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论我国公司竞业限制制度立法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7-08-11 10:25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公司竞业限制制度立法的完善


  更多相关文章: 公司法 竞业限制 同类业务 归入权


【摘要】:竞业限制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手段,设立该制度的目的是限制董事、高管人员同公司的竞争性行为,维护公司权益安全的最大化,加强负有竞业限制义务主体的忠实义务。竞业限制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发展的较早,时间长达百年之久,理论基础研究相对较成熟,而在我国该制度正处于起步阶段,伴随第一次《公司法》的修改,竞业限制制度首次出现在《公司法》的规定中,填补了我国立法的空白,为了更好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公司法》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的修改,竞业限制制度分别规定于一百四十八条和一百四十九条之中,相比修改前的《公司法》,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股东会中心主义”向“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倾斜,开始出现了公司所有者不再进行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而管理者却不是公司所有者的情况,于是职业管理人应运而生,他们由股东会进行授权,对公司的控制权不断增加,使得竞业行为频繁出现,由此也反应出《公司法》竞业限制制度立法上的不足。我国《公司法》关于竞业限制制度的规定较为原则,操作性不强,具体表现为:竞业行为在立法上没有详尽细致的含义界定,例如什么是公司的商业机会、同类业务等;竞业限制的主体外延相对较窄,这使得其他的利益主体同公司竞业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不受限制;竞业限制的时间立法上空白,主要针对离职的董事、高管是否仍有不竞业的义务;竞业限制的地区范畴立法上模糊,竞业限制的地区范畴是局部限制还是整体限制;竞业限制豁免缺失表决程序,同意董事、高管同公司竞业应具备表决程序、表决方式、人数等;现行法律对违法竞业的救济体系的不健全,包括归入权行使的问题以及其和损害赔偿请求权竞合的问题;公司法与刑法之间的脱节,公司法竞业限制主体与刑法规制的主体之间相互存在不衔接之处。正是这些问题导致实践中解决竞业行为困难重重,也难以遏制竞业行为,这要求我们更加深入地对公司竞业限制制度法律规定的完善进行研究,法律的完善就显得更加的迫切。文章最终的落脚点是致力于立法的完善,主要针对立法上存在的上述问题逐一提出完善的建议,一是通过理论分析,对竞业限制的义务主体、义务存续时间以及竞业行为等方面做出理解及界定;二是在高效利用资源的前提下,确保批准程序的有效实施,实现竞业限制制度设立的目的,提出了不同的公司形式设置不同的批准机关以及批准程序的设置程序;三是法律责任的完善,包括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关键词】:公司法 竞业限制 同类业务 归入权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5-7
  • ABSTBACT7-12
  • 引言12-20
  •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2-13
  • 1. 研究的背景12
  • 2. 研究的意义12-13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6
  • (三) 论文研究思路、方法16-17
  • (四) 论文创新点17-20
  • 一、公司竞业限制制度的基本理论20-26
  • (一) 竞业限制制度的概念20
  • (二) 竞业限制制度的分类20-22
  • 1. 法定的竞业限制和约定的竞业限制21
  • 2. 在职的竞业限制和离职的竞业限制21-22
  • 3. 绝对的竞业限制与相对的竞业限制22
  • (三) 竞业限制制度的价值分析22-26
  • 1. 竞业限制制度对公司的价值22-23
  • 2. 竞业限制制度对特定地位人的价值23-24
  • 3. 竞业限制制度对公司投资者的价值24
  • 4. 竞业限制制度对市场经济的价值24-26
  • 二、我国公司竞业限制制度的立法现状及问题分析26-34
  • (一) 我国公司竞业限制制度的立法现状26-27
  • (二) 我国公司竞业限制制度存在的问题27-32
  • 1. 未对竞业行为进行法律界定27-28
  • 2. 竞业限制的主体外延相对较窄28
  • 3. 竞业限制的时间、地域范围立法模糊28-29
  • 4. 竞业限制豁免程序空缺29-30
  • 5. 现行法律救济体系不够完善30-31
  • 6. 出现公司法与刑法之间相互不衔接31-32
  • (三) 我国公司竞业限制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2-34
  • 1. 立法上存在缺陷32-33
  • 2. 监督部门的低效33
  • 3. 信息披露的不透明33-34
  • 三、国外公司法竞业限制制度的介绍及启示34-44
  • (一) 美国34-37
  • (二) 德国37-39
  • (三) 日本39-40
  • (四) 国外竞业限制制度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40-44
  • 四、我国公司竞业限制制度立法的完善建议44-56
  • (一) 对竞业行为进行明确界定44-45
  • (二) 扩大竞业限制的主体范围45-48
  • 1. 将公司监事纳入竞业限制的主体范围45-46
  • 2. 将公司控股股东纳入公司竞业限制的主体范围46-48
  • (三) 对离职董事、高管人员进行适当的竞业限制48-50
  • (四) 公司竞业限制制度豁免程序的设计50-53
  • 1. 我国公司竞业限制制度的豁免50-51
  • 2. 批准机关的设置51-52
  • 3. 批准程序的设置52-53
  • (五) 公司竞业限制制度法律救济手段的完善53-54
  • (六) 刑事责任的完善54-56
  • 结语56-58
  • 致谢58-60
  • 参考文献60-64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傅懋兰;;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经济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2 郭升选;;论董事竞业在司法中的认定[J];河北法学;2009年01期

3 胡作佳;;竞业禁止问题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4 原凯;;美国规制券商交易行为的理论与实践考察——从信赖义务的视角[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耿烁;;论公司董事的竞业禁止义务[J];青春岁月;2013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宁;论我国现行《公司法》法定竞业禁止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刘玉娇;竞业禁止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姜琳;对竞业禁止制度在公司法中适用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王爱艳;公司机会规则的司法适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55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655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a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