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控制权纠纷的司法现状研究及对策探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司控制权纠纷的司法现状研究及对策探析
【摘要】:起源于英美法的公司控制权,作为现今公司法理论和实务中耳熟能详的概念,已经成为了公司法领域所被广泛应用和研究的命题之一。目前,学界和实务中对于公司控制权的概念、性质都存有不同的观点,以此作为标准,公司控制权也可以分成若干类别。 近年来,我国公司诉讼中涉及公司控制权的案件越来越多,表现形式不仅包括公司控股股东滥用控制地位、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和公司对外债权人利益,同时也大量涌现了公司实际控制人(非控股股东)以及由非股东或者小股东担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滥用控制地位,侵害公司股东、大股东权益的现象。公司控制权的正当行使应是公司控制权发展的正确价值导向,有助于构建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权利制衡机制。如何建立完善的公司控制权法律规范体系已迫在眉睫。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公司管理人员(董事、监事和管理人员)是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其对公司应当负有信义义务,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更应当尽到合理的善良、谨慎义务,以维护委托人(公司)的利益。我国公司法在2005年的修订过程中,采纳了大量的国外先进的公司制度,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于公司负有忠实、勤勉义务;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等等。面对实务中与日俱增的公司控制权纠纷案件,我国现行司法体系(特别是民事诉讼体系)并没有对公司控制权纠纷作为一个单独的案由或者类型的案件进行规定,而是散见于涉及公司诉讼的各个案由和诉讼类型中。因此,可供当事人选择的诉讼途径也非常林乱和有限。其中,部分新型案件类型和诉讼制度(如公司证照返还纠纷诉讼、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股东知情权纠纷诉讼等)在实务中均存在诸多类似诉讼主体资格、权利行使范围问题、实体判决是否具有执行操作性以及司法介入是否破坏公司自治等等一系列问题尚处于公司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界的争论之中。 如何完善现有制度体系、充分利用现有司法资源,纠正实务中长期困扰我们的错误观点,也就成了大量专家、学者以及法律工作者所思考和意欲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公司控制权 公司法立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第一章 公司控制权的概念和性质11-23
- 第一节 公司控制权的概念11-18
- 一、 西方经济学对于公司控制权的若干经典理论11-13
- 二、 公司控制权的概念13-18
- 第二节 公司控制权的性质、分类以及结构模式18-23
- 一、 公司控制权的性质分析18-20
- 二、 公司控制权的分类20-21
- 三、 公司控制权的结构模式21-23
- 第二章 我国公司控制权纠纷的司法现状23-34
- 第一节 公司控制权纠纷的产生根源23-27
- 第二节 我国公司控制权纠纷的现状27-34
- 一、 我国滥用公司控制权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27-29
- 二、 我国涉及公司控制权纠纷可选择的诉讼救济途径29-34
- 第三章 对于我国公司控制权纠纷的司法对策探析34-42
- 第一节 公司控制权的法律导向-公司控制权的正当行使34-37
- 一、 公司控制权的正当行使34-35
- 二、 国内外关于公司控制权正当行使的重要理论35-37
- 第二节 公司控制权纠纷的司法对策思考37-42
- 一、 重视公司章程的地位和作用37-38
- 二、 完善公司公章管理制度和法定代表人制度38-39
- 三、 完善公司退出机制39-40
- 四、 完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40-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瑞庆;;论公司控制权概念的法理基础[J];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2 王荣华;;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国有企业中小股东权益法律保护[J];学术交流;2011年02期
3 雷玉德;;论公司控制权的制度约束[J];理论探讨;2006年06期
4 高岩;;浅析股东表决权的经济结构——从公司合同理论谈起[J];金融法苑;2006年03期
5 李清宇;我国公司法对小股东保护的欠缺及应采取的措施[J];兰州学刊;2002年04期
6 ;《公司法》等10部法律修正案通过[J];印刷经理人;2004年10期
7 刘俊海;《公司法》的修改与解释:以司法权的适度干预为中心[J];法律适用;2005年03期
8 乔维全;;国有公司工作人员违反公司法犯罪的特点及成因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12期
9 蔡晓天;;论《公司法》对公司相关者利益的协调与平衡[J];法制与社会;2008年04期
10 陈实;;公司治理制度:一个基于创新的研究进路——《公司控制权的竞争》评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东平;王娜;;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前提:对关联关系的界定[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小满;;公司股份继承所产生的法律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唐绍均;;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法律监管对策的完善[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元小勇;;试评我国公司法的资本制度[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5 马建兵;任尔昕;;商法学研究动态与综述(2005.04—2006.07)[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6 梁洪学;;公司控制权的演进及其本质、来源和特征[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光胜;;修改与完善公司法,解决股票期权(认股权)行权股票的来源问题[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黄紫红;;名家荟萃 网络联动——记华东政法学院公司法研究中心近期工作[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9 郝磊;;我国新《公司法》中出资形式制度的再探讨[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10 刘宁;翟浩杰;;关于《公司法(修改草案)》的若干意见[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建民;新公司法有助于优化上市公司治理[N];证券日报;2005年
2 徐雅玲;新《公司法》清障 一人创业有矩可循[N];中国经营报;2005年
3 乔新生;契约自由精神贯穿新《公司法》[N];证券时报;2005年
4 李郁;新公司法 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条文尚待细化[N];法制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农夫 通讯员 王尧顺;新《公司法》催生惠安“老板时代”[N];海峡财经导报;2006年
6 袁祥;公司法新司法解释将出台[N];光明日报;2007年
7 最高人民法院 杜军;公司法中董事竞业规则的解释与完善[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张稳;用“比较法”攻克公司法[N];中国会计报;2010年
9 早报记者 陈其珏;与公司法接轨 对外担保限制放宽[N];东方早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杨傲多;股份回购政策并不抵触公司法[N];法制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莉;权力的博弈与制衡[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王泽禹;公司控制权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徐菁;论公司法的边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林军;公司控制权的经济学与社会学分析[D];暨南大学;2004年
5 邓辉;论公司法中的国家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宁晨新;股权出资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梁天;公司控制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萌;公司控制权滥用的法律规制[D];吉林大学;2009年
9 王志鹏;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法律规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连金英;公司集团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俊;我国公司控制权纠纷的司法现状研究及对策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赵国富;我国引入表决权信托制度之思考[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贺琦;股东表决权信托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苏志勇;控制股东义务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袁雪娣;后股权分置时代公司控制权行使的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蒋春晖;论股东表决权拘束协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启超;公司控制权与债权人利益保护[D];山东大学;2009年
8 刘云峰;公司股权信托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付志中;公司控制权与中小股东保护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10 吴忠标;公司不正当控制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05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805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