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论股东派生诉讼中各方诉讼主体法律地位之确定

发布时间:2017-09-05 00:32

  本文关键词:论股东派生诉讼中各方诉讼主体法律地位之确定


  更多相关文章: 股东派生诉讼 法律地位 诉讼参与人 法律完善


【摘要】:新《公司法》作为一部强化投资者信心的护权型法,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水平是检验其是否成熟、公正的试金石。新《公司法》不仅完善股东权益保护的实体法律规范,也更加重视配套程序法律规范,不仅加强事前防范措施,而且使事后救济更具操作性。股东派生诉讼即为其中一项重要制度。 逾百年的历史实践证明:该制度在公司治理历史中功能日显,生命强大,为实现其最初创立的目的立下了汗马功劳。我国于2005年修改《公司法》时引入了该制度,体现在《公司法》第150条、152条。这反映了立法者的良苦用心:试图引进世界先进的制度来改变过去公司大股东一股独大,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局面。但是仔细阅读法条,却发现法条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只规定了提起股东派生诉讼的原告资格,被告的范围,却未有相关的诉讼法规定相配套。 这就促使我们去思考:这项制度如何运用到实践中去?公司作为权利受侵害的一方,其在股东派生诉讼中处于什么法律地位?我国现行《公司法》对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法律地位语焉不详,理论的缺位给相关部门处理这类案件时带来了许多难题。我国的审判案例中有的把公司定位为第三人,有的定位为被告。因此,有必要明确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本文一共分为六大部分。首先,引言部分是提出问题的背景—相关法律规范的缺乏,导致实务部门缺乏理论指导以及文献综述和所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然后进入论文的正文。正文部分为第一至第四章,此部分对股东派生诉讼进行了界定,通过对国外立法例、我国学者相关理论观点的归纳和探讨,,并运用案例搜集、归纳的方式整理出了我国的的相关案例,得出结论:公司为特殊的诉讼参与人。结论之后,笔者欲通过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程序运行较为发达的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关国家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我国的立法及司法现状进行检讨,以期对我国公司法相关制度的完善作出贡献。
【关键词】:股东派生诉讼 法律地位 诉讼参与人 法律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4
  • 一、 选题缘起10-11
  • 二、 研究文献综述11-12
  • 三、 研究方法12-14
  • 第一章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法学理论研究14-19
  • 第一节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历史渊源及其含义14-15
  • 一、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历史渊源14
  • 二、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内涵14-15
  • 第二节 理论基础—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之利益平衡15-17
  • 一、 公司利益平衡与企业契约理论15-16
  • 二、 公司利益平衡与股东派生诉讼16-17
  • 第三节 股东派生诉讼的特征17-19
  • 第二章 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原告和被告及适用范围19-26
  • 第一节 股东派生诉讼中原告的资格要求19-21
  • 一、 股东身份之要求19
  • 二、 对原告股东持股时间、持股比例或数量的要求19-20
  • 三、 原告的范围20-21
  • 第二节 股东派生诉讼的被告的确定21-22
  • 一、 被告的对象范围21
  • 二、 派生诉讼的客体范围21-22
  • 第三节 派生诉讼的适用范围22-26
  • 第三章 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法律地位26-38
  • 第一节 前设问题:公司是否为必要的诉讼参加人?26
  • 第二节 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地位的立法例26-30
  • 一、 英美立法模式27-28
  • 二、 德国立法模式28-29
  • 三、 日本立法模式29-30
  • 第三节 我国判例中公司作为诉讼参与人的法律现状30-33
  • 第四节 股东派生诉讼中公司法律地位的观点评析33-37
  • 一、 列公司为原告33-34
  • 二、 列公司为被告34-35
  • 三、 列公司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35
  • 四、 列公司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35-36
  • 五、 公司还有可能成为证人36-37
  • 第五节 结论:公司是特殊的诉讼参与人37-38
  • 第四章 我国相关法律对股东派生诉讼的规定之不足及立法建议38-45
  • 第一节 我国公司法相关规定存在的问题38-40
  • 一、 明确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特殊诉讼参与人的法律地位38
  • 二、 关于派生诉讼原告的规定存在的问题38-39
  • 三、 关于派生诉讼被告的规定存在的问题39
  • 四、 案件管辖权问题39-40
  • 第二节 完善我国公司法相关规定的设想40-45
  • 一、 关于股东派生诉讼原告身份之限制40-42
  • 二、 关于派生诉讼被告范围42
  • 三、 实行股东派生诉讼管辖区别对待原则42-43
  • 四、 派生诉讼中的举证责任问题43
  • 五、 保护其他股东的知情权与诉讼参与权43-44
  • 六、 完善股东派生诉讼担保制度44-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8
  • 后记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曼;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J];社科纵横;2004年03期

2 严耿斌;股东派生诉讼中的若干法律问题[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曾宏伟;股东派生诉讼理论与司法实务研究[J];学术探索;2005年03期

4 胡滨,曹顺明;股东派生诉讼的合理性基础与制度设计[J];法学研究;2004年04期

5 ;《公司法》实施以来全国公司登记管理情况[J];工商行政管理;1995年17期

6 刘虎廷;严格按《公司法》规范运作[J];中国律师;2000年04期

7 李爱欣,朱强;论股东派生诉讼制度[J];河北法学;2004年02期

8 黄小林;;股东派生诉讼中公司的诉讼的地位初探[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年S2期

9 祁雪梅;《公司法》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J];财会研究;1994年08期

10 黄辉,李庞芳;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浅析[J];特区经济;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振涛;刘文革;;对《公司法》展开经济学分析的意义[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五辑[C];2004年

2 王可;;股东派生诉讼及其在我国适用的一些问题——原告主体资格限制制度在我国的特殊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3 陈少峰;;从《公司法》角度审视“债转股”的实施[A];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优秀论文选编(二○○二年度)[C];2003年

4 董国利;苏哲;;从《企业法》到《公司法》的实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临的问题[A];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运行机制变革研讨会议论文[C];2004年

5 刘发善;;浅析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容易忽略及有悖《公司法》的几个问题[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3优秀论文集[C];2003年

6 屠安顺;;按《公司法》构建母子公司体制的探索[A];新世纪企业改革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上海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专辑[C];2000年

7 郭侃;张朝霞;;试析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8 王强;;我国关联公司的公司法规制[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董淳锷;;公司法实施的激励机制研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陕西宝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决议暨召开2003年度股东大会通知的公告[A];陕西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海;新公司法应带给证券市场什么[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2 提案单位:湖南省工商联;实施企业股权出资登记[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3 康劲;修改《公司法》应向社会公开[N];经理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李涛;新《公司法》酝酿揭内幕 恶意大股东将难遁形[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5 欣欣;《公司法》尚需进一步完善[N];中国企业报;2005年

6 武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 马传刚;从一人公司的现状看《公司法》的修改[N];中国证券报;2000年

7 徐曼妮 江苏省徐州市纪委监察局案件审理室;如此收受“入股回报款”怎样定性?[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8 记者 董云峰;江苏银行拟发30亿次级债 股东数量仍超标[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9 彭锦琼;修订《公司法》对企业是重大利好[N];中国企业报;2005年

10 秦 炜;百名代表提交修改《公司法》议案[N];证券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浩;股东派生诉讼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王志鹏;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法律规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徐来;实际控制人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王月萍;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制度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翼飞;公司结构性变更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张钦润;公司债权人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胡坚;股份公司监事会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丁丁;商业判断规则研究——兼论完善我国《公司法》中的董事责任体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10 卢政峰;股东诉讼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霄;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孙晓雪;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关怀;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孙婷;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孙舒源;英国股东派生诉讼成文法的形成与构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石荣;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之完善[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7 何梓雍;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曹倩云;试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的完善[D];南昌大学;2011年

9 肖茜;论股东派生诉讼中各方诉讼主体法律地位之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10 董晨薇;论股东派生诉讼[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94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794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f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