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碳排放权交易本土化的法律完善
本文关键词:论碳排放权交易本土化的法律完善 出处:《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国际气候谈判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促使我国由参与国际CDM项目转向培育"本土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虽然碳排放权交易具有较丰富的理论支撑,但是中国的碳交易依然面临"有价无市"的局面。利好的是,"后京都时代"中国碳交易法律政策环境正逐渐优化,碳交易本土法制环境初步形成。行政管制和政府干预是碳交易公平和碳市场秩序的基础,我国应当构建以行政管制为特色的碳交易法律政策体系。
[Abstract]:Fuzziness and uncertainty in the International Climate negotiations in the Post-Kyoto Protocol era prompted China to change from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CDM projects to cultivating "Localization"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arket. Although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has a wealth of theoretical support. But China's carbon trading still faces a "priceless" situation. The positive thing is that the "post-Kyoto era" China's carbon trading legal and policy environment is gradually improving.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an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re the basis of carbon trading fairness and carbon market order. China should construct a legal and policy system of carbon trading characterized by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基金】: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发展低碳经济法律问题研究》(批准号:2010QNFX13) 西南政法大学青年项目《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能源税立法研究》(批准号:08XZ-QN-15)
【分类号】:D996.9
【正文快照】: 一、碳交易迎来后《京都议定书》时代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进程,国际社会于1992年5月9日在纽约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第三次缔约方会议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伟平,戴永务;碳排放权交易在中国的研究进展[J];林业经济问题;2004年04期
2 罗胜;;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东盟博览;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秀;吴开亚;刘晓薇;朱勤;;碳减排经济手段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2 侯宁;刘娜;朱思翘;顾凯平;苏建兰;;中国碳交易研究综述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3 郑相宇;卢开聪;陈群;;建设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中心发展CDM项目[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1期
4 于天飞;;碳排放权交易的产权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李承义;;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全球CER成交状况分析与探讨[J];电力技术经济;2006年05期
6 曾鸣;马向春;杨玲玲;;电力市场碳排放权可调分配机制设计与分析[J];电网技术;2010年05期
7 冯亮明;肖友智;;企业碳排放权需求变量及其影响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孙高洋;;中国针对CDM机制的策略选择研究[J];环境保护;2008年04期
9 王洁莉;;浅谈我国碳交易市场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9期
10 王班班;;外部性视角下的排放权交易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冷罗生;;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梅娟;;碳交易情景下森林碳汇会计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芬;;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探析[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娜;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李波;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及减排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4 余光英;中国碳汇林业可持续发展及博弈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鞠秋云;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朱谦;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于天飞;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景谦平;森林资产评估的组织与管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9 艾轶伦;清洁发展机制下国际经济合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陈坤;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睿;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分析以及对中国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范静;国际碳排放贸易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对策[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建;我国运输行业碳排放权交易流程与定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英武;企业碳排放权需求及生产运作优化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陈怀连;中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荆哲峰;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路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张玲燕;碳排放权交易的实物期权定价方法与数学模型[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8 张文娟;低碳经济模式下排放权交易法律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9 赵娜;碳排放权交易定价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焦艳;公益林生态效益市场补偿法律机制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穆红莉;马慧景;;我国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中的问题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王毅;全球气候谈判纷争的原因分析及其展望[J];环境保护;2001年01期
3 李挚萍;《京都议定书》与温室气体国际减排交易制度[J];环境保护;2004年02期
4 方运霆,肖金香,莫江明;林业活动在吸收大气CO_2与减缓全球变暖中的作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2年06期
5 王宪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可行性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李怒云;高均凯;;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我国林业的立场及对策建议[J];林业经济;2003年05期
7 陈根长;;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决定了林业的发展趋势和地位[J];林业经济;2003年11期
8 于天飞;沈文星;黄喜;;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分析[J];林业经济;2008年05期
9 陈晓倩,陈建成;生态林业市场化筹资方式的思考[J];林业经济问题;2002年01期
10 刘伟平,戴永务;碳排放权交易在中国的研究进展[J];林业经济问题;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婷玉;徐文超;;国外低碳壁垒及我国应对的法律思考[J];行政与法;2011年01期
2 ;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法律问题及中国的应对[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李谭;;CDM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22期
4 斯建华;廖丹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完善[J];经济导刊;2011年05期
5 李岑;;国际背景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6 于天飞;;碳排放权交易的产权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李艳芳;;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制[J];政治与法律;2010年03期
8 谷德近;;巴厘岛路线图: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演进[J];法学;2008年02期
9 邬展霞;王周伟;陈云;;碳关税壁垒下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1年03期
10 张妙仙;林道海;;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行政与法;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威;;论国际环境法律规制与国际经济发展的均衡——国际气候环境谈判路径的法经济学论证[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2 于红燕;孙法柏;;《京都议定书》批准与实施的前景分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刘惠荣;杨凡;;《京都议定书》对我国碳税制度的影响[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4 蒋亚娟;徐以祥;;论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机制:以气候变化为背景[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宋婧;;从《京都议定书》看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实践[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6 张宏乐;;《京都议定书》中清洁发展机制的国际法解读[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7 冷罗生;;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吴琼;;国际法视角下气候变化争端的困境与出路——关注因纽特人的申诉[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9 王晓丽;;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法调控——对臭氧层保护经验的借鉴与分析[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10 龚微;;论各自的能力与国际环境法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娟;环境法专家解读气候变化公约[N];检察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蒋东镭;汽车法规加快全球统一步伐[N];中国汽车报;2005年
3 记者 刘华 周润健;解振华:推碳排放权交易条件尚不成熟[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法学博士 霍政欣;国际社会保护环境的结晶:《京都议定书》[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莫书莹;欧盟将出台更严格节能法案 耗电产品成重点[N];中国改革报;2006年
6 本报特派哥本哈根记者 方利平 吴倩;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减排[N];广州日报;2009年
7 朱冬传;乌克兰核原子立法走在前列[N];法制日报;2007年
8 商武;欧盟将出台更严格的节能法案[N];中国贸易报;2006年
9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余敏友;国际能源法的演进[N];人民法院报;2007年
10 王慧卿;默克尔陈词:推进欧宪对欧盟至关重要[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冠伶;国际碳交易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2 李明勋;解析京都议定书的作用与局限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王宇松;碳关税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4 韩缨;气候变化国际法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吴宇;论全球环境法的形成与实现[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安娟;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刘东旭;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甄梦颖;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的思考[D];吉林财经大学;2013年
4 李超超;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贾茹;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运行及启示与借鉴[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李湘沅;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7 吴育洁;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闫鹏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9 谢琼;国际法视野下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制度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10 吴娜;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机制构建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30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430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