认定


  更多相关文章: 隐名出资 股东资格认定 股权信托


【摘要】:隐名出资作为一种经济现象,长期存在于我国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实践中。隐名出资人以他人名义向公司出资,但由于缺乏形式要件,并不是公司法明文规定的公司股东,其法律地位长期以来处于不确定的状态。隐名出资人与名义股东,谁是真正的股东,当出现隐名出资人与名义股东的权益之争时,这个问题成为解决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纠纷首要而关键的一环。因为,股东资格是享有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的基础,对隐名出资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影响重大。由于新公司法没有明确规定隐名出资人的法律地位,隐名出资关系中究竟以怎样的标准认定谁具有股东资格,各地司法审判各自为政,法院认定股东资格的标准摇摆不定,导致审判实践陷入混乱。在学术界,关于隐名出资关系股东资格认定问题的讨论也异常激烈,有实质说、形式说、折中说等学说的出现,笔者在对上述学说进行评析后认为,我国关于隐名出资关系股东资格认定的主流学说均存在不周延的地方。笔者认为,对于隐名出资关系股东资格认定应当秉持一元学说来确立认定标准,在一元的基础之上,选择形式说更符合商事活动效率与安全的价值需求。2011年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出台,其中若干条文涉及到隐名出资行为的法律规制,但是解释者以实用主义为原则,尽量回避股权所有权的问题,导致了法条之间逻辑上的混乱。公司法司法解释三是一种纠纷解决机制,非成文法上的权利义务安排,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隐名出资的非适法问题。本文希望进一步的探究隐名出资的法律关系,在制度安排上寻求更加明确的规定,明晰隐名出资关系的股东,在此基础上维护隐名出资人作为实际出资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注意保护交易秩序与安全。笔者试图通过分析信托关系,运用股权信托的功能对隐名股权投资法律关系进行制度构建,并说明对于隐名出资进行股权信托改造可以修正隐名出资的缺陷,解决隐名出资关系股东资格认定,并有效规范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隐名出资法律关系中隐名出资人和名义股东的关系,就相当于自益信托法律关系中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法律关系:隐名出资人将信托财产,也就是股权,信托给名义股东,由名义股东代为管理和处分股权。隐名出资关系通过信托构造后,名义股东(受托人)是单一所有权框架下的股权所有人,他不仅享有信托股权绝对的所有权,而且是唯一所有权。隐名出资人(受托人)享有对名义股东的债权,名义股东为受托人负有信义义务,信托制度保障隐名出资人的投资权益的实现。信托制度中的股权登记制度、对第三人的撤销权有助于理清隐名出资人与第三人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本文综合运用了实证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方法。
【关键词】:隐名出资 股东资格认定 股权信托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内容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一、隐名出资关系概述9-13
  • (一) 隐名出资的法律概念9-11
  • 1、隐名出资的基本概念9
  • 2、隐名出资人、隐名股东、实际控制人概念辨析9-11
  • (二) 隐名出资的成因11-13
  • 1、以规避法律为目的的隐名出资11-12
  • 2、非以规避法律为目的的隐名出资12-13
  • 二、有关隐名出资股东资格认定的理论争议13-18
  • (一) 实质说13
  • (二) 形式说13-14
  • (三) 折衷说14
  • (四) 笔者的观点14-18
  • 1、对学说的评析——对认定标准一元论的坚持14-16
  • 2、对于隐名出资股东资格认定标准的价值考量16-18
  • 三、关于隐名出资股东资格认定的实践解决路径18-24
  • (一) 英美法系18
  • (二) 大陆法系18-19
  • (三) 我国关于隐名出资股东资格认定的实践解决路径19-24
  • 1、对公司法解释三第25条的评析20-21
  • 2、对公司法解释三第26条的评析21
  • 3、对公司法解释三第27条的评析21-22
  • 4、小结22-24
  • 四、利用股权信托解决隐名出资关系股东资格认定24-30
  • (一) 股权信托解决隐名出资关系股东资格认定的可行性24-26
  • 1、股权作为信托财产24-25
  • 2、名义股东作为股权所有人25-26
  • 3、名义股东作为受托人负有信义义务26
  • (二) 信托制度保障隐名出资人的权益——有助于投资权益的实现26-28
  • 1、被信托的财产具有独立性26-27
  • 2、股权信托关系妥善保护委托人的股权利益27
  • 3、隐名出资人对信托财产的监督权27-28
  • 4、信托有助于隐名出资人节约交易成本28
  • (三)信托设计中隐名出资人与第三人的关系28-30
  • 1、股权信托登记制度——体现公示公信原则28
  • 2、隐名出资人对第三人撤销权28-30
  • 结语30-32
  • 参考文献32-34
  • 谢辞34-35
  • 个人简历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辉;美国信托法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王保树;;一部鲜活的信托法学教材——评《信托法学》[J];全国新书目;2004年04期

3 英华;信托治理优化问题值得关注[J];今日中国论坛;2005年06期

4 刘薇;;比较中看我国特殊目的信托[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11期

5 席月民;;我国应制定一部国有资产信托法[J];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20期

6 侯宇;;美国公共信托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中外法学;2009年04期

7 奚庆;方红;;信托的源起与商业化[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李金惠;;股权信托之探析——运用股权信托关系梳理代持股权现象[J];学理论;2012年20期

9 王建源;;信托的法理性质[J];法学杂志;1993年05期

10 张淳;;勤于思索 必有所得——我写《信托法原论》[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梅;;信托——一种有效的资本运营制度安排[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2 赵廉慧;;《日本信托法》修改及其信托观念的发展[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3 侯怀霞;;论信托法的历史演进及对我国继受信托法的反思[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4 彭插三;;商业信托的法律特征及规制[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5 孙飞;;中国信托时代必将莅临[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余辉;;近现代英国信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英国公共受托人的发展[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C];2003年

7 白战伟;;泛资管背景下金融机构竞争与合作——基于信托的视角[A];2014全国金融创新与经济转型博士后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张建棣;;信托收益所得税法的比较与借鉴[A];财税法论丛(第2卷)[C];2003年

9 席月民;;我国当前信托业监管的法律困境与出路[A];金融法学家(第二辑)[C];2010年

10 ;信托之受托人尽职标准研讨会综述[A];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信托法专业委员会会员通讯(第一期)[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证券时报记者 刘雁;泛信托时代到来 业界呼吁信托业法尽快出台[N];证券时报;2013年

2 戴萍(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略论信托业监管[N];安徽经济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秦炜;期待大信托时代的来临[N];证券日报;2005年

4 王王;信托市场待规范[N];中国贸易报;2000年

5 叶再春;信托业:“春天”还有多远[N];中国审计报;2004年

6 ;信托股潜力巨大[N];中国证券报;2003年

7 记者 浩民;法制建设和监管政策决定信托业前景[N];中国证券报;2004年

8 记者 叶再春;信托业春天有多远[N];中国证券报;2004年

9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 课题组成员:王连洲 陈雨露 周小明 邢成 曹华 钟向春 程卫东 李招军 邱翼 蔡概还 孟辉 邓举功;法制完善 四大难题破解路径[N];中国证券报;2004年

10 蔡概还;我国要不要信托法[N];法制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的法律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熊俊;中国信托业发展优化的制度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3 吕芳榕;信托·信托产权·信托会计[D];暨南大学;2005年

4 常照伦;两岸信托法制的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李勇;信托业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6 陈琼;信托监管中的市场约束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孙宜府;离岸信托资料处理的法律分析与建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8 张建棣;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9 吴真;公共信托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东升;我国家族信托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易华清;我国专利信托运行模式中法律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黄凯凯;隐名出资问题的信托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4 吴梦曦;美国特殊需要信托权益人内部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李福慧;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流转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6 刘园洁;民事诉讼信托理论与制度构建[D];山东大学;2015年

7 周晓黎;信托受益权的流转[D];山东大学;2015年

8 邬京京;中国家族信托财富管理模式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9 汪圆;英美信托法受托人谨慎义务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10 宋辉;我国家族信托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58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558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4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