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对南极地区的国际法展望与中国立场:人类共同遗产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9-17 11:11
【摘要】:南极大陆作为现今世界上唯一没有确定主权和未开发的大陆,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战略地位,早已成为各方竞争的焦点。在全球气候变化、资源争夺日趋激烈以及相关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各国对于开发南极地区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有必要重新考量和完善南极地区相关法律制度。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对南极地区有着日益明确的、独立的利益,应考虑在尊重人类共同利益、和谐共赢的原则基础上积极寻求中国在南极地区的"存在"。
[Abstrac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项目“南极洲权属争端与中国南极区域权益的法律保障”(项目编号:QY201001——06)资助 国家社科项目“气候变化下的中国海外能源投资法律保护”(项目编号:10CFX09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欧斌,余丽萍,毛晓磊;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J];外交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尹玉海;王明月;;外空法中“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概念探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葛勇平;;论“人类共同遗产”原则与相关原则的关系[J];河北法学;2007年11期

3 李强;;论《月球协定》中“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概念的法律地位[J];兰州学刊;2009年06期

4 张志勋;郑小波;陈洲;;论人类共同遗产原则[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任秋娟;;国际海底区域法律地位对经济学产权理论的反思[J];学术论坛;2006年05期

6 沈鹏;;二战后的“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外区域”资源问题及美国政策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吴文汀;;论“人类共有物”中经济财货的共有性[J];行政与法;201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纪晓昕;国家管辖范围外深海底生物多样性法律规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周丽瑛;外层空间活动商业化的法律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史晨暄;世界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评价标准的演变[D];清华大学;2008年

4 沈鹏;二战后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外区域美国外交决策研究—资源与利益的视角[D];外交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明;海洋法中的剩余权利与我国海洋权益的保护[D];兰州大学;2007年

2 张亮;论外层空间商业活动对国际法的挑战[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曹文娟;《外空条约》第二条“不得据为己有”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李辉;《空间资产特别问题议定书草案》法律问题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张静;论指导外层空间自然资源开发的国际制度[D];外交学院;2010年

6 陈洲;论人类共同遗产原则[D];南昌大学;2012年

7 池明霞;南极生物技术发明的可专利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麦哲;海洋中国正在浮出水面[J];价格与市场;2000年11期

2 ;我国获得一块“渤海”般大小的大洋矿区[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三成;;南极的主权争夺及其前景预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05期

2 章卓;;多国加紧陈兵南极周边[J];共产党员;2007年24期

3 刘俊;;南极之争[J];椰城;2007年12期

4 高风;;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南极[J];世界知识;1992年11期

5 杨燕;谢铮;;在南极卖豆芽[J];华人时刊;2010年08期

6 刘惠荣;纪晓昕;;论公海生物多样性的人类共同遗产属性[J];法治研究;2011年07期

7 郭培清;;南极中立化与美苏博弈[J];海洋世界;2007年05期

8 ;南极主权争夺的战火再度燃起[J];海洋世界;2007年11期

9 郭培清;;南极洲与联合国关系辨析[J];太平洋学报;2006年05期

10 潘云喜;;围绕南极法律地位的争端[J];政治与法律;198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长虹;;试析“南极臭氧洞”只在南极地区的春季出现的原因[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2 丁明虎;;南极冰盖表面物质平衡实地测量技术[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冰冻圈与极地气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陆龙骅;;南极臭氧洞与环境保护[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4 杨少峰;肖福辉;;1991年3月24日磁暴期间南极地区地磁脉动[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颜其德;;南极洲领土主权与资源权属问题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颜其德;;极地科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卞林根;汤洁;陆龙骅;辛羽飞;马永锋;逯昌贵;黄幸媛;;IPY我国南极气象考察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冰冻圈与极地气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林云芳;;南极科学考察回顾[A];辉煌的历程——回顾中国地球物理学会60周年专刊[C];2007年

9 陆龙骅;卞林根;;地球三极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10 彭丰林;汤克云;徐文耀;;南极中山站天电接收系统的设立及初步探测研究[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静;我国拟在南极地区建立遥感卫星接收站[N];大众科技报;2009年

2 李静;我国南极内陆科考站本月建成[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3 经晓晔;在南极修路建码头[N];中国交通报;2006年

4 记者 管克江;南极旅游加剧环境风险 北极变暖与气溶胶有关[N];人民日报;2009年

5 记者 姜海;人类再次在冬季进入南极科考[N];科技日报;2007年

6 记者 刘亚萍;市委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N];定西日报;2007年

7 范剑青;令人担忧的南极“热”[N];人民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李德金;“两极名人”斯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江文兵;天价南极游无人喝彩[N];北京商报;2007年

10 记者 沈安;南大西洋一小岛云遮雾罩,,火山越喷面积越大[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任飞;南极地区建筑设计生态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2 朱天骄;南极放线菌药用资源的调查及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纪晓昕;国家管辖范围外深海底生物多样性法律规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孙豫宁;北极治理模式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5 周春霞;星载SAR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在南极冰貌地形研究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04年

6 阚光锋;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 sp.L4的逆境适应性及其抗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明珠;南极Pseudoalteromonas sp. AC444低温几丁质酶性质分析与基因克隆及普里兹湾深海沉积物中几丁质酶基因多样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朱文雅;南极环境保护制度浅析[D];外交学院;2009年

3 杨奇超;二十世纪人类活动对南极海豹生态的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孔德明;过去2000年东南极佐罗托夫岛企鹅生态环境演变[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于晨;南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马丽娟;南极海冰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天气气候的关系[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4年

7 郭丛溪;“北极之争”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丛菁;越赤道气流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亚洲夏季风和半球际相互作用的联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9 张锐;南极阿德雷岛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及环境意义[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03年

10 曾湘;深海沉积物中细菌对有机碳源的反应:细菌群落和酶活的变化[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05年



本文编号:2245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245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a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