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06:20

  本文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企业社会责任 可持续发展 因子分析模型 实证分析


【摘要】:当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社会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企业如何自发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在生产经营管理的同时加强保护环境、服务社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善待员工己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而要缓解环境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从企业的角度履行社会责任的变得十分重要和迫切。根据中国社科院2011年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的内容,整体情况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较低,即便是国有企业的前100强也仅仅处于起始过程,平均得分仅32.8分,还有近50%的国企在犹豫,民营企业的前100强平均得分13.3分,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更弱,外企百强平均得分12.5分,超过八成在旁观,社会责任披露严重缺乏。截止2011年上半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统共才发布531份社会责任报告,并且有不及格报告超过80%,这与企业的经济效益飞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也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进入公众视野。并且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越来越需要新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来帮助政府和投资者以及各利益相关体评价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 而在法律层面规定企业有义务履行社会责任,是在2006年1月颁布的公司法修订案中。2006年6月,国家电网公司成为对外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第一人。同年9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出台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明确上市公司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确保股东权益的同时,还应积极保护投资人、债权人、公司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坦诚对待各利益相关者,并积极保障社区文化建设、安全环境保护投入等公益事业,从而促进公司与社会的和谐发展。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央企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主要措施,央企积极执行,取得较大成绩。在各界日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大环境里,我以如何评价社会责任为题,从财务视角出发,选取财务质量评价的十大指标和六大社会责任指标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统计分析法中常见因子分析计算2006年沪市2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得分情况,选择伊利股份为实证分析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年度报告披露的信息并对比因子分析的结论,结果显示其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良好。 全文共分六个章节展开。 第一章前言,内容涉及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和体系结构。 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对企业社会责任讨论由来已久,众说纷纭。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具有多样性,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理论解释,从较早期的股东利益至上论、利益相关论,逐步发展到社会契约论、层次责任理论、企业公民理论、慈善投资理论等等。上世纪初始,我国理论界开始展开对其内涵的讨论,从不同学科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解读:政治视角、法学视角、社会学视角、管理学视角、道德视角。论文从不同学科的争议点展开分析,诠释企业社会责任的复杂多样性。 第三章是本文重点,从财务视角,选取十大财务指标(流动比率、全部股本收益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负债股权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息保障倍数、净资产收益率);从对象上区分,将社会责任划分为6大对象指标(内容涵盖了公司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社区和有关机构的相关责任、对企业内各级员工的责任还有对消费者和供应商应当承担的责任),对2006年20家上市公司从理论上、实证上进行分析评价。 第四章是对伊利股份的实证研究,而进行实证分析的样本为二零零四年至二零零六年间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上述十大财务指标,六大社会责任指标体系进行检验。研究检验的结论是:2006年社会责任综合得分高于2004年,2005年较2004年有所下降,符合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逐步受到重视的现实情况。 第五章是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以伊利集团2006年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验证。对伊利股份评价的综合得分为0.405,而2006年所选样本的平均值为6.87×10-8,可见伊利股份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如以本文评价结果来看,也处于优秀的行列,两者的相比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验证本文构建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第六章是对完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进一步思考。本章的又一创新点,是在全面分析现有评价理论基础上,从制定标准的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和制度出发,特别增加社会贡献率指标,在构建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上,考虑设定全新的相关会计科目和设计新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来完善。 本文主要贡献:企业社会责任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所选取的评价指标是一个指标体系,而非单个指标。本文建立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选取了财务十大指标,责任因子六大指标,并充分利用因子分析法,认真对2006年2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进行计算验证。提出建立良好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还需从财务角度出发,规范财务制度、核算规则以及应披露的主要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从源头上设立科学、合理、客观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 本文不足:样本的代表性有一定局限,数量不足,大部分只是对过去样本进行研究与评判,没有选取新样本对公式进行检验,这高估了模型的预测能力。同时在样本的选择上没有对其他行业进行计算分析,必然会影响实证结果。在预测变量的选上主要是依据财务变量,财务变量在分析中具有难以克服的缺陷,运用统计理论分析也较浅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可持续发展 因子分析模型 实证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70;F224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1. 引言13-16
  • 1.1 研究背景13-14
  • 1.2 研究意义14-15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5-16
  • 2.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分析16-29
  • 2.1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多样性16-25
  • 2.1.1 西方学者眼中的企业社会责任17-18
  • 2.1.2 中国学者眼中的企业社会责任18-19
  • 2.1.3 企业社会责任在不同学科视角下的表现19-20
  • 2.1.4 企业社会责任在不同研究起点下的表现20-25
  • 2.2 企业社会责任主要争议点25-26
  • 2.3 本文的企业社会责任观点26-29
  • 3.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方法29-42
  • 3.1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方法的观点29-31
  • 3.1.1 声誉指数法与内容分析法29-30
  • 3.1.2 利益相关者评价模型30
  • 3.1.3 其他评价方法30-31
  • 3.2 财务视觉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31-35
  • 3.2.1 企业对员工责任的评价31-33
  • 3.2.2 企业对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33-34
  • 3.2.3 环保和生态责任评价指标34-35
  • 3.2.4 其他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35
  • 3.3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选取35-38
  • 3.4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模型38-40
  • 3.5 因子分析模型40-42
  • 4.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实证研究42-48
  • 4.1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样本的选取以及信息来源42
  • 4.2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42-45
  • 4.2.1 因子分析法的检验42-43
  • 4.2.2 公共因子的确定43-45
  • 4.2.3 企业社会责任得分的计算45
  • 4.3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实证研究的结论45-48
  • 4.3.1 企业社会责任综合得分的分析46
  • 4.3.2 企业社会责任因子得分的分析46-48
  • 5.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方法的应用—以伊利集团为例48-52
  • 5.1 非会计基础型信息48-50
  • 5.1.1 社会责任信息与政府有关的见下表48
  • 5.1.2 与公益事业有关的社会责任信息48-49
  • 5.1.3 与员工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49
  • 5.1.4 与股东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49
  • 5.1.5 与供应商有关的社会责任信息49
  • 5.1.6 与消费者有关的社会责任信息49-50
  • 5.1.7 与环境资源有关的社会责任信息50
  • 5.2 会计基础型信息50-52
  • 6. 完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进一步思考52-60
  • 6.1 制定社会责任会计的准则和制度52
  • 6.2 考察企业担负的社会责任指标52-55
  • 6.2.1 纳税情况53
  • 6.2.2 对外捐赠53-54
  • 6.2.3 每股社会贡献率54-55
  • 6.3 企业披露时以定量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为主55-56
  • 6.4 设置单独的有关社会责任会计科目56
  • 6.5 提倡编制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56-58
  • 6.6 研究成果及不足58-60
  • 6.6.1 研究成果58-59
  • 6.6.2 存在的不足59-60
  • 参考文献60-62
  • 致谢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英华;;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评价指标[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8期

2 林松池;;基于财务指标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探讨[J];财会通讯;2009年10期

3 兰秀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讨[J];财会通讯;2009年29期

4 张根文;朱永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与对策[J];财会通讯;2010年25期

5 李彩;刘远艳;;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文献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2期

6 刘善球;周清明;;“两型社会”建设的企业社会责任财务分析评价指标探析[J];管理观察;2009年08期

7 张周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17期

8 刘建娜;;试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J];经营管理者;2009年03期

9 郑淞;边立辉;王新勃;;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09期

10 章辉美;赵玲玲;;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回顾与综述[J];江汉论坛;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903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903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7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