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差因素分析的企业债券信用风险价差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0:40
本文关键词:基于利差因素分析的企业债券信用风险价差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债券 信用差价 多元回归 向量自回归 回归分析
【摘要】:企业债券是企业(或公司)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发行的,承诺按照债券规定的条款在特定期间支付利息并到期还本的有价证券,是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我们国家证券法和公司法对于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做了一个区分,而本文研究中采用国外常用的做法不再区分两者。信用价差是指具有相同到期日和现金流结构的企业债与国债的到期收益率之差,通过分析信用差价,可以找出影响信用差价的各种因素,来对企业债券的价格和违约风险做出一个判断,进而为债券发行企业、企业债券的持有者、企业债市场的监管者以及信用评级机构做一个参考。 本文使用2006年1月到2012年2月的最新的统计数据,结合一些国内外对于信用风险价差的理论研究,用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为手段,从具体发债企业及债券本身和宏观经济形势两个方面分析了信用风险差价的影响因素并做了实证研究。在实证分析上本文采用了常用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从可能具有的影响因素出发,定量分析各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本文的创新点是从利差的视角对于企业债券信用差价从宏、微观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重点进行宏观研究,加入汇率、同业拆借利率等因素,得出分析结果,并结合实证分析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给出了政策建议。 本文从我们国家债券市场的发展入手,阐明了信用差价研究对于债券市场的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对于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本文对于国内外前人的成果进行研究,提炼出企业债券信用价差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本文根据提炼结果进行价差的实证研究,这也是本文的重点所在。实证研究中,本文使用交易所交易的企业债券和国债作为样本,并分别从微观企业自身和宏观经济两方面对于信用价差进行实证分析。从微观单个债券自身方面本文得出了发债企业的速动比率和企业债券评级对于价差有着重要影响,而从宏观经济重要影响因素为市场利率、长期利率、物价指数和汇率等。最后,本文综述了实证研究过程,给出了实证研究的落脚点,并扩展思考了我国债券市场的未来发展策略。
【关键词】:债券 信用差价 多元回归 向量自回归 回归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51;F2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引言8-20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8-12
- (一) 研究背景8-10
- (二) 研究意义10-12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三) 文献观点述评16-17
- 三、研究思路、方法、内容与创新17-20
- (一) 本文的研究思路17-18
- (二) 本文的研究方法18-19
- (三) 本文篇章结构安排和创新点19-20
- 第二章 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相关理论20-32
- 一、企业债券的相关理论20-25
- (一) 企业债券基本特征20
- (二) 企业债券收益率的衡量20-21
- (三) 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21-23
- (四) 企业债券价格波动性衡量23-25
- 二、信用风险的相关理论25-28
- (一) 信用风险研究发展态势25-26
- (二) 现代信用风险计量模型26-28
- 三、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溢价分析28-32
- (一) 信用差价28-29
- (二) 信用差价的计量理论29-32
- 第三章 影响利差的因素分析32-40
- 一、影响利差的微观变量分析32-36
- (一) 财务指标32-33
- (二) 担保情况33-34
- (三) 信用评级34
- (四) 久期和修正久期34-35
- (五) 债券流动性和所属行业35-36
- 二、影响利差的宏观变量分析36-40
- (一) 市场无风险利率36-37
- (二) 通货膨胀率37
- (三) 汇率37-38
- (四) 股市收益率38
- (五) 股市波动率38
- (六) 长期国债到期收益率38-39
- (七) 其他39-40
- 第四章 基于利差分析的企业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40-71
- 一、基于微观因子的实证分析40-44
- (一) 采用的样本债券以及数据描述40-42
- (二)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42-44
- 二、基于多元回归模型宏观实证分析44-51
- (一) 采用的样本债券以及数据描述44-49
- (二) 多元回归分析49-51
- 三、基于var模型的宏观因素价差实证分析51-71
- (一) 模型建立53-57
- (二) 模型检验57-64
- (三) 用var模型分析预测64-71
- 第五章 总结与分析评鉴71-75
- 一、总结71-72
- 二、对于相关分析的思考72-75
- 参考文献75-78
- 致谢78-79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燃;;信用价差变化的决定因素——一个宏观视角[J];当代财经;2008年09期
2 陆文磊;;我国信用利差与基准利率关系实证研究[J];价格月刊;2008年10期
3 田娟娟;郭多祚;;我国企业债券投资风险的计量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6年06期
4 毕玉升;王效俐;;信用利差指数开发的方法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07期
5 陈X;;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瓶颈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9年03期
6 程文卫;;我国交易所上市企业主体债券利差的影响因素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年08期
7 李延敏;李洋;申作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谢赤,曾志坚;股票市场流动性溢价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9 刘国光,王慧敏;公司债券信用价差和国债收益率动态关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10 赵娜;;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06年33期
,本文编号:904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904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