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协定下的话语权与法律输出研究
本文选题:自由贸易协定 切入点:法律输出 出处:《政治与法律》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国在自由贸易协定下的法律输出有助于提升其制度控制能力和话语权。在选择法律输出对象时,大国一般优先选择与其分歧较小或贸易依附性较强的国家,并由点至面地向缔约方推广本国法律。在确定法律输出内容时,大国多向缔约方输出强化本国产业优势及抑制竞争国经济发展的法律条款,并制定自由贸易协定范本,在谈判中反复适用,借助于缔约方进一步的对外缔约,实现对非缔约国的法制同化。中国要提升在自由贸易协定缔约中的话语权,一方面应借鉴美欧的法律输出经验,合理选择缔约对象输出符合中国利益的法律,另一方面不能盲目接受美欧所输出的法律,尤其是那些抑制中国经济发展的法律规则。
[Abstract]:The legal export of large countries under free trade agreements helps to enhance their institutional control and voice power. In choosing the objects of legal export, the major powers generally give priority to countries which have less differences with them or are highly dependent on trade. In determining the content of the legal export, the big countries will export to the parties the legal provisions that strengthen their industrial advantages and inhibi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ompeting countries, and formulate a model free trade agreement, Repeated application in the negotiations, with the aid of further contracting parties to foreign countrie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legal assimilation of non-contracting parti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right to speak in the conclusion of free trade agreements, China should, on the one hand, learn from the legal export 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not blindly accept the laws expor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especially those that inhibit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基金】: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研究”(项目编号:15ZDC0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9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峰;周维维;;传播事实,还是传播愿望——解读有关拉萨事件的中西话语权之争[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张丽泉;周伟;;让弱势群体赢得话语权[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年02期
3 赵永振;;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弱势群体话语权问题探讨[J];前沿;2010年08期
4 轩传树;马丽雅;;西方话语转换及其表现——“中国模式”之争的源与流[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张锡杰;崔纪敏;;农民争取话语权的一次尝试——河北省枣强县“肖张小评论组”现象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彭恒军;;劳动创造价值与工会话语权建设[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7 洪佳智;鲁凯;;近年来国内关于普世价值的研究综述——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青春岁月;2013年10期
8 李晓霞;;关于警务微博话语权的思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徐艳玲;申森;;国外学者眼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知[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6期
10 何叔涛;;汉语“民族”概念的特点与中国民族研究的话语权——兼谈“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与当前流行的“族群”概念[J];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丁柯尹;邹东升;;微话语权视域下的微博舆情引导[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丽霞;论《切羽》中的新女性意识[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2 王柳;中国电视媒体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02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602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