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论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

发布时间:2017-09-06 10:17

  本文关键词:论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


  更多相关文章: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 申请 受理 审查 竭尽内部救济


【摘要】:股东派生诉讼作为公司法中股东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工具,实质上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亦可能成为股东滥用权利展开滥诉的工具,而由此衍生出的股东派生诉讼的前置程序就显得尤为必要。我国在2005年的新《公司法》中引入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同时对于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也做了规定,但是由于我国相关的司法实践还不够成熟,对于股东派生诉讼的立法也不够详尽,前置程序在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中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运用价值分析法,探讨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中的各程序阶段设置的实然和应然,同时运用比较分析法,,在分析和讨论国外发达的立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一套适用于我国国情的较为完备的前置程序制度。本文的整体思路是按照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流程,包括前置程序的申请、受理、审查作为文章的大体结构,进而对各流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详尽的探讨和分析。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释义介绍,主要是由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起源阐述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存在的价值以及潜在的风险,进而为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构建打下理论基础,同时也通过分析来进一步详尽阐明前置程序存在的意义。 第二部分是关于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实质解析。此部分主要阐述的是关于股东派生诉讼的启动开端,即前置程序的申请程序,此程序除在特殊情形下可以豁免,而在其他情形下都属于股东派生诉讼的必经程序。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前置程序的申请主体、申请的理由、申请的形式以及申请的法律效力。 第三部分笔者分析关于前置程序的受理,主要用以解决当股东提起派生诉讼申请时,由谁代表公司进行受理的问题。美国立法的受理主体有董事会和特别诉讼委员会,日本基于较为成熟的监察制度,对前置程序受理机关的设置为监事会或者在没有监事时的股东大会。笔者在对两大法系国家的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我国前置程序的受理机关,第三人侵权时的受理顺序,以及独立诉讼委员会在我国的适用空间等问题。 第四部分是关于公司机关在对股东派生诉讼的申请进行受理后如何进行审查的程序规定。笔者首先讨论关于审查期限的设置,从审查期限设置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对我国规定审查期限为30日是否合理进行讨论。其次笔者对商业判断规则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最后分析了公司机关进行审查后可能出现的几种结果,并对公司决定是否具有阻却诉讼的效力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关键词】: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 申请 受理 审查 竭尽内部救济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导言12-15
  • 第一章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概述15-23
  • 第一节 股东派生诉讼的起源和制度价值15-18
  • 一、 股东派生诉讼的起源15-17
  • 二、 股东派生诉讼的制度价值17-18
  • 第二节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界定和意义18-23
  • 一、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界定18-19
  • 二、 股东派生诉讼设置前置程序的意义19-23
  • 第二章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申请23-36
  • 第一节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申请人23-30
  • 一、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申请人的适格23-25
  • 二、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申请人的范围25-26
  • 三、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申请人的持股要求26-30
  • 第二节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申请事由30-34
  • 一、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申请事由的理论分析30-31
  • 二、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申请事由的国外立法考察31-33
  • 三、 对我国公司立法的完善建议33-34
  • 第三节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申请的形式和内容34-35
  • 第四节 股东提起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申请的法律效力35-36
  • 第三章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受理36-44
  • 第一节 前置程序受理主体的理论基础36-39
  • 一、 前置程序受理主体适格的考量因素36-38
  • 二、 我国关于受理主体的立法分析38-39
  • 第二节 前置程序受理主体的国外立法考察39-42
  • 一、 美国的立法态度39-41
  • 二、 日本的立法态度41-42
  • 第三节 对我国立法的反思与完善42-44
  • 一、 当董事和监事共同侵权时的解决途径42-43
  • 二、 他人侵害公司权益时,确定公司机关的受理顺序43-44
  • 三、 对我国是否引入独立诉讼委员会制度的探讨44
  • 第四章 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审查44-56
  • 第一节 前置程序的审查期限的确定45-48
  • 一、 前置程序审查期限的国外立法考察45-46
  • 二、 对我国规定“30 日”审查期限是否合理的讨论46-48
  • 第二节 公司审查中的商业判断规则48-50
  • 一、 商业判断规则简述48
  • 二、 美国公司法中商业判断规则在派生诉讼中的运用48-49
  • 三、 对我国是否引入商业判断规则的探讨49-50
  • 第三节 公司审查后的决定及其效力50-56
  • 一、 公司决定的各种情形50-51
  • 二、 公司决定效力的国外立法考察51-53
  • 三、 对我国公司决定是否具有阻却诉讼效力的探讨53-56
  • 结语56-58
  • 参考文献58-62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2-63
  • 后记63-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肖建华;正当当事人理论的现代阐释[J];比较法研究;2000年04期

2 胡晓静;;德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评析[J];当代法学;2007年02期

3 郭富青;;论股东派生诉讼中权利配置与利益平衡[J];西部法学评论;2010年05期

4 缪因知;;论中国《公司法》下的特别诉讼委员会运作——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的延伸适用[J];时代法学;2008年01期

5 沈贵明;;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的适格主体[J];法学研究;2008年02期

6 周剑龙;;日本公司法制现代化中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赵万一;赵信会;;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建立的法理基础和基本思路[J];现代法学;2007年03期

8 罗培新;股东派生诉讼若干问题探讨[J];学术交流;1999年03期

9 刘凯湘;;股东代表诉讼的司法适用与立法完善——以《公司法》第152条的解释为中心[J];中国法学;200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晓;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杨洪泉;英美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3 许明白;论美国派生诉讼程序[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朱歆冰;股东派生诉讼提起权性质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5 朱静秋;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6 李敏;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7 宋亚红;中美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02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802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5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