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非洲国家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2 07:08

  本文关键词:非洲国家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非洲 涉外合同 法律适用 意思自治 最密切联系原则


【摘要】:由于历史的原因,非洲国家有关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的立法和制度主要移植自英、法等国。无论非洲普通法系国家还是非洲大陆法系国家都把当事人意思自治作为合同法律适用的首要原则,但许多国家对该原则进行了限制。在当事人没有选择所适用的法律时,非洲普通法系国家一般是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来确定合同所适用的法律,而非洲大陆法系国家一般通过某一或某些客观连接点来确定合同所适用的法律。但根据上述两种方式确定的合同准据法并非可适用于合同的所有方面以及所有类型的合同。在一些非洲的立法和判例中,对于合同的特殊方面以及某些特殊类型的合同需要适用不同的法律。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非经贸投资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13BFX158)的阶段成果之一
【分类号】:D997
【正文快照】: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北京100007)涉外合同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合同,如合同的缔结地、履行地、标的物所在地、合同当事人位于不同国家等[1]。类合同因可能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在确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时,需要首先确定合同所适用的法律。正如一位非洲学者指出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恒涛,高琳,樊平;涉外合同中的法律管辖[J];中国律师;2001年04期

2 梁健惠;涉外合同的若干法律问题初探[J];理论学习;2004年03期

3 张继红,漆仲明;我国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J];皖西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夏建英;;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缺陷及其完善[J];当代经济;2006年06期

5 翟云岭;曲天明;吕海宁;;涉外合同强制性适用中国法规范的效力探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06期

6 李孟娣;;论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谭琳;;法律文化对涉外合同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2年01期

8 屈广清,,云秋寒,屈飞伍;“涉外合同当用法”之探讨[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6期

9 陈汉发;关于涉外合同的几个问题[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10 吴彩云;我国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及完善[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非非;;浅论保护性强行法及其在涉外合同中的适用——以典型的案例为切入点[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媛;哈洽首日签订涉外合同25亿美元[N];哈尔滨日报;2008年

2 王锦;中工国际签署1.3亿美元涉外合同[N];中国证券报;2007年

3 特派记者 李同亮;本届哈洽会签订涉外合同89.5亿美元[N];中俄经贸时报;2009年

4 广东赋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魏龙;涉外合同的五项实用原则[N];东莞日报;2011年

5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广州分所 肖亚范;企业涉外合同的选择适用法律问题(待续)[N];中国企业报;2001年

6 李文成;涉外经济合同纠纷如何解决[N];甘肃日报;2003年

7 王玲;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限制[N];江苏法制报;2008年

8 张仁平 张军;涉外合同采纳检察建议[N];检察日报;2003年

9 易茂;订立涉外合同 应遵循国际条约[N];中国船舶报;2003年

10 海轩邋于永进;涉外合同需考虑输入国法律[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涉外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裴悦君;中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立法与实践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姜雯玉;涉外合同的司法管辖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黄云红;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的弱者利益保护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5 廖颖;从语篇衔接视角探索涉外合同汉译[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6 杨青;涉外合同与侵权法律关系性质竞合的定性[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7 张坤阳;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保护弱者原则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8 朱莉;中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9 王新燕;论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的特征性履行方法[D];暨南大学;2013年

10 李孟娣;中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815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2815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c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