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环境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08:26

  本文关键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环境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澜沧江——湄公河是世界第六、亚洲第三、东南亚第一长河,该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国,是亚洲地区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干流全长4909千米,其称谓因流经国语言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中国段,人们称之为澜沧江;流出中国后,被国际社会统称为湄公河(Mekong River)。随着环境问题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的环境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环境外交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因此作者提出了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关注。下游诸国(除缅甸)在1995成立了统一的湄公河委员会(Mekong River Commission),但中国始终未参加到该国际间区域性组织中。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和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国,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者基于中国国家利益至上的理念,对全流域进行深度调研,结合现有湄公河委员会的机制,根据“以我为主”的主动外交理念,在现有湄公河委员会机制上,吸收多瑙河流域、莱茵河流域等其他国际流域的成熟经验,对该机制进行突破,以期实现既保护我国的核心利益,又照顾下游国的重大关切,充分符合流域内各国的相关利益。力争让中国早日加入到国际间区域性河流的环境合作中,发挥我国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环境保护的作用,充分履行大国责任。为国际社会创造一个以发源国为主导的全流域环境保护合作机制的范式。
【关键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利益 环境保护 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96.9;D922.6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1
  • 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自然环境概述8-9
  • 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文环境概述9
  • 三、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环保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9-11
  • (一) 问题的提出9-10
  • (二) 研究意义10-11
  • 第一章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环境问题分析11-17
  • 第一节 澜沧江——湄公河上游流域环境问题分析11-13
  • 一、水电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1-13
  • 二、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13
  • 第二节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中下游环境问题分析13-17
  • 一、中游流域的环境问题14
  • 二、下游流域的环境问题14-17
  • 第二章 湄公河及其他跨界水域环境保护机制17-25
  • 第一节 湄公河流域环境保护机制17-21
  • 一、湄公河委员会成立的基础分析17-18
  • 二、湄公河委员会组织架构18-20
  • 三、湄公河委员会框架内的争端解决机制20
  • 四、对湄公河委员会的承继20-21
  • 第二节 多瑙河流域环境保护机制21-22
  • 一、以航运为主的多瑙河条约机制21
  • 二、以水电开发为主的机制变迁21
  • 三、走向全面的环境保护合作机制21-22
  • 第三节 莱茵河流域环境保护机制22-23
  • 第四节 其他跨界水域环境保护机制23-25
  • 一、中俄间跨界流域双边合作机制23
  • 二、美加间跨界流域双边合作机制23
  • 三、中印间跨界流域双边合作机制23-25
  • 第三章 中国与湄公河委员会环境保护合作25-30
  • 第一节 从地缘角度看澜沧江——湄公河26-29
  • 一、地缘政治形态下的澜沧江——湄公河26-28
  • 二、区域经济形态下的澜沧江——湄公河28-29
  • 三、地缘文化视角下的澜沧江——湄公河29
  • 第二节 中国参与下的合作基础29-30
  • 一、政治互信30
  • 二、共同但有区别的利益诉求30
  • 三、周边外交的理念转变30
  • 第四章 中国参与下的新型环境保护合作设想30-40
  • 第一节 中·国参与下的澜湄河合作机制31-34
  • 一、对既有目标的保留与拓展31
  • 二、对既有框架的保留与拓展31-34
  • 三、对既有领域的保留与拓展34
  • 第二节 以“水安全”为核心的应对措施34-37
  • 一、全面完成水电开发目标34-35
  • 二、着力完成澜沧江流域生态普查35
  • 三、加强泛亚铁路的建设35-36
  • 四、在水利部设立澜沧江水利委员会36-37
  • 五、在外交部设立环境保护专职机构37
  • 六、加快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37
  • 第三节 以环境权为核心的应对措施37-40
  • 一、清理环境领域内的权力交叉38
  • 二、建立中央垂直领导的环境执法体系38
  • 三、进一步完善环境立法38-39
  • 四、加强环境司法的保障39
  • 五、注重环境公益教育39-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2
  • 致谢42-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境保护研究所简介[J];煤炭科学技术;2007年09期

2 任巧华;罗玲玲;;论《环境—行为》环境保护研究主题的扩展[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环境保护研究所[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3年05期

4 蔡亲颜;;广东省环境保护研究所目前在研究中的课题[J];环境科学动态;1984年06期

5 陈清硕,,王平;技术生态学──当代环境保护研究的新领域[J];环境保护;1996年10期

6 陈方德;1995年环境保护研究所科研和成果推广进展通报[J];矿冶;1996年01期

7 ;“轻工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研究”科技成果入选《世界优秀专利、技术精选》[J];电镀与环保;1997年03期

8 ;求着企业做环评——专访原安徽省环境保护研究所副所长赵致中[J];绿色视野;2009年10期

9 王巧兰;;开放条件下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研究所[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嘉俊;;天津市海河两岸气候资源环境保护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2 任巧华;;论美国《环境—行为》杂志环境保护研究主题的扩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王婷静;王永兵;;石灰岩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4 王朝霞;哈志宏;;辽源市杨木水库生活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5 庄惠生;王术皓;王琼娥;;雌二醇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免疫分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简介[A];第十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7 程业勋;章晔;刘庆成;;居室氡的影响因素及分布特点[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张新跃;Ernst P;;草地少施肥保持较高生产能力的研究[A];四川草业科技十年进展[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发展中的忻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N];忻州日报;2007年

2 张建松;第27次南极科考重点关注环境保护研究[N];中国矿业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晓领;每个孩子都是环保宣传员[N];辽宁日报;2010年

4 辛语邋金培聊;伊敏煤电成为我区首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5 本报记者 陈茁;补偿因环保牺牲发展的地区[N];河南日报;2006年

6 张菊秀;例说和谐生活与环保[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7 记者 杨军民邋通讯员 王化远;正阳:力推经济与环保和谐共赢[N];驻马店日报;2008年

8 霍纪东;市环保局优化环境保增长[N];衡水日报;2009年

9 祝佳梅 潘豪 记者 王小普;专家支招 打造低碳新眉山[N];眉山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张俊琴邋通讯员 周迎久;衡水在全省率先实施污染源在线监控第三方委托运营[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任巧华;论美国《环境—行为》杂志环境保护研究主题的扩展[D];东北大学;2008年

2 曹权鹤;中国小城镇环境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王丽;我国西南地区铁路建设环境保护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金斌坚;长潭水库库区环境保护研究[D];浙江林学院;2007年

5 汪启蒙;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环境保护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6 焦小衣;云南德宏地区傣族村寨环境保护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环境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92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d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