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从国际法看民间对日索赔

发布时间:2017-10-16 12:39

  本文关键词:从国际法看民间对日索赔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法 国家赔偿 民间赔偿 对日索赔


【摘要】: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民间对日索赔,遭到日本法院和日本政府的不断拒绝。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日本法院和日本政府拒绝赔偿的行为是不合理的。民间对日索赔诉讼一再败诉,原因不在于所谓的法理障碍,其实质是日本政府对侵略战争的认识态度问题。
【作者单位】: 赣南师范学院;
【关键词】国际法 国家赔偿 民间赔偿 对日索赔
【分类号】:D99
【正文快照】: 民间对日索赔,是指“二战”中遭受日本侵略战争的各国受害者及其遗属,起诉日本政府和有关企业,要求受害赔偿。据日本律师联合会统计,至21世纪初,民间对日索赔诉讼案约80件,其中以中国大陆的战争受害人为原告的诉讼有25件。①国际法意义上的战争赔偿概念始见于19世纪初。第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人;国家档案继承与收回初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张绳祖;人民法院独立审判原则的渊源及含义[J];法律适用;2002年04期

3 王飞麟,吴友法;横越大西洋的抉择——战后初期德法、德美关系析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刘卫东;论抗战前期法国关于中国借道越南运输的政策[J];近代史研究;2001年02期

5 胡莹,刘颖;论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诚信制度的建设[J];江淮论坛;2004年03期

6 王文丰;苏联早期远东政策述评[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郭志祥 ,章小兵;法治社中的隐私权保护[J];科技与法律;2002年04期

8 丁晓军;荷兰安乐死合法化的启示[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李红杰;“一战”以前的国际法与“少数人权利”的保护[J];民族研究;2004年04期

10 卢峰;;《自由大宪章》对英国早期宪政的作用及影响[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成毅;;国际法视野中的战争赔偿及历史演变[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民军;日本战争赔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忠宝;论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崔剑仑;论当代中国行政监督[D];吉林大学;2004年

4 冯兴俊;私益信托的移植与本土化[D];武汉大学;2005年

5 马静;论国际义务的性质[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李昌新;海权与国家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7 代保平;战后美国对印度尼西亚外交政策与隐蔽行动研究(1945—1966年)[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广艳;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南斯拉夫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丁常昕;从缓冲区到结盟:新中国成立前后苏联的对华政策[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绳祖;论人民法院独立审判的宪法原则[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袁为利;“放蒋出笼”与亚太新战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邱晓霞;论经济制度的宪法保障[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广艳;美国的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与“南斯拉夫差别”[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何东;李鸿章与中法战争[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郭清梅;我国立法表决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7 古小刚;欧洲法院在欧洲一体化中的作用初探[D];湘潭大学;2004年

8 萧俊;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江波;国际合作理论与朝核危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磊;宪法程序论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爱文;论国际法的适用与我国宪法的完善[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2 孙学峰;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初探[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3 何勤华;《万国公法》与清末国际法[J];法学研究;2001年05期

4 李胜渝;中国近代国际法探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7期

5 宋连斌;法的历史类型与国际法[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朱广东;论人权国际法保障的特殊性[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徐光科;论国际法的特殊主体[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李伯军;对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问题的重新认识[J];河北法学;2004年05期

9 邓慧强;国际法的哲学之维[J];时代法学;2004年04期

10 李海燕,宋志明;结合我国实践分析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申进忠;李红楠;;维护海洋生态安全的国际法检视:以日本福岛核泄漏为例[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2 漆彤;;2020年的国际法:国际金融软法的效力及其趋势展望[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曾文革;肖峰;;论气候变化背景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法协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戈平;不断发展的国际法[N];学习时报;2000年

2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教授 刘宁元;中美轮胎特保纠纷的国际法评析[N];法制日报;2009年

3 熊s,

本文编号:1042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042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b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