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我国增强在北极地区实质性存在的实现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30 20:17

  本文关键词:我国增强在北极地区实质性存在的实现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北极地区除北极沿岸国的主权区域和管辖权区域外,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公海区域,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其应该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实行全球治理,而非由北极国家共治。作为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北极理事会缺少国际法基础,我国不应将加入北极理事会作为参与北极事务的成就,更不应将北极理事会作为参与北极事务的重要平台。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是符合国际法要求的合法组织,北极地区的治理适用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区域制度,而不是某几个国家或组织制定的区域性条约或规章。我国应在增强北极地区实质性目标的基础上,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调整参与北极事务的工作思路,依托符合国际法的国际组织实现对北极的治理,同时加强对北极地区区域性国际制度和理论的研究,倡导全球共治北极。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辽宁大学;
【关键词】北极地区 实质性存在 北极理事会 国际海底管理局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海洋生态安全治理模式研究”(11YJC630258)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资助项目“我国增强在北极区域实质性存在的理论依据及实现路径”(2013JDZS03)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际法视角下的中国北极航线研究战略”(13AZD084) 2013年教育部发展报告项目“北极地区发展报告”(13JBGP019) 2014年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海大专项“我国增强在北极地区存在的实现路经研究”(CAMAOUC201402) 2014年第48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我国增强在北极区域实质性存在的障碍及解困之道”的资助,系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93.5
【正文快照】: 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融化速度加快,北极地区由封闭区域逐渐向外部世界开放,海底矿产资源也逐步被勘探发现,北极航道和北极地区的战略价值凸显,北极地区的争夺日益加剧。按照地理学观点,北极地区系由亚欧大陆、北美洲大陆和格陵兰岛所环绕的世界第四大洋——北冰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作宇;;浅析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的利弊——基于国际法的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4年01期

2 潘敏;;论因纽特民族与北极治理[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3 白佳玉;;中国北极权益及其实现的合作机制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滨生;我国与《海洋法公约》的争端和解机制[J];当代法学;2002年10期

2 曹颖;加速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产业化的战略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3年01期

3 杨振姣;曹文振;吕远;;我国参与北极治理的理论依据及实践现状[J];海洋信息;2014年04期

4 孙凯;;参与实践、话语互动与身份承认——理解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进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07期

5 沈鹏;;二战后的“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外区域”资源问题及美国政策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简曲,成湘洲;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开发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矿业;1996年06期

7 白佳玉;;我国科考船北极航行的国际法问题研究[J];政法论坛;2014年05期

8 白佳玉;李翔;;俄罗斯和加拿大北极航道法律规制述评——兼论我国北极航线的选择[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9 孙凯;刘腾;;北极航运治理与中国的参与路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10 王燕平;李励年;林龙山;余兴光;陆亚男;刘勤;余丽萍;邱卫华;;中国远洋渔业企业参与北极渔业的可行性分析[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萧汉强;黄涛;王东海;;探讨我国海洋新能源的发展战略[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倩;海洋争端的类型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刘向东;创建我国海洋科技产业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白嵘;中国参与国际环境机制的理论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沈鹏;二战后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外区域美国外交决策研究—资源与利益的视角[D];外交学院;2009年

5 田辽;南海争端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6 吴少杰;联合国三次海洋法会议与美国关于海洋法问题的政策(1958-1982)[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平;国际海底管理局的组成和职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蓝敏生;国际海底区域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3 曹颖;我国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产业化战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4 蔚丽华;国家管辖范围外深海底生物多样性的管理和养护机制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黎兴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当代国际关系的互动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陈洲;论人类共同遗产原则[D];南昌大学;2012年

7 罗立昱;国际海底制度与南北关系[D];南京大学;2013年

8 卜慧娟;国际海洋环境污染的法律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9 周芳宇;北极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10 吕青;论岛屿在海洋划界中的效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杰 ,冯以新;论国际法上的国家主权与国际合作[J];法学评论;1992年01期

2 程保志;;北极治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法律与政策层面的思考[J];国际观察;2011年04期

3 黄志雄;;北极问题的国际法分析和思考[J];国际论坛;2009年06期

4 秦倩;陈玉刚;;后冷战时期北极国际合作[J];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04期

5 程保志;;试析北极理事会的功能转型与中国的应对策略[J];国际论坛;2013年03期

6 李伟芳;吴迪;;东亚主要国家与发展中的北极理事会关系分析[J];国际展望;2010年06期

7 郭培清;田栋;;摩尔曼斯克讲话与北极合作——北极进入合作时代[J];海洋世界;2008年05期

8 柳思思;;“近北极机制”的提出与中国参与北极[J];社会科学;2012年10期

9 韩立新;王大鹏;;中国在北极的国际海洋法律下的权利分析[J];中国海商法研究;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豫宁;北极治理模式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免人员[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3年06期

2 邢俏;;大千世界[J];兵团建设;2011年16期

3 A·O·阿迪迪;孟庆南;;七十七国集团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的建立[J];国外法学;1980年03期

4 徐蓉;;高官动态[J];晚霞;2011年10期

5 于非;;牙买加的“怪事”——房子建成半拉字 监狱立在市中心[J];晚报文萃;2004年05期

6 李凯玲;试论对国际组织基本文件的保留[J];商场现代化;2005年18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秀丽;国际海底管理局南丹秘书长访问中国大洋协会[N];中国海洋报;2007年

2 罗沙;我国再获国际海底矿区勘探合同[N];中国矿业报;2011年

3 王安涛;加强国际海洋领域交流与合作[N];中国海洋报;2007年

4 方童;我国又获国际海底矿区勘探权[N];中国矿业报;2011年

5 记者 高悦;刘赐贵局长会见国际海底管理局秘书长奥丹敦[N];中国海洋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响;海底探宝:为自己,也为全人类[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7 记者 陈瑜;我国获印度洋1万平方公里矿区专属勘探权[N];科技日报;2011年

8 余建斌;海洋梦想“老三样”的变迁[N];人民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余建斌;中国为世界找矿[N];人民日报;2011年

10 方晓;中国官方为“深海威胁论”降温[N];东方早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华平;国际海底管理局的组成和职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增强在北极地区实质性存在的实现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3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503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d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