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誉与商事法律
发布时间:2017-09-28 11:38
本文关键词:信誉与商事法律
【摘要】:信誉,是当今中国社会最稀缺的资源。较高的信誉水平能够有效的动员和调配社会资源,增进收益并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转。然而,由于不可避免的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学术不端、医患矛盾等各种信誉缺失现象频频发生,,尤其是在商事领域,每年由于信誉问题而引发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我国将法治属性赋予市场经济,认为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然而,目前在商事领域,我国的立法体例主要以分散的单行法为主,尚没有商法典或者商法通则。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多元化的交易关系加深了商事领域对法治的需求,新兴商誉权也迫切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司法确认。故而,选取信誉与商事法律作为本文的研究主题,将商事信誉作为本文的基本研究范畴。从厘清商誉的概念和类型入手,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沿着传统经济到网络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探讨了商誉与法律在家族企业、行业协会以及电子商务里的体现、作用及不足。结合西方发达国家对商誉进行法律构建的先进经验,启发我国建立健全征信体系、信用法律制度以及推进对商誉权的司法保护。由于我国现阶段对商事领域立法的分散性,需要厘清和整合现有的商事法律法规,才能有效的构建一个充分尊重商事自治的“他律”秩序。2013年,我国对包括《公司法》在内的诸部商事法律进行了修订,本文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从实体和程序两个层面展开,探究典型性法条对商誉的追求与保护,从而为潜在的新兴商誉及商誉权提供司法保护的依据。 本文认为无论是传统经济、市场经济还是网络经济,商誉与法律始终是两个相互依存的重要调控手段,互利共生而非彼此替代。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商誉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需要法律法规对其所代表的多样信赖利益进行保护,以维系竞争市场的良性运转。由此,一方面,要对商誉权进行司法确认,明晰商誉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承担者;另一方面,需要加快立法步伐、更新立法理念,整合现有的商事法律法规,为编纂独立的商法典提供支撑。
【关键词】:信誉 商事信誉 商誉权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一、商事信誉的基础理论10-21
- (一)比较视野下的商事信誉10-14
- (二)商誉的历史类型14-21
- 二、商事信誉的法律表达21-30
- (一)征信体系与信用法律制度21-24
- (二)商誉权与相关法律保护24-30
- 三、商事法律制度的信誉重塑与追求30-37
- (一)民商事实体法的信誉重塑30-34
- (二)民事诉讼与商事仲裁的信誉追求34-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2
- 作者简介及研究成果42-43
- 后记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新中;;论信用概念的历史演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董必荣;试论企业核心能力与商誉的关系[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樊启荣;美国保险法上“合理期待原则”评析[J];法商研究;2004年03期
4 沈四宝;薛源;;论我国商事仲裁制度的定位及其改革[J];法学;2006年04期
5 王雨本;;社会责任本位是我国市场信用立法的法理基础[J];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12期
6 魏霞;;社会信用的法律问题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14期
7 付子堂;类延村;;诚信的自由诠释与法治规训[J];法学杂志;2013年01期
8 王利明;;论人格权商品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9 王利明;;论合伙协议与合伙组织体的相互关系[J];当代法学;2013年04期
10 刘茂娟;;家族企业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陶政;商法价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沙金;论商誉权侵权法保护[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35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935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