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正义与无害环境技术国际转让法律制度的困境及其完善
本文关键词: 气候正义 无害环境技术 国际转让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 出处:《学海》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气候正义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诉求。它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条约中最集中的表述就是"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其中有关无害环境技术转让的规定是缔约方应予履行的重大实体义务之一。然而,由于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制度缺乏强制性的制裁约束机制、相关条约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等原因,技术转让并不充分。因此,为实现气候正义,应完善现有国际制度,增加制裁性约束机制,细化、明确有关规定,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过多层面合作来促进无害环境技术转让,改革和完善现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便利环保技术的专利申请、授权、转让、运用和推广。
[Abstract]:Climate justice is the basic demand to deal with climate change. Its most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treaties dealing with climate change is the principle of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The provisions relating to the transfer of environmentally sound technologies are one of the major substantive obligations to be fulfilled by parties.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a mandatory sanctions regime in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regime for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 The relevant treaty provisions are too principled and abstract, and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 is inadequate. Therefore, in order to achieve climate justice, the existing international regime should be improved, sanctions binding mechanisms should be added, and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should be clarified, To promote the transfer of environmentally sound technologies 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cooperation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reform and improve the exis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legal system and to facilitate patent applications, authorizations, transfers, applications and dissemination of environmentally sound technologie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清洁能源技术转移法律制度研究”(项目号:12YJA820049) 上海市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课题“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转让法律制度研究”(项目号:2012BFX005)资助
【分类号】:D996.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何志鹏;孙璐;;国际软法何以可能:一个以环境为视角的展开[J];当代法学;2012年01期
2 马忠法;;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制度完善[J];法学家;2011年05期
3 涂瑞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京都议定书》及其谈判进程[J];环境保护;2005年03期
4 张鹏;;论低碳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回应[J];科技与法律;2010年03期
5 徐升权;;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问题研究[J];知识产权;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婷婷;郝焰平;刘圣清;;林业碳汇问题研究进展概述[J];安徽林业科技;2011年06期
2 马忠法;;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制度完善[J];法学家;2011年05期
3 刘莹;孙磊;;日本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8年23期
4 马忠法;;国际环境友好技术转让法律制度的完善及我国的应对——以后哥本哈根时代的出路为视角[J];国际经济法学刊;2010年03期
5 李士琦;吴龙;纪志军;陈海勇;;低碳经济和中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J];工业加热;2010年04期
6 黄婧;;《京都议定书》遵约机制探析[J];西部法学评论;2012年01期
7 何志鹏;;保护的责任:法治黎明还是暴政重现?[J];当代法学;2013年01期
8 郑书前;;中美环境技术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比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9 董雪青;付双立;;利用CDM推动我国填埋气的利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年06期
10 姚佳玉;;气候与国际贸易法律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柳福东;朱雪忠;文家春;;面向低碳经济的专利制度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崔和瑞;武瑞梅;;基于三螺旋理论的低碳技术创新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3 刘云;郭有志;高钰涵;辛秉清;;应对气候变化南南技术转移机制、问题及对策[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薇薇;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绿色知识产权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马忠法;论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协调制度[D];复旦大学;2005年
3 郭庆;中国企业环境规制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艾轶伦;清洁发展机制下国际经济合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李梦学;地球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机制与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黄小喜;国际碳交易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谢婷婷;语言实践、策略与规范传播[D];外交学院;2012年
8 张剑波;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陈琼娣;清洁技术企业专利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柳福东;基于低碳发展的专利权结构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治;后京都时代的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D];吉林大学;2011年
2 闫碘碘;国际气候制度及其贸易措施框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李新;论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立场与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林波;二氧化碳/环氧丙烷/萘酐三元共聚物合成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5 韩锐;生态危机下的“绿色专利制度”论[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方思越;风能专利技术国际转让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陈艳艳;基于博弈论框架的国际碳减排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史振杰;国际技术转让限制性商业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博;国际气候会议的政策转移态势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张伟伟;气候变化条约遵约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锋;;软法与硬法的冲突和对抗:重塑国际贸易体制的新路径选择[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2 何志鹏;;国际法的遵行机制探究[J];东方法学;2009年05期
3 何力;;国际环境法硬法化趋势下的中国海外能源投资[J];东方法学;2011年01期
4 蔡从燕;;现代商人法与国际贸易法的“软法化”[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 冯晓青;;企业专利有偿转让战略研究[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7年06期
6 唐双娥;;后京都时代我国面临的碳减排挑战及其应对[J];法商研究;2011年05期
7 黄志雄;罗嫣;;中美可再生能源贸易争端的法律问题——兼论WTO绿色补贴规则的完善[J];法商研究;2011年05期
8 杨泽伟;再论国际组织决议的法律效力问题[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9 赵建文;;国家豁免的本质、适用标准和发展趋势[J];法学家;2005年06期
10 蔡从燕;;联合国履行R2P的责任性质:从政治责任迈向法律义务[J];法学家;201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潘家华 庄贵阳 陈迎 吴向阳;[N];中国环境报;2006年
2 詹姆斯·拉夫;[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3 高永懿 陈可南 盛安平;[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伟;;气候正义与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应对[J];武大国际法评论;2010年02期
2 李威;;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转型[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李 威;;责任转型与软法回归:《哥本哈根协议》与气候变化的国际法治理[J];太平洋学报;2011年01期
4 ;《气候变化公约》:商业界能发挥什么作用?[J];产业与环境;1995年01期
5 毕青华;;后京都时代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之路[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杨华;;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法律问题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7 吴军;张称意;徐海根;;《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的气候变化问题:谈判与焦点[J];生物多样性;2011年04期
8 李威;;论国际环境法的科技生态化目标——以应对气候变化为视角(上)[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9年05期
9 万静;申超;;未来气候变化国际立法谈判中的中国立场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19期
10 李威;;基于气候变化的国际环境法经济学考量[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惠荣;刘秀;陈奕彤;;国际环境法视野下的北极生态安全及其风险防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2 于红燕;孙法柏;;《京都议定书》批准与实施的前景分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翟勇;;应对气候变化的理性思考[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唐双娥;;论气候变化与风险防范原则[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5 谷德近;;从巴厘到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的态势和原则[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缪东玲;;打击木材非法采伐及其相关贸易的国际进程分析[A];低碳经济时代的林业技术与管理创新[C];2010年
7 蒋亚娟;徐以祥;;论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机制:以气候变化为背景[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刘惠荣;杨凡;;北极法律的生态化路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欢欢;;欧盟环境法的最新发展、不足与启示[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那力;;环境问题:人类之痛,法制之重(代译者序)[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毛如柏;对气候变化人为原因的法律控制[N];中国气象报;2003年
2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金永明;“海洋的世纪”需要“和谐海洋”[N];解放日报;2009年
3 CBN记者 冯迪凡;联手致力哥本哈根大会达成法律协议[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振江 韩明伦 通讯员 李富良;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声誉[N];驻马店日报;2008年
5 于文轩;《京都议定书》:为地球生命架设一道防线[N];检察日报;2005年
6 记者 林妍;通过有效立法发展绿色经济已成各国共识[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7 本报特派哥本哈根记者 方利平 吴倩;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减排[N];广州日报;2009年
8 记者 刘文晖;周永康致信祝贺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大会召开[N];检察日报;2009年
9 郭烁;第24届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大会在京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CBN记者 王慧卿;《里斯本条约》终获欧盟国家“全票”通过[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冬梅;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龚微;气候变化国际法中的差别待遇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谭秀杰;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贸易措施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5 郝海青;欧美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黄小喜;国际碳交易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晓丽;国际环境条约遵约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黄文旭;国际法视野下的碳关税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薛狄;国际法对生物燃料问题的多维规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瑜艳;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气候变化国际立法中的分歧与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贺;京都议定书下清洁发展机制初探[D];外交学院;2008年
3 杨楠;气候变化之国际法应对[D];吉林大学;2010年
4 舒馨;气候变化下世界贸易组织之作用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孙健;控制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机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李英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吴昊;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权利义务配置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陈奕彤;国际法视角下的气候变化西方语境与中国因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张伟伟;气候变化条约遵约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10 孔令颖;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的完善[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54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554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