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水下文化遗产的所有权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20:49
   从20世纪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关心水下文化遗产。据估计,目前大约有三百万艘沉船位于水下,这些船上大多载有大量的金币、瓷器及其他价值连城的货物。例如,泰坦尼克号沉船、勿里洞沉船、亚历山大灯塔和牙买加皇家港口等等。水下文化遗产作为财产或者说文化财产的一种,具有一般财产无法比拟的价值,尤其是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成为寻宝者以及各国争抢的对象。更为重要的是,水下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考古和科学价值,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历史的方法,丰富了我们对民族甚至整个世界文明的理解。从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沉船案到西班牙梅赛德斯沉船案,围绕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的争议层出不穷。然而,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起草国际条约的条款时,由于所有权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国际上关于这一概念的态度和定义方式存在根本的分歧,国际条约对此均采取了回避态度,这一问题交由各国国内法进行法律规制。缺少明确的国际法理论,各国的规定存在差异,导致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法律问题愈加混乱。因此,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我国蕴藏的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正受到全世界盗捞者的凯觎。尤其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海,海洋划界与主权争端不断,加之周边各国对水下文化遗产的立法不尽相同,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的争议不可避免。尽管近些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例如,成立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专家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发掘与专业保护。然而,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我国现有的立法不足以为水下文化遗产提供良好的保护。在此背景下,本文将针对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最为重要的两个法律问题——所有权归属以及转让——展开讨论。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水下文化遗产的相关法律概念进行界定,厘清水下文化遗产的特殊法律属性,重点提出团体人格属性的法律概念,为后文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对水下文化所有权的归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产生所有权争议的原因,对比研究现有的国际法以及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代表国家的国内法规制,在对其优缺点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所有权归属争议的具体方法。第三部分围绕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的转让问题展开,从团体人格权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严格限制所有权的转让、毁损等处置行为,并对现有的国际法和主要国家的国内法进行评析。最后一部分对我国现有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前文的国际法和各国规定进行总结,寻找值得借鉴的规定与制度,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法律的完善建议。
【学位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97.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水下文化遗产语境下的所有权
    (一) 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的法律界定
        1. 水下文化遗产
        2. 水下文化遗产的所有权
    (二) 水下文化遗产的特殊法律性质
        1. 财产与文化的双重属性
        2. 团体人格属性
        3. 国际与民族的双重属性
        4. 公共利益属性
二、水下文化遗产的所有权归属问题研究
    (一) 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的取得与设立
        1. 取得的主体
        2. 取得的方式
    (二) 产生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归属争议的原因
        1. 涉及当事方身份多样
        2. 涉及水域复杂
    (三) 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的国际法评析
        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所有权
        2. 《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与所有权
        3. 普通法系代表国家的国内法规制
        4. 大陆法系代表国家的国内法规制
    (四) 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归属争议解决的国际法完善
        1. 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归属的属人原则
        2. 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归属的属地原则
        3. 确定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应当考虑的其他因素
        4. 公约和各国法律的完善建议
三、水下文化遗产的所有权转让问题研究
    (一) 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的特殊法律性质
    (二) 限制所有权转让的理论基础
        1. 团体人格理论
        2. 公共利益
    (三) 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转让的国际公约与主要国内法评析
        1. 《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
        2. 国内法相关规定评析
四、我国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的立法评析与借鉴完善
    (一) 我国的立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1. 《文物保护法》与所有权
        2. 《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与所有权
        3. 我国水下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
    (二) 我国现有立法缺陷
        1. 国家所有权制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质疑
        2. 团体人格权理论与文物所有权处分问题
    (三) 我国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的立法借鉴与完善建议
        1. 完善水下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
        2. 所有权归属问题的完善
        3. 创设团体人格权属性
        4. 适时加入国际公约,推进区域合作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增强;;法国新档案法《遗产法典》[J];上海档案;2016年08期

2 艾莎·帕梅拉·罗杰斯;顾心怡;;建成遗产与发展:应对亚洲变化的遗产影响评估[J];建筑遗产;2018年01期

3 郭华东;;“数字丝路”计划将给“一带一路”沿线遗产提供有力支持[J];世界遗产;2016年06期

4 胡延新;;俄罗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J];文教资料;2017年03期

5 檀钊;;论我国遗产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6 郑和斌;;论涉外遗产管理的法律适用——兼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4条[J];文史博览(理论);2013年06期

7 姜敬红;谭辉旭;;论世界遗产管理中的基本矛盾[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8 马明飞;;自然遗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思考[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李本振;王叶;明庆忠;;中国世界遗产管理体系的回顾与展望[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张金玲;;自然遗产管理的“非营利”理念及其实践[J];求索;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陆建松;;我国遗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2 毛锋;唐剑波;吴永兴;;GPS在大型线性文化遗产调查中的应用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A];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与繁荣2011[C];2011年

3 吕剑;余杰;鲁亚晨;;“后申遗时代”西湖景区交通发展的转型思考[A];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型与创新——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1年年会暨第25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楼吉昊;尹若冰;阎照;张玮璐;周立;张小玢;;遗产观指导下的城市特色挖掘和空间管控——以济南泉城文化景观保护为例[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C];2017年

5 李庆奎;郭旗;;自然博物馆在生态时代应起的作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6 倪晓晶;;浅析遗产债权清偿责任若干问题[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4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春海;让线性文化遗产“活起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2 屈江涛 沈飞;践行西湖世界遗产文物本体监测“技术规程”[N];中国文物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付小惠;传承与守望 世界遗产与乐山的和谐“对话”[N];乐山日报;2016年

4 许德臣;中国世界遗产监测的困惑与建议[N];中国文物报;2017年

5 本报记者 黄瑾辰;一次特别的出访[N];青海日报;2017年

6 记者 郭晓蓉;国家文物局通报2017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相关情况及主场城市活动筹备工作[N];中国文物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连晓芳;弘扬丝路精神 促进民心相通[N];中国文化报;2017年

8 记者 孙自豪 常书香 申利超 张宁;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洛举行[N];洛阳日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张宁 申利超;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助推“一带一路”建设[N];洛阳日报;2017年

10 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建筑评论》总编辑 金磊;从遗产日的文化与自然双主题说起[N];文汇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余洁;遗产保护区的非均衡发展与区域政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3 李连璞;遗产型社区属性剥离与整合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马明飞;自然遗产保护的立法与实践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刘慧媛;世界遗产地无形资产协同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路平;基于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流程化方案制定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2 李孟妍;水下文化遗产的所有权法律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3 武荣;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及现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4 江璐虹;遗产地旅游形象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7年

5 高聪;我国继承法酌情分得遗产制度研究[D];宁夏大学;2017年

6 田婷;老城保护中的遗产管理规划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年

7 王小利;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体制改革策略的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超;大运河(杭州段)的管理现状与对策建议[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9 钟超;安徽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规划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7年

10 王乃春;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中的利益冲突和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28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828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8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