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公司面纱制度民事责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05:15
本文关键词:揭开公司面纱制度民事责任研究
【摘要】:200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确立了我国的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以成文法的形式规定了股东无限责任,这一制度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公司法人制度和股东有限责任的突破,从而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的价值。但我国公司法对股东滥用公司法人格行为之责任仅规定为连带责任,并未将该责任明确为共同连带还是补充连带责任,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现象。相较于国外的立法及司法实践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更大程度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本文拟从民事责任的角度对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予以分析研究。 第一部分“揭开公司面纱制度责任基础”。本部分主要从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理论基础、价值取向以及与相关制度的比较三大方面对该制度责任基础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揭开公司面纱制度责任性质研究”。本部分着重对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之核心问题股东责任性质进行比较研究。首先分析揭开公司面纱制度责任性质相关学说,其次比较各国关于该性质之立法规定,最后明确我国《公司法》中所规定的连带责任应为共同连带责任。 第三部分“揭开公司面纱制度责任适用研究”。本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在适用过程中的责任问题进行解析。第一,明确责任主体除股东之外应包括实际控制人、隐名投资人及相关董事;第二,责任适用情形主要为公司资本显著不足、股东与公司人格高度混同、利用公司人格规避合同义务、利用公司人格规避法律;第三,,分析责任适用范围不应局限于契约和侵权领域,应扩大到税收及破产领域;第四,对于举证责任范围及程度进行解析,因为举证问题关系到揭开公司面纱制度是否能真正落到实处;第五,明确股东承担责任之数额应采取无限额制度。 第四部分“我国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之建议与完善”。本部分先就国外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司法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我国该制度的不足之处,进而归纳出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应适用之原则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完善措施。
【关键词】:揭开公司面纱 法人人格 责任 公司股东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导言10-11
- 第一章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之责任基础研究11-20
- 第一节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之理论基础11-14
- 一、 揭开公司面纱之理论渊源及语义分析11-13
- 二、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之各国学说13-14
- 第二节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之价值基础14-16
- 一、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之价值取向14-16
- 第三节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与相关制度之比较分析16-20
- 一、 与代位权制度之比较分析16-17
- 二、 与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之比较分析17-18
- 三、 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之比较18-19
- 四、 与反向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之比较分析19-20
- 第二章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之责任性质研究20-29
- 第一节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责任性质之学说20-22
- 一、 关于连带责任基础的学说20-21
- 二、 关于连带责任性质的学说21-22
- 第二节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责任性质之立法规定22-29
- 一、 国外及台湾地区立法规定22-24
- 二、 我国相关立法规定24-28
- 三、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之责任性质28-29
- 第三章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之责任适用研究29-39
- 第一节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之责任主体29-31
- 一、 责任主体是否包括公司实际控制人29
- 二、 责任主体是否包括公司所有股东29-30
- 三、 责任主体是否包括公司隐名投资人30-31
- 第二节 揭开面纱责任之适用情形31-35
- 一、 公司资本显著不足32-33
- 二、 股东与公司人格的高度混同33
- 三、 利用公司人格规避合同义务33-34
- 四、 利用公司人格规避法律义务34-35
- 第三节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之责任适用范围35-36
- 一、 税法领域35-36
- 二、 破产领域36
- 第四节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之举证责任36-37
- 第五节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之责任数额37-39
- 一、 我国司法实践情况37-38
- 二、 国外立法情况38
- 三、 我国应对股东责任采取无限额制度38-39
- 第四章 我国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之建议与完善39-45
- 一、 国外对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司法实践39-41
- 二、 国外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之比较41-42
- 三、 我国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之完善42-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9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9-50
- 后记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石少侠;;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司法适用[J];当代法学;2006年05期
2 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从法条跃入实践[J];清华法学;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654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6543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