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选择的本体与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9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杰;;论涉外民事法律选择模式的双重理性架构[J];政法论丛;2016年03期
2 翁杰;;论法律选择模式及其在国际私法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J];法学教育研究;2016年01期
3 翁杰;;论涉外民事法律选择方法(模式)的范式转换[J];时代法学;2013年03期
4 李春锋;;从法律选择方法的演变看国际私法的价值定位[J];西部法学评论;2009年04期
5 袁雪;;法律选择方法演变与构建国际和谐社会[J];行政与法;2007年01期
6 宋浩;;法律选择条款的限制性规则比较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年24期
7 贺孜怡;;浅谈处理国际经济贸易争议的法律选择方法[J];法制博览;2017年28期
8 张丝路;;评析《国际商事合同法律选择原则》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限制[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9 王琳;易琴;;欧盟法律适用及对我国的启示[J];山西青年;2017年08期
10 许凯;;现代美国侵权法律选择方法的论争与实践[J];法律方法;201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戈华清;许颖;;以科技失灵为背景环境危机的法律选择[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传夫;;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选择[A];武汉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薛艳华;;环境法之理论重构——通往生态文明之路的法律选择[A];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卢鹏;;全球化时代法律发展墳视——法学与历史学的视角[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混合的法律文化[C];2007年
5 潘艳;;WTO体制下两岸四地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法律选择[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6 李洁;;特征性履行理论立法模式探讨[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7 王吉文;;海牙《协议选择法院公约》的影响[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8 潘长文;;论法官责任的理论悖论与制度守正——“裁判者负责”的主导模式及其路径选择[A];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2014年年会暨全面深化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周林;艺创市场的法律选择[N];中国文化报;2018年
2 杜洁;涉外经济合同中的法律选择(上)[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3 杜洁;涉外经济合同中的法律选择(下)[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4 李 春;涉外民商合同关系中的法律选择协议[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陈剑玲;中企参与“一带一路”法律选择须谨慎[N];国际商报;2016年
6 张羽;论涉外经济纠纷的法律选择[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7 高情怀;彭明;实施行政处罚法律选择要适当[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潘玉君;国际技术转让合同强制性规则的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王峰 李伊琳;部分民企“跑路”与破产的法律选择[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10 本报实习生 侯苗苗 王丽;集体合同:劳资双赢的法律选择[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杰;法律选择的本体与方法[D];武汉大学;2014年
2 杜新丽;法律选择方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王承志;美国冲突法重述晚近之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4 朱伟东;南非国际私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袁雪;法律选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董作春;国际私法证成法律选择方法的正当取向考量[D];吉林大学;2012年
7 谌建;论冲突法上的侵权类型化与法律选择[D];武汉大学;2012年
8 王彦志;侵权法律选择的法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9 蔡鑫;莱弗拉尔的影响法律选择考虑说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钟志勇;论总行对海外分行存款债务之承担[D];厦门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钢;法律选择的冲突与衡平[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李乐;论侵权法律选择的发展方向与价值导向[D];南昌大学;2015年
3 张蔓;《国际商事合同法律选择原则》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发展[D];西南政法大学;2017年
4 贺峥;单边主义法律选择方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冯德恒;国际合同法中当事人意思自治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黄瑞焰;《国际商事合同法律选择原则》第3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8年
7 李海斌;论职工持股载体的法律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苗雨舒;“弃婴岛”法律选择难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9 王晋;论《代理法律适用公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晋妍;“最重要联系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342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34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